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适度拒绝完美主义的重要性

适度拒绝完美主义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下来,要从3%变成1%的次品率就稍微有点儿难度了,考虑到这个人生产的工艺水平,他不仅需要认真工作,还要认真检查,哪怕是多花几十分钟也没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够将次品率降低到1%就算不错了,降低到5‰就已经非常出色了,此时他是否还有必要多花费几个小时进一步降低次品率呢?

适度拒绝完美主义的重要性

生活中,往往会存在一些事事追求完美的人,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努力做到最好,都希望毫无瑕疵地完成任务。这些人往往会通过不断的精进和改善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其中的某些人有时候会在这种模式下获得成功。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通常将这一类人称为适应型完美主义者,像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以及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都属于这一类人。

不过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完美主义者往往会遭遇失败,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着近乎完美的要求,但是在过高的期望面前却展示出了与之不相配的能力,当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他们可能会陷入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这种人就是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

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通常也是时间的浪费者,或者说他们并没有将时间作为一个成本要素来考虑,在工作过程中,结果是唯一的,为了达到一个完美的结果,无论花费了多少资源和精力,无论耗费了多少时间,他们都毫不在乎。而这样的态度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常常忽略时间的价值,并造成比较严重的时间浪费。

比如,完美主义者经常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而将自己的工作推倒重来,或者执着于这个小问题,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解决它;这种不计代价的盲目付出,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有时候只能产生一点儿价值,甚至没有丝毫的价值。

追求完美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过程,而且由于需要不断进行修复,通常越到最后,耗费的时间越多,而这涉及边际效益的问题。众所周知,从“很差”做到“比较差”并不算太困难,从“比较差”到“合格”也不是太大的难事,从“合格”到“优秀”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跨度,实现的难度比较大。而从“优秀”到“卓越”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一个人的出错率是每生产100件产品中有10件次品(正常人的次品率一般是3%),想要将次品率降低到5%,这并不难实现,只要稍加努力,多花点儿时间认真做,就会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他还想从5%降低到3%,做起来也不算很难。接下来,要从3%变成1%的次品率就稍微有点儿难度了,考虑到这个人生产的工艺水平,他不仅需要认真工作,还要认真检查,哪怕是多花几十分钟也没问题。

当他想要达到5‰的高标准时,难度就非同一般了,他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需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检查。如果更进一步,他想要达到2‰的顶级标准,难度就非常大了,几乎每一个跨越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www.xing528.com)

从时间使用的角度来说,从10%到5%,再到3%,可能花不了太多时间和精力,但是从3%到1%可能就需要保持非常专注的工作态度,同时要额外花几十分钟时间进行检查。当想要达到5‰的高标准时,可能需要多花1.5个小时来检查;达到2‰的顶级标准则需要多花4个小时来检查。由此可见,越是追求完美,所花费的时间往往也越多。

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够将次品率降低到1%就算不错了,降低到5‰就已经非常出色了,此时他是否还有必要多花费几个小时进一步降低次品率呢?要知道这些时间完全够他生产更多合格的产品了。

从时间消耗上来计算,追求完美的时间成本可能会很大,如果一直想要做到更好,那么这种成本可能是人们无法承受的。为了确保时间的有效利用,确保单位时间内能够产生最大的价值,人们需要做出调整,即学会用边际理论来协调时间的安排,如果每完善一点儿就要额外增加大量时间,那么最好适当放弃。

不仅如此,人们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模式,他们必须意识到一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会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在做事的时候,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并没有错,但是要懂得适可而止,一旦觉得工作做得很出色了,就要适当协调和平衡时间消耗与效益的关系。

此外,适应不良型完美主义者虽然非常偏执,但是也很脆弱,在他们看来,个人的价值、能力与表现应该是对等的,这个等式基本上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以及整个工作流程。一旦他们发现个人表现与预期产生差距和矛盾,或者意识到自己的表现可能达不到预期水平,他们轻易就会陷入恐惧,担心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被否定,为了掩饰这一点,他们会借故拖延,并认为拖延并不是自身能力的真实表现。在这里,拖延成为一种变相的自我保护。因此,想要改变完美主义的态度,那么首先一定要端正自我认知的态度,不要轻易陷入心理陷阱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