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电离辐射是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而言,它们都属于电磁辐射谱中的特定波段。由于其量子能量水平不足12e V,不能导致生物组织发生电离,因此称其为非电离辐射。
一、高频电磁场
我国的民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其导线周围存在有交变的电场和磁场。当交流电的频率经高频振荡电路提高到10k Hz以上时,电场和磁场就能以波动形式向周围空间发射传播,称电磁波。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呈反比。频率从100k Hz到300MHz的频段范围称高频电磁场,属于射频辐射。
二、接触机会
高频波段在工业、农业、军事、医药业以及家庭生活中广泛应用。按作用性质可分为感应加热和递质加热两类。①感应加热:大多用于金属的加热处理包括机械工业的淬火、焊接及熔炼,电子管的排气和封接,半导体材料加工等,其频率一般为300Hz~3MHz。②递质加热:多用于塑料制品热合,木材、皮革及棉纱的烘干,橡胶的硫化等,其频率一般为10M~30MHz。
三、发病机制
生物体组织接受一定强度的射频辐射,达到一定的时间,会使照射局部或全身的体温升高,即所谓高频电磁场的热效应。实际工作中并未发现人体处于射频辐射场中有体温升高的现象,也未测出人体局部温度的上升,可工人却有一系列主观诉述,有时也能见到客观体征,人们把这种不足以引起人体产热而产生的健康影响,称为非热效应。至于非热效应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多数人认为可能是电磁场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或细胞生物膜的直接作用所致。
四、临床表现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轻度类神经症。
1.类神经症 以头晕、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激动等症状较为多见。此外,主诉有情绪不稳定、多汗、脱发、消瘦等。
2.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表现在心血管系统,以副交感神经反应占优势的为多。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但在大强度影响的后段,有的则相反呈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及高血压倾向。主诉有心悸、心区疼痛或压缩感。(www.xing528.com)
3.生殖功能的改变 女工常发生月经紊乱,男工偶见性功能减退,但未见影响生育功能。
4.心电图改变 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QRS间期延长,ST段下降,T波低平等。
5.其他检查 其发现的阳性体征多无特异性。
五、诊断
高频电磁场所致类神经症具有可复性较快的特点,有的症状在工休后就可消失或有明显减轻: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一般未见症状加重,反而有“适应性”的表现。新接触场源或年轻人的反映常常多于老工人为其重要特点。类神经症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接触电磁场的强度。
六、治疗
一般对症处理可收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脱离接触的收效更为明显。如症状诉述众多,患者萎靡不振、虚弱,或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系统紊乱体征,建议脱离接触有场源的工作岗位。如症状好转较慢,给予一定时间的休息,绝大多数症状或体征均可减轻或消失。
七、预防
明确辐射场源,采用屏蔽、远距离和限时操作三原则。在不妨碍操作和符合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屏蔽场源的效果最好。对高频感应加热,采取屏蔽高频输出变压器措施;高频真空排气,则使操作位远离馈电线,并尽量要求缩短馈电线长度,对塑料高频递质加热,限制工人操作时间,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场源的屏蔽材料多用薄铁板或铝合金。屏蔽体要有接地装置。工作场所减少存放带金属外壳的设备和金属零部件。不要用金属材料做工作桌椅等,防止形成二次辐射源。凡有器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症状者,避免参加与高频电磁场有关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