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昂特伍德和摩尔的综述报告指出,在年幼的儿童身上,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非常小;而从青少年前期到成年期,两者相关较高。就移情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效果而言,国内的研究较多。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谦让比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意味着行为者更多的付出,训练难度更大;第二,幼儿不太容易掌握成人式的谦让。结果表明,移情训练对增强幼儿的助人、分享、合作、礼貌等亲社会行为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一种先天的能力。如麦休(Matthews)等人认为新生儿在听到其他新生儿的哭声时也会啼哭,这是最原始的移情。霍夫曼(Hoffmen,1981)认为移情会逐渐变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昂特伍德和摩尔的综述报告(1982)指出,在年幼的儿童身上,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非常小;而从青少年前期到成年期,两者相关较高。墨森(P.H.Mussen,1980)也提到移情有助于亲社会行为,但相关较低。
就移情训练对培养和提高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效果而言,国内的研究较多。张其龙(1990)通过让幼儿观看一系列情景表演(由教师表演),并通过讨论与回答某些问题体验其中角色的情感,再让幼儿扮演类似的角色,自由抒发幼儿所理解角色的感受。结果表明,移情训练对增强幼儿的分享、安慰、仗义、保护等助人行为有明显效果,但对谦让行为的培养却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谦让比分享等亲社会行为意味着行为者更多的付出,训练难度更大;第二,幼儿不太容易掌握成人式的谦让。李百珍(2001)通过移情榜样训练、对他人情绪的敏感性的训练、情绪追忆训练和情感换位训练等方式对幼儿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移情训练。结果表明,移情训练对增强幼儿的助人、分享、合作、礼貌等亲社会行为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张莉(2013)的“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移情训练和榜样训练,均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移情训练在小班、中班的效果优于在大班的效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