体验式设计可以说就是创造难忘的回忆。产品设计必须站在使用者的体验角度来构思,不能像过去一样,设计师仅满足于自己怎样把它做好,而是要考虑使用者看到它、使用它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为此,设计师应更加注重对使用者心理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以达到主体(人)对客体(物)的准确体验。
(一)概念模型
人的大脑是一个绝妙的理解器官。我们总是在试图理解周围的一切。最令人沮丧的情况是,在一些变化无常、毫无规律的物品面前,我们费力地找寻其使用方法。更糟糕的是,我们一旦不明白,就容易出错。
要想明白某些物品的使用方法,我们必须知道该类物品工作原理的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依靠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即使在控制器的位置和操作方法之间也需要一个概念模型。位置和操作方法之间应当存在自然、显而易见的关系,使用户一看就明白每一个控制器的功能。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能自己创造,结果便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信息反馈
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期效果:或许按键时用的力不够;或许机器已经停止运转;或许出现了操作错误。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因此,信息的反馈在设计中至关重要。
(三)限制因素
要想使物品用起来非常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例如为防止用户在使用照相机时,把电池或记忆卡插错位置,导致机器受损,就应在设计时使这些部件只能有一种插入方式,或是设计出不论怎样插都能正常工作的相机。
(四)匹配原则
匹配这一专业术语是指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在此特指控制器、控制器操作及其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自然匹配是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以汽车为例,要想把车往右转,你就需顺时针转动方向盘(将方向盘的上方转到右侧)。用户此时必须辨明两种匹配关系:在众多控制器中只有一个负责汽车方向;方向盘不是往左转就是往右转。这两种匹配关系都有些随意性,但是用户会很自然地选择方向盘和顺时针方向,因为他们和所需操作结果之间存在紧密可见的匹配关系,信息反馈也很迅速,用户很容易记住,且永远不会忘记这种匹配关系。
室内电器的布局设计也是一样,如电风扇、灯具等的安装布局设计也必须遵循一个匹配的原则来进行,如哪一个开关控制哪一个风扇,都必须有明确的匹配关系存在。例如开关在墙面上的布局应与风扇在天花板上的布局在平面图形内是一致的对应关系,若风扇的平面布局是水平布置,那开关的布局也应该符合这种布局原理。这样才会符合用户的认知心理,匹配关系就出来了。(www.xing528.com)
要抓住消费者的认知心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
(1)观察法。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指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观察法的核心是按观察的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及被观察对象的言行、表情和动作等,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合评价。观察法的优点是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和花费低廉;缺点是被动地等待,并且事件发生时只能观察到怎样从事活动,并不能得知为什么会从事这样的活动。
(2)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3)问卷法。问卷法就是事先拟定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问卷,交于消费者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问卷法包括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混合式问卷。问卷法的优点是短时间内能收集大量资料;缺点是受文化水平和认真程度的限制。
(4)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产生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通常以某个行为的抽样为基础,分析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许多特点。
(6)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揭示消费者内在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技术。
另外,还有投射法、心理描述法等。
从消费者的感觉、知觉角度而建立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为了弥补“以机器为本”设计思想的缺陷。传统的设计注重功能与结构设计,忽略了人与物的关系或人与机器的关系,忽略了操作员(用户)的心理过程,迫使用户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操作,造成精神过分紧张和操作事故。这样,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非但没有获得愉快的体验过程,而且这样的设计还会给消费者带来苦恼和麻烦,消费者面对一堆各式各样的产品而无所适从。可见,在产品整体概念中所包含的心理因素越来越重要,而这种心理因素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产品设计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