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情境综合运用自身能力的能力,我称之为“超能力”(Meta-ability)。超能力大于各项能力的简单相加。特定情境决定领导者应该重点发挥五大特质的哪一个,例如,该自信果敢的时候就要自信果敢,该与人为善的时候就要与人为善。反过来就不行,该自信果敢的时候与人为善,就会被欺负;该与人为善的时候自信果敢,就会伤害无辜,损失名誉。
在图1-2中,我把战略思维、追求卓越、自信果敢连成一线,称作“管事线”或者“创业线”,我把知人之智,与人为善、自信果敢连成一线,称作“管人线”或者“守业线”。
对于管事,战略思维、追求卓越、自信果敢相对五大特质中其他两项品质更重要。在企业初创阶段,或者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领导者必须发挥战略思维——做战略方向的抉择,领导者必须追求卓越——百折不挠,决不放弃,领导者必须自信果敢——力排众议。这种时候,领导者武断一点儿,对人严酷一点儿,暂时不会造成太大问题,因为大家知道形势严峻,可以理解。
对于管人,知人之智、与人为善、自信果敢相对于其他两条特质更重要。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获得骄人的市场领导者地位,或者企业处于垄断、半垄断的市场地位,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下降,内部利益冲突凸显,平衡利益就成了领导者的当务之急。与人为善,让领导者容易服众;知人之智,让领导者善于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自信果敢,让领导者镇得住觉悟低下的害群之马,得罪极少数该得罪的人,满足大多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
虽然五大特质的每一项都重要,但是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还是有高低之分。我对五大特质的重要性排序是:战略思维最重要,追求卓越次之,这两者是成功要素,自信果敢第三,知人之智第四,与人为善最基础,排在最后。
所谓成功要素,就是做得好,则增加胜算。所谓失败要素,就是做得好,不增加胜算,但是做得不好,则增加失败几率。所以,我们常见因战略思维或追求卓越而成功的领导者,我们常见因与人为善或知人之智欠缺而失败的领导者。
五大特质样样都优秀的人,我到现在还没有碰到过。所以,我认为领导人才具备的五大特质中,一条优秀,其他四条都及格,就是相当不错的领导人才了。如果五大特质都及格,就是合格的领导人才了,就可以用。不过,如果五大特质中有一条特别差,那么就不是合格的领导人才。
如果五大特质有一条严重缺陷,则可能就是不可重用的伪人才。与人为善极差的领导者,是孤家寡人;追求卓越极差的领导者,是混世魔王;自信果敢极差的领导者,是和事佬;知人之智极差的领导者,是昏君;战略思维极差的领导者,是无头苍蝇。(www.xing528.com)
图1-2 五大特质的平衡
战略思维和追求卓越是一对矛盾,一个是抬头看路看得准,一个是低头拉车拉得狠。追求卓越强的人往往战略思维弱,反之亦然。同时两者又互补:战略思维弱,可以通过追求卓越弥补;方向看不准,多撞几次南墙也能撞到目标。反之,追求卓越弱,可以通过战略思维弥补;方向准了,动作迟缓,迟早也会到达目的地。一般欧美企业相对于一般中国企业,多了一些战略思维的理性,而一般中国企业相对于一般欧美企业,多了一些勤奋。无论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还是追求卓越,都可以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从而成为组织赖以生存的优势。当然,两者兼具,优势更明显。
知人之智和与人为善两个心理特质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知人之智强的人,用心揣测他人内心,讲求权谋,不太容易做到朴实诚恳。与人为善强的人,考虑他人利益较多,不太容易把人“用”起来。两者又是互补的,知人之智或多或少可以弥补与人为善的不足,《三国演义》里面的曹操就是例子,他的理念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就是不与人为善,但是他旗下名将云集,大多归功于他的知人之智。与人为善或多或少可以弥补知人之智的不足,《三国演义》里面的刘备勉强算是一个例子,书中的刘备心比较软,动不动就哭,爱惜将士,是个厚道的形象。如果说曹操吸引人才靠的是知人之智,那么刘备吸引人才靠的是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和自信果敢是一对矛盾。我们常见与人为善有余而自信果敢不足的领导者,我们常见自信果敢有余而与人为善不足的领导者,我们少见与人为善和自信果敢兼备的领导者,唯有两者兼备,方能做到恩威并用。
图1-2中以树作比喻,我想表达的是,与人为善和追求卓越就像树根,自信果敢就像树干,战略思维和知人之智是枝叶。领导力发展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一样,根、干、枝、叶相辅相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