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络脉理论与肺络脉理论
络脉较早见于《内经》,是经脉支横别出的脉络,“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灵枢·脉度》)。由此逐层细分为别络、系络、孙络、缠络,孙络之间有缠绊,末端呈片状、面状、网状分布的循环通路;络脉贯通营卫,不仅使经脉气血流溢于络脉,而且由络脉支别,按照一定的时速、长度和空间分布规律,将气血津液散布渗灌于脏腑肌腠,具有面性弥散、运行缓慢、末端连通、津血互换、双向流动及功能调节的特点。
肺络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肺络是指散布于肺和肺系的络脉,广义的肺络指肺经所有的络脉,包括气络和血络。气络行气,温煦机体,感传信息,推动津血流动;血络营养肌肤,输灌脏腑,渗润百骸,化生精气,即“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难经·二十二难》)。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肺所主为一身之气,通过吸入自然界清轻之气,经过肺内气体交换,吐故纳新,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构成血中络气,由肺宣发于经脉,渗溢输灌至络脉,达到“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灵枢·决气》)的功效;肺气又是推动经脉之气流向络脉的原动力,络脉气血必须在肺气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逐级濡润渗灌,并摄吸回流至肺,即“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
二、尘肺病因病机
肺为娇脏,其位最高,“只受得本然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邪气”(《医学三字经·咳嗽》)。外邪犯肺,正不胜邪,肺经脉受阻,络脉不通,气血失和,络病由生。机体正气虚弱,卫外不固,防范乏力,尘浊邪实乘虚侵袭是导致尘肺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即所谓“邪之所湊,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亦即此理。若适时防护,体健身壮,卫外坚固,邪气虽盛亦不能侵及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形象解释了大多从事粉尘煤矽作业者并未罹患尘肺病的原因。
“邪既入络,易入难出,势不能脱然无累”,肺纤维化病程久,缠绵难愈,与“久病入络”“废弃沉琦”“经年累月”等病邪入络后临床表现缠绵难愈、常规治疗很难取效的络病表现颇为相似。故认为它属于中医络病范畴。
1.病因 病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外感疫毒、粉尘及药毒之邪:疫毒、粉尘及药毒之邪犯肺,耗伤肺阴致肺燥津枯,或损伤脾胃,滋生痰湿,上犯阻肺致肺络痹阻。
(2) 反复受六淫之邪侵:感受时邪后急性发作。
(3)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损,或肺气阴不足,或真阴不足,可致肺叶痿弱不用。
(4)七情因素:忧思、郁怒、惊恐、悲喜过度,均可引起营卫失和,气血受阻,生痰,生饮。七情为病,多从肝起。肝主疏泄,郁怒伤肝,肝气横逆既乘脾土,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肝郁化火,又可炼液为痰,甚至反侮肺金,暗耗肾水,致肺津亏损,痰瘀阻肺而发肺痹。
(5)误诊、误治:一般发生在起病早期或缺医少药的地区。
2.病机 大概有五种观点:根据尘肺的分期来论述其病因病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毒邪伏络和肺络痹阻。
(1)分期论述病机:尘肺急性发作期属于中医“肺痹”范畴,络脉瘀阻、气血不通是尘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特点,常因外感六淫诱发、加重和恶化,以风邪久稽,痰、湿、热、瘀、毒等阻滞肺络最为多见。尘肺从急性发作到慢性迁延存在着由肺痹—肺痿的临床演变过程,在慢性迁延期阶段常可见到痹中有痿、痿中有痹、痹痿共存的复杂病理状态,以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络虚不荣,痰、热、瘀、毒等阻络为主要病机特点。尘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痰瘀胶结,痹阻肺络,伤津耗气,损精败血,气血不充,络虚不荣,“络虚则痿”。
根据病程该病分早、中、晚3期,早期以痰瘀阻络、肺失宣降为主,中期以痰瘀阻络、肺气亏虚为主,晚期以痰瘀阻络、肾气亏虚为主。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急性加重期以痰热阴亏为主,缓解期以肺、肾、脾亏虚为主。
肺泡炎期病机是肺虚为本,痰、饮、水与气互结为标,以标实为主的本虚标实证;肺损伤期病机是痰瘀互阻,湿痰胶结;尘肺期是疾病发展到慢性期,痰瘀胶结,水湿停滞,气血不畅,痰瘀水湿互结,损伤肺气,痰瘀水湿互结日久化热,煎熬津液,耗伤肺气肺阴,从而形成肺气耗伤,顽痰血瘀互结的局面;病情反复,日久及肾。(www.xing528.com)
(2)本虚标实:本病之始,或因禀赋不足及饮食劳倦内伤,先有肺肾两虚或肺脾两虚之基础,而复感外邪,宣解不彻,邪气稽留于肺,或反复外感,肺气先伤,日久累及脾肾。故其病机当于本虚标实中求之,肺脾肾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为本虚一方,痰浊痰饮及痰热、瘀血为标实一面,日久肺脾肾阳虚水泛,水饮瘀血凌心犯肺,渐成肺水、肺衰等危候,病机总以虚、痰、瘀为关键,寒热为其病性的主要临床转化。本病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肾气阴两虚,标实为痰、热、瘀蕴肺,但以本虚为主。
(3)上虚下实:发病早期以上实为主,即痰浊壅肺,或外邪袭肺致痹塞不通;反复迁延发展为下虚,导致肺肾亏损而痿弱不用。因此,上实下虚为其病机特点,因痹而痿为其病理机制。“上盛”即指邪毒挟湿,壅塞肺脏;“下虚”是指肾之阴阳虚损。上盛下虚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其病机重点为邪和虚两方面。
(4)毒邪内伏:热毒为发病的始动因素,而痰热和瘀血皆为其病理产物。后期由于热毒耗气伤阴,导致肺肾两伤,形成本虚标实之证。毒邪贯穿了尘肺疾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并是本病迁延不愈、变证丛生的主要因素。毒邪内伏,可导致肺卫不固,营卫失和,气血亏虚,脏腑损伤,由此可进一步加重正衰,增加内毒化生、痰浊瘀血等代谢产物堆积,从而促进纤维化进程。
(5)肺络痹阻:尘肺属典型的络脉病变,络脉瘀阻与络虚不荣是其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理变化特征,虚、痰、瘀、毒阻络为其基本病机特点。肺络病变,既可由外受毒邪引起继发性亦可由内生毒邪所致或加重特发性,盖其皆缘二毒损肺络、络脉瘀阻之故,最终皆可导致虚、痰、瘀、毒互结,络脉痹阻或络虚不荣的病理结局。
肺纤维化病位在肺络,肺络痹阻是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究肺络痹阻之因,多因肺肾亏虚致络中气血不足,或因邪毒入络,肺络中血行迟滞、络脉失养,痰瘀互结阻于络中而成。
三、从络病治疗尘肺
尘肺病造成的弥漫性肺纤维化,可归属于中医络病范畴,络病治疗当以通为用,叶天士的“络以辛为泄”目前仍指导着络病的中医治疗。
1.尘肺病早期 尘浊邪实,肺络初虚,治则当以培土生金,补脾益肺,化痰清浊通络,方用补肺汤和六君子汤加减。
2.尘肺病中期 尘浊阻痹肺窍,肺络气滞,气不行津,津凝为痰,肃降无力,传导失司,又可致腑气不通,治宜宣肺降气,平喘开闭,行气通络,方用苏子降气汤和四七汤加减。
3.尘肺病后期 尘浊闭阻肺络,络气不通,气无力行血。
(1)络脉瘀阻,血不养心,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芪苈强心胶囊,对于本期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较好。
(2)气络蒸腾,气化失司,血络润泽灌输开合失用,先天失养,水湿泛溢,出现面目四肢或全身皆肿,治当培补肺肾,化气行水通络,方用真武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3)痰瘀互结,凝为瘰疬,或为积聚,治当补虚化瘀,散结通络,方用化积丸合八珍汤加减。
(李光杰 孟宪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