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性铬鼻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方法

职业性铬鼻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方法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性铬鼻病是铬酐、铬酸、铬酸盐及重铬酸盐等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鼻部损害,称为铬鼻病。六价铬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从事铬化物生产工人肺癌发病率增高。2.诊断标准 铬鼻病患者可有流涕、鼻塞、鼻出血、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以及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体征。中医认为铬鼻病是由火邪之毒滞留于鼻腔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养阴润燥,散瘀通窍。

职业性铬鼻病的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方法

职业性铬鼻病是铬酐、铬酸、铬酸盐及重铬酸盐等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鼻部损害,称为铬鼻病。铬矿开采、冶炼,镀铬,使用铬酸盐的颜料染料、油漆、橡胶陶瓷等工业,以及照相、印刷、制版、不锈钢弧焊都会接触铬。如防护不当,作业者可发生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软骨部穿孔等。铬鼻病为法定职业病

一、发病机制

铬酸盐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六价铬毒性比三价铬大。六价铬在细胞内被转变成三价铬后,通过和蛋白质及核酸紧密结合发挥毒性作用。低浓度可致敏,在高浓度时具有局部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易损伤鼻黏膜和咽喉形成炎症和溃疡,特别是鼻中隔最易受损害。

二、临床表现

急性接触高浓度铬酸或铬酸盐,可刺激眼、鼻、喉及呼吸道黏膜,引起烧伤、充血等。慢性接触易使鼻黏膜糜烂、溃疡和鼻中隔穿孔。表现为鼻中隔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鼻中隔黏膜糜烂,少数情况下鼻甲黏膜糜烂,后来发生溃疡,鼻中隔软骨部穿孔,穿孔由米粒大小到直径1~2cm。早期症状有流涕、鼻塞、鼻出血、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等。病情进展缓慢,可长达数月或数年。由于疼痛不明显,患者可未发觉。

皮肤可发生“铬疮”,表现为不易愈合的侵蚀性溃疡。六价铬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从事铬化物生产工人肺癌发病率增高。

三、诊断

1.诊断原则 根据密切接触六价铬化合物的职业史和有关的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鼻部损害,结合作业环境职业卫生学调查,方可诊断。

2.诊断标准 铬鼻病患者可有流涕、鼻塞、鼻出血、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以及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体征。凡有以下鼻部体征之一者,即可诊断为铬鼻病:①鼻中隔黏膜糜烂,少数情况下为鼻甲黏膜糜烂;②鼻中隔黏膜溃疡;③鼻中隔软骨部穿孔。

四、鉴别诊断

鼻中隔穿孔也可由氟盐、食盐、五氧化二钒等引起,或因梅毒、结核、创伤等原因发生,故诊断时应结合上岗前体检资料、患者毒物接触史和作业环境调查进行鉴别诊断。

五、治疗

1.治疗原则 以对症治疗为主。局部可应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或溶菌酶制剂;对鼻中隔穿孔患者,必要时可行鼻中隔修补术。

2.其他处理

(1) 鼻黏膜糜烂较重患者,可暂时脱离铬作业。

(2)鼻黏膜溃疡患者应暂时脱离铬作业,久治不愈者可考虑调离铬作业。

(3)凡出现鼻中隔穿孔者,均应调离铬作业。

3.中医辨证施治 铬鼻病是指铬酐、铬酸、铬酸盐及重铬酸盐等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鼻部损害。低浓度六价铬有致敏作用,高浓度对皮肤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铬鼻病患者一般有流涕、鼻塞、鼻衄、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以及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特征。中医中并没有铬鼻病之名,根据其表现的症状,可以归类为“鼻衄”“鼻鼽”“鼻槁”等病。中医认为铬鼻病是由火邪之毒滞留于鼻腔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养阴润燥,散瘀通窍。

鼻鼽,又称鼽嚏,是指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症状的鼻病。《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衄,即鼻中出血。《灵枢·百病始生篇》中说:“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鼻槁之名最早见于《灵枢·寒热病论篇》:“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是以鼻内干燥,槁萎为主要症状的鼻病。

(1)病因病机:铬鼻病的病机总为外感火邪之毒,并长期滞留于鼻腔,局部正邪相争剧烈,邪胜正虚,阴阳失调而发病。根据职业患者工作的特殊性病因可分为以下两种:素体虚弱,肺脾之气亏虚,不能有效抵御外邪入侵;正气虚,邪气凑则为病。

(2)辨证论治:铬鼻病是由火邪之毒滞留于鼻腔,加之机体正气亏损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养阴润燥,散瘀通窍。在治疗鼻病时多内外治同时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才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1)内治法

①肺脾气虚证:患者鼻腔发痒,伴有喷嚏频作,鼻塞不通,流涕清稀量多,嗅觉暂时减退,鼻内肌膜肿胀湿润,其色淡白或灰白,全身可见倦怠懒言,气短,音低;重者伴有自汗,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补肺气,通鼻窍。(www.xing528.com)

方药:苍耳子散合归脾汤加减。

②火毒炽盛证:火热邪毒壅盛,鼻窍肌膜红肿较甚,或肿甚成脓,疼痛较剧,伴有呼吸粗重,面色发红,小便短赤,舌红,脉实。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③阴津不足证:鼻内干燥较甚,鼻内肌膜萎缩,涕液秽浊,带黄绿色,或少许血丝,痂皮多,咽痒时咳嗽,讲话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燥,宣肺散邪。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④肺胃热盛证:鼻中出血,色鲜红或深红,量多不甚,鼻腔干燥焮热,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兼有咳嗽痰少,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洪数。

治法:解毒凉血,宣泄肺胃。

方药:桑菊饮加犀角地黄汤加减。

2)外治法

①复方双草膏+复方除铬剂:复方双草膏是由紫草、黄连、甘草当归白芷麻油等提取有效成分制成膏剂。复方除铬剂以维生素C为主要成分,配成无刺激性稳定性较好的水溶液。用法:在患者进入工作环境前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然后将复方双草膏涂在鼻黏膜患处。下班洗澡后用复方除铬液清洗鼻腔,再将复方双草膏涂在鼻黏膜患处。

②冰连散吹药:将药粉吹入鼻腔以达到治疗目的。以疏风清热通窍为主的冰连散,用喷粉器或纸筒将药粉轻轻吹入鼻腔,每日3~4次。吹药时暂停呼吸,以免将药粉喷出或吸入咽喉,引起咳嗽。

③滴鼻灵滴鼻:将药物制成药液,滴入鼻内,以辛散风邪通窍为主的滴鼻灵,用以治疗外邪而致的鼻内肌膜红肿,鼻塞流涕等症,同时可配合扶正祛邪、滋润肌膜为主的苁蓉滴鼻液、生蜜蜂等。

④外敷疗法:将药物敷于患处,起到直接治疗作用,如用四黄散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用明矾散以干枯收敛、除湿消肿等。

3)针灸疗法:本法有解除表邪、疏通经络的作用,多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①针刺:常用穴有:迎香、禾髎、合谷、印堂、上星、列缺等,每次选2~3个穴位,捻转,中强度刺激,以达到疏风、清热、通窍的作用。

②悬灸:疏通局部经络,活血化瘀。如悬灸迎香、印堂、百会等穴位。

③耳针:常选用的有内鼻、额、肺等,捻转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1周。

④穴位注射:可于上述针刺穴位中选1~2穴,根据病情注入不同药液。如属热性病,注入鱼腥草液、红花液;如属虚性病,注入当归、川芎、维生素B等注射液,每次每穴注入0.2~0.5m L。

六、预防

采取防护措施和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工人对铬化合物接触,以降低对呼吸道和鼻黏膜的刺激,劝说接触铬工人戒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