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攻击性行为的本能化观点:探讨与优化

攻击性行为的本能化观点:探讨与优化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精神分析理论放弃了侵犯性是先天驱力或本能的观点,提出了它是由于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驱力。提出了“挫折—侵犯性行为”的假设。他们认为,挫折是对引向目的的活动的障碍,它会自然地引起侵犯行为。这个结论看似正确,但在许多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纵使受到严重的挫折也会制止做出任何直接的侵犯动作。一些心理学家为了证实挫折与侵犯之间的关系也做了一些相应的实验。挫折可以通过疏导而减缓幼儿的侵犯性情感的产生。

攻击性行为的本能化观点:探讨与优化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攻击性行为起源于人类的本能,该理论试图从人类本性的原始特征来寻求侵犯性行为的普遍性原因。人类的能量在体内逐步集结直到它必须释放出来,外向的释放是公开的侵犯性行为,内向的释放是自我破坏的行为方式,都表现为攻击性的特征。新精神分析理论放弃了侵犯性是先天驱力或本能的观点,提出了它是由于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驱力。提出了“挫折—侵犯性行为”的假设。这个观点是在1939 年由多拉德及其在耶鲁大学的合作者第一次提出的。他们认为,挫折是对引向目的的活动的障碍,它会自然地引起侵犯行为。在他们的理论中,侵犯性行为被说成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被说成总是会引起某些形式的侵犯行为的。这个结论看似正确,但在许多种情况下,大多数人纵使受到严重的挫折也会制止做出任何直接的侵犯动作。一些心理学家为了证实挫折与侵犯之间的关系也做了一些相应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在两组幼儿面前摆上好看好玩的玩具,但只允许一组幼儿玩那些玩具,另一组由于只准从窗外看看这些玩具而受到了挫折。观察者的记录表明,受挫折组的幼儿以后的游戏行为比未受挫折组幼儿的行为更具有破坏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挫折都产生侵犯行为,如果挫折被看作是正当的、偶然的、无意的或非专断的,那很明显它不会使幼儿异常愤怒。例如,不让孩子到公园去是在挫伤孩子的愿望,但如果父母解释说天正在刮风下雨,此时不宜去,引起的侵犯性行为就要少一些。所以,给“挫折”一个合理的理由能弱化儿童的侵犯性情感。因此挫折—侵犯性行为的假设也不是绝对的。挫折可以通过疏导而减缓幼儿的侵犯性情感的产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