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己烷中毒是由于长期接触生产环境中正己烷气体而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工业用品中正己烷常含有一定量的苯、甲苯等有机物,植物油提取、合成橡胶、聚乙烯薄膜印刷等行业均可接触到正己烷溶剂。正己烷进入人体后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能量代谢的影响,致神经纤维变性,导致类神经症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正己烷中毒是指正己烷在常态下为略带异臭的液体,沸点为68.74℃,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醇类与醚类有机溶剂。因其挥发性和脂溶性高,在人体内可蓄积,特别对神经系统具有毒性,故应考虑列为高毒类化合物。
一、中毒机制
正己烷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吸收进入人体,人皮肤接触其蒸气,每小时可吸收16~27mg。在体内,正己烷主要分布于血液及脑、肾、脾等器官,分布多少与各器官的脂肪含量有关。肝细胞为其生化代谢与解毒场所,一般在接触后数小时即可以原形及其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高浓度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头晕、麻醉等。长期职业性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及类神经症,起病隐匿并逐步进展。
二、分类
1.急性毒性 正己烷小鼠吸入LC为120~150g/m3(2小时),麻醉浓度为100g/m3(1小时)。大鼠经口LD50为24~29m L/kg。兔涂皮2~5m L/kg(4小时),引起共济失调与躁动。人吸入单纯正己烷1800mg/m3,3~5分钟无刺激;2880mg/m3,15 分钟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5040~7200mg/m3,10分钟,有恶心、头痛、眼及咽刺激;18000mg/m3,10分钟,出现眩晕、轻度麻醉。经口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刺激症状及急性支气管炎,摄入50g可致死。溅入眼内可引起结膜刺激症状。
2.慢性毒性 正己烷慢性毒性作用主要为多发性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引起肝肾损害。大鼠每日吸入2.76g/m3,143天,仅有夜间活动减少,但体重、血象、血清蛋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处死后组织学检查见网状内皮系统有轻度反应,末梢神经有髓鞘退行性变、轴突轻度变性,腓肠肌肌纤维轻度萎缩。18000mg/m3,每周16小时,共4周,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明显下降,肌力降低。
小鼠吸入360mg/m3,每周6天,经1年,未引起神经病;900mg/m3,引起轻度神经病;1800mg/m3,出现步态不稳、肌萎缩。长期职业性低浓度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病,特点是隐匿性和进展缓慢。轻症者多为远端感觉型周围神经病;较重者出现运动型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可发生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正己烷可刺激皮肤,引起潮红、水肿、水疱、皮肤粗糙。正己烷无致癌活性,也未见致畸报告。
三、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急性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与呼吸道刺激及中枢神经系统麻醉症状。口服中毒可出现急性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刺激。
2.慢性中毒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起病隐匿而缓慢。
早期表现为手足发麻,痛觉、触觉减退,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四肢无力,握拳困难,行走费力,甚至不能站立。双上肢出现肌无力时,双手难以做精细动作,如不能夹菜、扣衣扣、剥鸡蛋壳等。严重时垂足、垂腕及手脚远端肌肉萎缩。该病严重时可致瘫痪,瘫痪的特点是四肢左右对称,下肢较上肢为重,远端重于近端。在停止接触正己烷后数月病情仍可进展。经积极治疗,一般需半年至1年才能恢复健康。部分严重病例恢复不完全。正己烷中毒不仅影响生产,也影响个人生活。
(1)轻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型神经病,出现指趾端感觉异常和感觉低下,即麻木,触、痛、震动、位置觉减退,以下肢为重,肌肉疼痛,登高时明显,肌无力,腱反射减退。感觉减退一般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2)重症:出现运动型神经病。首先表现下肢远端无力,合并肌肉疼痛或痉挛,腓肠肌压痛。腱反射消失较少且仅限于跟腱反射。上肢较少受累。
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以运动障碍为主,触、痛觉消失限于四肢远端手足部,震动觉、位置觉仅轻度减退。严重者出现下肢瘫痪及肌肉萎缩,并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此外,正己烷可抑制血胆碱酯酶,并可用解磷定复能。
四、诊断要点
1.有正己烷气体密切接触史。
2.典型的周围神经炎等临床表现。
3.排除其他相类似的疾病。(www.xing528.com)
4.诊断分级
(1)观察对象:四肢远端感觉异常,体检触、痛、温觉减退而无缺失者。
(2)轻度中毒:有明显的下肢肌力减退伴类神经症,体检足或手部感觉有缺失,肌电图出现运动动作电位减少者。
(3)中度中毒:肌肉萎缩或有垂足、垂腕,体检手足震动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肌电图出现正相尖波者。
(4)重度中毒:肢体瘫痪或脑神经损害,或肌电图出现肌纤颤电位,多相位电位者。
五、实验室检查
1.尿正己烷与2,5-已二酮 两者皆与环境中正己烷浓度正相关,尤其后者为较好的监测指标。有人报告约2.2mg/L2,5-已二酮与暴露在144mg/m3正己烷环境相对应。
2.脑脊液与生化检查 偶见蛋白增高,神经纤维变性可能已上升至脊神经根。
3.肌电图检查 轻者肌肉最大收缩时呈混合相,肌肉小力收缩时,20个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20%以上,多相电位增多( >20%)或出现自发电位。重者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及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
4.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轻者可正常或属正常下限。重者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性减慢,并与肌无力程度成正比。
5.神经活检 轻者光镜及电镜检查正常,或偶见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神经细支异常;中、重者结旁轴突极度肿胀,伴髓鞘回缩。电镜见轴突肿胀,包括10nm神经微丝积聚,也有脱髓鞘、髓鞘再生与正常再生。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长期密切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史,以及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害为主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肌电图改变、尿正己烷、2,5-已二酮测定结果,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空气中正己烷浓度测定资料,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后,可诊断正己烷中毒。
七、治疗措施
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处理原则进行治疗,包括给予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活血化瘀及通络补肾的中药、针灸,辅以理疗和四肢运动功能锻炼等,多数病例未使用皮质激素。
有报道经给予胞磷胆碱、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弥可保等静滴,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病情好转出院。随访5年,患者四肢肌力恢复,无痛觉、触觉障碍,肌电图检查正常,无后遗症。
有报道给予皮质激素治疗20~30天,或行12次以上的高压氧治疗,均无明显疗效。
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应尽早脱离接触,及时治疗。为保证职业安全、预防正己烷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有人认为生产环境正己烷的安全浓度应低于180mg/m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