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每个人独有的体验

幸福:每个人独有的体验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底,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心理学家们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的生理机制可能根植于大脑中心,这也是多数神经生理学家们持有的观点。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即完全投入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他注意到艺术家们常常在工作中忘记了一切。克塞克警告人们说,幸福最大的威胁就是技能运用得太少,以至产生烦恼和焦虑。

幸福:每个人独有的体验

苏格拉底年轻的时候曾经学习过各种人类知识,他也把所有的问题给归拢到幸福论这个问题之上,他认为人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幸福。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幸福感是人在自身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又对自身满足的情况进行了有意识地反省后体验到的一种特殊的积极感受。幸福感由其引发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许多种层次。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以外,层级上升的次序依次是:第二层次——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次——归宿与爱的需要;第四层次——自尊的需要;第五层次——认知的需要;第六层次——审美的需要;以及第七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幸福感由其外部诱因的强度或内部感受性水平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从“平平淡淡”直到“轰轰烈烈”的许多种层次。对幸福感受性强的人,比较更为容易满足,也更为容易体验到幸福的感受。这也正是人们常讲的“平平淡淡总是真”的人生境界。而非轰轰烈烈便不会感到满足的人,则比较不易满足,也难以体验到幸福的感受。

在现实中,有些人认为一旦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就会感到幸福,可却有那么多的人在实现梦想后终日的焦虑与不安,有些人断定马路上的乞讨者是可怜的,却不知在他们眼里他们是自由与快乐的,并且在可怜你匆忙的脚步。说到底,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的政治家或者宗教家认为能够控制自我与别人,能够控制自己的生命就是一种幸福。有一些发明家、创造家,当他把自己的意识提升到正常人以上之上的时候,当产生所谓超越意识的时候,当他能发现某种现象的时候,他认为那是幸福。

每个人的期望是不一样的,因而他们体验的幸福的内容和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你对生活感到满足吗?很多人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心理学家们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的生理机制可能根植于大脑中心,这也是多数神经生理学家们持有的观点。一项发明表明,幸福者的大脑左前额叶显示出的“脑电流”更强,而那些精神抑郁或沮丧的人在其大脑前额叶中显示出较强的“脑电流”。

目前心理学家们对“主观的幸福”的研究已日渐推翻许多人对其所抱有的迷信。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惊人的新发现,例如:幸福不分性别;幸福不依赖于年龄;财富不能创造幸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克塞克的说法,幸福意味着生活在一种“沉醉”的状态中,即完全投入一种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他注意到艺术家们常常在工作中忘记了一切。克塞克研究了“沉醉”的性质,他以工作不同领域的至少8000人,其中包括科学家、学生、机械师、舞蹈家、医生等为研究对象,发现在“沉醉”状态下你能动用你的全部或大部分技能。克塞克警告人们说,幸福最大的威胁就是技能运用得太少,以至产生烦恼和焦虑。心理学家们提出如下达到幸福的步骤:

享受瞬间

要生活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把孩子的微笑当成珠宝,在帮助朋友们中得到满意感,与好书里的人物共欢乐。

控制你的时间

幸福的人确定大的目标,然后落实在每天的行动中。一天写300页书是件很难的事,然而每天写两页则非常容易办到。这样坚持150天,你就可以写成一本书,这个原则可适应于任何工作。

增强积极情绪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消极的情绪使人沮丧,而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幸福的人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消除消极情绪

善待身边的人

人们要学会很好地对待亲近的朋友、配偶,能够一下数出5个亲密朋友的人,有60%的比不能数出任何朋友更感幸福。

面带幸福感

实验表明真正面带幸福感的人,他们更感到幸福。研究表明,经常欢笑更能在大脑中引起幸福的感觉

告别枯燥的生活

不要无所事事,不要把自己困在电视机电脑手机前,要沉浸于能用你的技能的事情。

多活动

室外活动是对付压力和焦虑的良药。对感到一定压力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经常在室外锻炼的学生情况要明显好于不参加者。

好好休息

幸福的人精力充沛,但他们仍然留出一定的时间睡眠和享受孤独。

关照心灵

对信仰和幸福的关系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比没有信仰的人更有幸福感。当然,信仰不可能让我们免除所有悲哀,它不可能囊括一切,但是信仰常常提醒你沿着幸福之路前进。(www.xing528.com)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穷年累月研究出的最新成果表明:幸福只是一种情绪,不能被持久拥有。它是一种能来能去的状态。事实上,你没有一直都感到幸福不是一个问题,所以当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的时候,不要去寻求解决办法。回到你自己的生活,问问什么让你最快乐。幸福主要来自人际关系,而不是物质。

比较(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时间性的比较(纵向)和社会的比较(横向)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比如你最近在上海徐家汇附近买了一套豪宅,你绝对很开心、很有成就感。但实际上你觉得开心的原因更多地来自你的比较。从时间的比较来看,因为你以前是住在很小的两室户中;如果你以前就住在湖南路的花园洋房中,那么你的幸福感就会降低。从社会比较来看,如果你周围的亲戚、朋友和同事还住在一般的公房中,你当然会很满意很幸福,而如果他们都住在比你的别墅更好的房子里,那么,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幸福的。

脉冲式的变化

如果一个人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而没有什么变化,他感到的幸福不会比另一个本身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但他时不时地会有一些起伏变化的人多。这种脉冲式的快乐则能使人感觉到更加的幸福。

假定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有两种支付员工报酬的方式:一种是给员工支付定额的高薪,另一种是给员工相对低一点的工资,但时不时地给他们一些奖励。其实,采取第一种方式,会花你更多的钱,你的员工在第二种方式中感到更多的幸福和更高的满意度,而你花出的钱更少。

个人认知模型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对自己有一个概念。这是由我们的童年经历、教育程度、性格和经历决定的。我们的自我概念是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社会中的地位的看法。但是,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在工作中实际占据的位置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越大,我们的不满和挫折感甚至是愤怒感就越强。

理查.莱亚徳在《不幸福的经济学》揭示了关于幸福的12个真相:

●幸福是人所有经验之中一个客观的层面

●我们生而为了追求幸福

●最幸福的社会就是最好的社会,这一点不正自明

●除非人们同意,幸福是所有人心之所向,否则我们的社会不太可能变得更幸福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身为社会性的个体,我们想要彼此信赖

●人们也深深地依赖现状

●人也很在意地位

●人类也很容易适应

●在任何情况下,当人们变得更富有时,额外收入能增加的幸福就会越来越少

●事实上,幸福取决于你的内在生活,与你的外在环境一样重要

公共政策对于去除不幸比增加幸福要来得轻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