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通常具有一个比较宽的时间限度,它不是单纯地指某一小段时间内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规划,不是单纯地对某一件事进行安排和规划。考虑到每个人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人们的时间管理往往容易走入一个极端,人们会认为时间管理就是针对每一项工作的,认为它只存在于每一项工作当中,而忽略了一点——休息本身也属于时间管理的范畴。
把时间管理当成对工作时间的管理,那么人们就容易成为时间的奴隶,因为他们可能会一门心思投入到工作以及改进工作当中,而忘记了休息。一个真正善于把握和管理时间的人,绝对不会将时间完全分配给工作,对他们来说,一方面时间的调整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工作与休息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许多人经常会这样提醒自己:“我不能再休息了,还有那么多的工作等着我去做。”这样的人是工作狂,他们对工作也许充满了一种“不切实际的爱”,这种不切实际主要体现在他们始终都在排斥休息,并认为休息是降低时间利用效率的“罪魁祸首”。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乔斯林在《为什么会疲倦》中说道:“休息并非绝对地什么事都不做,而是适当地修补。”在他看来,适当休息可以放松身心,从而有效调整身心,确保工作者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当中去,这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从人体的生理特性来说,人体的器官不可能维持长时间的工作状态,它们需要通过休息来放松和调整,否则可能会因为过度疲劳而出现功能性障碍。正因为如此,休息实际上是一个修复的重要方式,而正是这种修复可以保证人们的工作状态、能量恢复到高效的状态。
当然,休息绝对不是“累了困了就睡觉”那么简单,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说,想要发挥休息的作用,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坚持“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的模式。
“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是人体生物性的基本形态,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体内部就携带着这种自然属性。在白天的时候,个人的精力比较旺盛,各个器官也处于高效运转的状态,此时能够应对各种工作。而到了晚上,一些主要器官开始处于休眠模式,人体会自动发出“睡眠”的指令。这种模式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关键,也是确保人们持续输出的前提,一旦模式被打破,就容易引起一些不良的反应,就像那些经常熬夜的人(除了特殊工作之外),他们的工作效率往往要低一些。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主动休息而不是被动休息,在很多时候,人们的休息都是被动的,通常在觉得工作劳累、身心疲惫时,人们才会想要找个地方安安静静地休息一下,缓解一下身心的疲劳。但这种被动的休息方式往往会带来伤害,毕竟一旦身体发出想要休息的信号,往往证明身体已经劳累过度了,此时身体已经承受了一定的伤害,如果长时间如此,就会对健康造成威胁。(www.xing528.com)
想要真正调节身心,提升工作状态,就要学会主动休息。比如许多人常常会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有时候他们不一定会觉得累,但是长时间的工作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也会对个人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而那些主动休息的人懂得每隔45分钟或者1小时就休息10分钟,以此来放松身体,防止劳累过度积累。一般来说,人们需要对自己每一天的休息时间、休息次数、休息方式进行详细规划。
为了避免出现过劳现象(过度劳累容易引发的疾病),人们最好要养成每天睡8小时的习惯,即便有时候没有什么困意,也要坚持睡上8个小时。还有就是节假日的安排,有的工作者在忙碌的时候经常连着一两个月不放假,这种拼命三郎的工作态度并不可取。善于主动休息的人懂得每周给自己至少休一天假,在这一天时间里,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要陪同家人出门旅游,或者和朋友们一起去垂钓、聚餐。这一天的休息实际上已经为之后繁忙的工作储备了充足的精力,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
主动休息的主要形式在于主动寻找休息的时间和机会,除了日常的假期、睡眠和工作间隙之外,人们可以从其他地方抽出休息的时间。比如,在大型会议召开之前,很多人都会想办法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对于那些自信的人来说,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休息一下,哪怕闭目养神几分钟也非常有效。还有就是在坐车前去见客户的时候,也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在途中尽量放松和休息。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应该制订比较稳定的、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人们必须明确自己在什么时间要睡觉,在什么时间就要起床。只要时间一到,就要立即上床睡觉或者立即起床,不要轻易延迟。等到个人形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那么就会自动形成一个规律。
总的来说,休息也是一门学问,而且它和工作相辅相成,懂得工作的人一定懂得休息,反过来说,懂得休息的人也一定善于规划自己的工作,只有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够有效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