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中期,柏林大学的一群学生去餐厅吃饭,大家当时都对同一个服务员下单,服务员并没有用纸笔记录下来,但是却将菜上得一样也不差,这样超强的记忆力让学生感到吃惊。饭后学生们返回学校,其中一个学生却将东西落在餐厅里,却不知道将东西放在哪里了,回到餐厅后,这个学生希望服务员超强的记忆力可以帮助他找到线索。
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服务员几乎什么都记不起来,尽管他能够记住自己所上的菜,可是对于客人叫什么、坐在哪儿,将东西放在哪里等事一无所知。这件事很快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注意,他开始意识到这个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普遍性规则,经过他和学生们几十年的研究,大家终于发现了一个现象:当某件事情没有做完,或者中途中断,或者最终没能实现目标,那么脑子里就会产生一个声音,不断催促自己去完成这件事。当某件事做完之后,人们往往就会很快忘掉这些事。
这个研究也证实了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存在,这个效应认为人们天生具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当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时,强大的完成欲会促使他们不断记忆这些事情,并尽早完成这些事;当人们顺利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个人希望完成工作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因此常常会轻易忘掉自己做了什么。
最常见的就是当一个人听歌时,如果将歌曲顺利听完,那么大脑会自动切换,然后期待着听下一首歌,对于这首歌的记忆也不会太深。可是如果歌曲在中途就被打断终止,那么大脑中可能会反复循环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并催促着听歌者重新打开播放器将歌曲听完。
现如今许多电视节目以及电台广播也会利用这个效应来吸引更多观众(听众),并引起受众对象的长期关注。比如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在讲述某个精彩故事,或者播放某个精彩节目时,往往不是一次性结束,而是在高潮部分到来时戛然而止,并给出一句“想要了解后事详情,请在明天同一时间接着收看(收听)我们的节目”。当观众(听众)听到精彩部分时,情绪和胃口已经被调动起来,他们迫切地希望将故事看完(听完),并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按照蔡格尼克记忆效应,人们往往会自动催促自己去做未完成的事情,而这似乎也能够有效抑制拖延症,或者可以说大脑本身就带着抑制拖延症发作的因子,想要发挥蔡格尼克记忆效应的影响力,确保能够对拖延症造成约束,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产生完成某项工作的冲动时,先做一个比较完美的开头,当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头时,人们往往会产生将这项工作继续下去的冲动,这个时候,大脑会不断释放信号督促工作者完成工作任务。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患有拖延症的患者希望接受心理治疗,寻求解决这一心理病症的方法。第一天,心理医生什么也没说,拿出一张纸,让患者随便画一幅画。患者想了想,准备画一个太阳,可是太阳还没画好,心理医生就将画收了起来,患者开始表现得心事重重。(www.xing528.com)
第二天,心理医生仍旧让患者画画,这一次,患者画了一艘船,可是船还没成型,画作又被收走了。接下来的几天,患者依旧被要求画画,然后那些画在完成之前都被收走了。患者对此感到很郁闷,他质问心理医生为什么不让他好好把画画完,因为这几天他总是在想那些未完成的画。
心理医生听完之后,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对患者说道:“以后你不用立即去完成某件事,只需要想办法做一个开头就行了,这就是我给你的治疗方法。”患者半信半疑地接受了这个奇怪的建议,然后真的在工作中照办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找到心理医生:“我受不了了,你的方法简直太折磨人了,所以我最近几天根本没按你说的去做,听着,我把工作完完整整地做完了,你这个庸医。”
心理医生并不生气,而是拍了拍患者的肩膀说:“真该恭喜你,你瞧,现在你已经不再希望看到事情拖在那儿迟迟得不到解决,据我所知,你的病差不多已经好了。”患者听完之后,转念一想,才意识到心理医生真的帮助自己治好了拖延症。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对于拖延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它也并非总是在起作用,换句话说大脑有时候也会懈怠,毕竟个人的性格、思维、习惯、毅力、完成欲都不同。如果一个人天生比较懒散,缺乏进取心,那么完成欲也就非常低,无论这件事是否完成,他都不会放在心上。还有一些人缺乏自律,虽然他们也会产生完成欲,可是却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当外在的诱惑更胜一筹时,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就开始失效。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以及约翰·蒂尔尼在他们合著的《意志力》一书中这样说道:“蔡氏效应原来并不像心理学家几十年来假设的那样是个直到任务完成才消失的提醒音。不时的分心,并不表明无意识脑在监控任务进展,也不表明无意识脑在督促有意识脑完成任务。相反,无意识脑在催眠有意识脑制订计划。无意识脑显然不能独立做这个事情,所以它催促有意识脑去做,把时间、地点和机会之类的细节想清楚。一旦计划出来了,无意识脑就不再用提醒音促进有意识脑。”
在这里,他们提到了计划的作用,当一个人制订比较详细的计划后,无意识脑就不会对有意识脑下达指令,因为计划替代了这一切。许多拖延症患者也会制订工作计划,他们习惯了对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和细致地规划,可是当计划制订之后,却由于缺乏执行力而迟迟不能付诸行动。此时会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计划取代了无意识脑,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开始消失,而行动却不断推迟,导致拖延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