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射性皮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放射性皮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放射性皮炎是由于放射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性损害。2.慢性放射性皮炎 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2.局部治疗第一、二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红斑水肿明显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或3%硼酸溶液湿敷。

放射性皮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放射性皮炎(radiodermatitis)是由于放射线(主要是β和γ射线及X线)照射引起的皮肤黏膜炎性损害。本病主要见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及从事放射工作而防护不严者。

一、发病机制

各种类型的电离辐射均可使皮肤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它们对生物组织损伤的基本病变是一致的,即细胞核的DNA吸收了辐射能,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对DNA合成和细胞分化两方面的影响,由此引起细胞基因信息的变更。由于这些基本病变而引起一系列皮肤反应和损伤,表现为可逆性的毛发脱落、皮炎、色素沉着及不可逆的皮肤萎缩,皮脂腺、汗腺的毁灭和永久性的毛发缺失,以致放射性坏死,继之形成溃疡。小剂量辐射对皮肤的影响是隐匿和蓄积的。损害发生的迟早及轻重与放射性的性质、剂量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二、临床表现

1.急性放射性皮炎 往往由于一次或多次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但敏感者即使剂量不很大也可以发病。潜伏期因放射线的剂量和个体的耐受性不同而长短不定,一般为8~20天。可分成三度:

第一度:初为鲜红,以后呈暗红色斑,或有轻度水肿。自觉灼热与瘙痒。3~6周后出现脱屑及色素沉着。

第二度:显著急性炎症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有光泽,有水疱形成,疱破后成糜烂面。自觉灼热或疼痛。经1~3个月痊愈,留有色素沉着、色素脱失、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萎缩等。

第三度:红斑水肿后迅速组织坏死,以后形成顽固性溃疡。溃疡深度不定,一般可穿通皮肤及肌肉,甚至深达骨组织。溃疡底面有污秽的黄白色坏死组织块。自觉剧痛。很难愈合,愈后形成萎缩性瘢痕、色素沉着、色素脱失和毛细血管扩张。损害严重者大血管闭塞,肢体发生干性坏疽。在溃疡和瘢痕上可继发癌变。

第二、三度可伴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慢性放射性皮炎 多为长期、反复小剂量放射线照射引起,或由急性放射性皮炎转变而来。潜伏期自数月至数十年。炎症表现不显著。由于放射线破坏皮脂腺、汗腺、毛囊以及甲床生发层细胞而致皮肤干燥、粗糙、皲裂,毛发脱落,甲色暗黑,出现纵嵴、色素沉着及增厚,甚至脱落。甲皱微循环改变,可见管袢异常及毛细血管内血液黏滞。病理学特征为显著的增生和变性改变,并且有持久性、反复性和区域性等特征。皮肤损害部久之可继发鳞癌,少数可为纤维肉瘤

三、病理检查

急性放射性皮炎局部组织病理可见棘细胞水肿和空泡变性,无丝分裂的细胞分化及核固缩,基底液化坏死,真皮嗜色素细胞中黑素增加,网突变平,真皮上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真皮血管内膜水肿和增殖,皮脂腺变性。

慢性放射性皮炎的局部组织病理可见真皮较深处血管壁纤维性增厚,伴不同程度的血管性阻塞、角化过度和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或表皮萎缩,基底细胞的核固缩伴黑素沉着,真皮上部表浅血管和淋巴管扩张,胶原纤维均质化,皮脂腺、毛囊、汗腺不同程度破坏。(www.xing528.com)

四、诊断

根据患者有放射性接触史,损害发生于放射部位及与热灼伤相似的临床特点,容易诊断。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一旦发病应及时停止放射线照射,并注意保护,避免外界刺激。

2.局部治疗

(1)第一、二度急性放射性皮炎红斑水肿明显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或3%硼酸溶液湿敷。无水肿渗出的急性皮炎及慢性皮炎可选用温和无刺激性霜剂、软膏,如维生素E霜、10%鱼肝油软膏及其他护肤霜等,亦可选用皮质激素类霜剂或软膏。

(2)对溃疡性损害可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等,亦可用10%鱼肝油软膏或行氦氖激光照射;对顽固性溃疡可考虑手术切除并行植皮术。

(3)对癌前期或癌变早期损害可用5%5-氟尿嘧啶软膏或行手术切除。

3.全身治疗 主要是加强支持疗法,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予以输液、能量合剂及氨基酸等,并补充维生素A、D、B、C、E等。也可用丹参片及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局部或全身微循环。

六、预后与预防

预防本病的发生应注意:①放疗时避免过大剂量;②详细观察放疗后的皮肤改变,如已发生皮炎应停照,并定期随访观察;③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防护措施;④定期体检,发现有病变倾向者应及时休息,对病情较重者应考虑调换工作。若发现从事X线工作的人员手部出现赘生物,应密切随访观察,以防癌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