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及其分馏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是重要的能源之一。石油分馏加工可得汽油、煤油、柴油、各种润滑油、机油、石蜡、凡士林等不同产品,经过重整还可得到苯及其同系物,石油分馏的最后残渣为石油沥青。石油的各种分馏产品,依其理化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用途。如各种润滑剂具有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广泛用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石油还可用于生产各种有机化工原料和各种化工产品,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农药、炸药、医药、肥皂、合成洗涤剂、染料等。由于矿物油类用途广泛,因此接触者人数较多。
石油及其各种分馏产物由于其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及沸点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亦有差异。一般认为在碳氢化合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其毒性亦随之增加。低沸点的油类(碳原子数少)多半引起皮肤浅层改变,如皮炎等;沸点高的油类(碳原子数多)则常引起皮肤深层改变,如痤疮毛囊炎、疣赘和肿瘤等。
一、发病机制
汽油、煤油、柴油等能溶解皮肤角质,引起皮肤干燥、脱脂、皲裂。分馏较重的、较黏稠的石油产品会堵塞皮肤的毛孔,引起皮炎。油的种类不同,对皮肤的刺激亦不同,如柴油的刺激性较其他油类为大,因而柴油所致的严重皮疹较多。一般认为石油及其分馏产品引起的皮炎多由于烃类对皮肤的原发刺激作用所致,极少数情况下是由超敏反应引起的。碳链越长,沸点越高,其刺激性越大。
油痤疮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矿物油对毛囊皮脂腺结构的化学刺激,引起毛囊口上皮细胞增殖与角化过度,使皮脂排出发生障碍;机械阻塞作用与黑头粉刺形成有关;毛囊炎、疖肿可能与继发性细菌感染有关;油痤疮多发生于青年工人,可能与皮脂腺的生理功能有关。
二、临床表现
1.皮肤角化、皲裂 长期反复接触低沸点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可使局部皮肤脱脂,出现干燥、脱屑,手掌、指端及甲周皮肤粗糙、发硬,严重者可致皲裂、出血,冬季尤甚。在指背、手背、前臂伸侧等接触部位,皮肤干燥并轻度变薄,毛囊口角质化,毳毛折断。
2.皮炎 如果皮肤浸泡于汽油中,或穿被汽油浸透的衣服可以发生红斑样皮炎,有时类似Ⅱ度烧伤,有灼痛及痛感。接触煤油时间过长,轻者局部出现潮红、灼痛,重者发生丘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大疱性皮炎,并常继发感染成为脓疱。柴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潮红、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性皮炎,有时可有渗液及结痂。汽油、煤油、柴油、机油、润滑油还可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www.xing528.com)
3.痤疮 亦称油疹或油痤疮。比较多见。油痤疮好发于易受油脂污染及被油类浸渍的衣服摩擦的身体部位,如眼、耳郭、四肢伸侧、外阴等部位。
4.疣状赘生物 长期接触石油、页岩油及其高沸点分馏产品可引起表皮增生,形成角化性新生物。皮损好发于双手背、前臂伸侧及腕部,临床常见扁平疣样损害及寻常疣样损害。扁平疣样损害为米粒到黄豆大扁平隆起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或不整形,边界清楚。皮损数目可由一个至十余个不等,一般无自觉症状。寻常疣样损害为黄豆大灰褐色角化性丘疹,表面粗糙不平,触之较硬,一般无疼痛及压痛。少数患者可发展为乳头瘤及上皮癌。上皮癌多在长期(15年以上)接触致癌性物质后发生,一般见于40岁以上的工人。疣状损害及上皮癌亦可在脱离接触致癌物质多年后发生。
5.皮肤黑变病 石油及其分馏产品可致皮肤黑变病。其特点为:色素沉着出现前或初期,常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红斑或瘙痒,色素沉着较明显时,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色沉多见于面、颈等暴露部位,亦可发生在躯干、四肢或呈全身性分布。皮损形态多呈网状或斑(点)状,有的可融合成弥漫性斑片,边界不清楚。颜色呈深浅不一的灰黑色、褐黑色、紫黑色等。在色沉部位表面往往有污秽的外观。矿物油引起的皮肤黑变病,前臂多伴有毛孔角化现象,脱离接触后色沉消退较慢,恢复接触仍可复发。
6.指甲、毛发变化 长期接触汽油、煤油、柴油者,常可出现扁平指、匙状指(表面凹陷如匙)、甲剥离等,以拇指及食指多见,有的可并发甲沟炎。长期接触汽油、煤油、柴油者还可引起指背和前臂毳毛折断,同时伴有毛囊口角化。面部,尤其两颧部常有毳毛增生、变黑、变粗现象,有时前臂及小腿也可出现。
三、治疗与预防
治疗原则与一般皮肤病治疗原则相同,参见总论。预防的关键是隔断或减少致病因素的接触,注意个人防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