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幼儿自我控制培养的研究
杨丽珠采用教育现场实验,设计趣味游戏和形体训练两种教育因子,分别对5岁幼儿进行两个实验。
实验一的研究表明,趣味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活动具有情绪性,情绪具有动机性和适应性特征,趣味游戏能够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成为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米德(Meed)认为,儿童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与别人的比较和沟通,在角色扮演中,他们通过概括他人的观点,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将社会要求与社会模式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观,纳入其自我概念中,角色游戏进而成为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发展其良好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韩进之、杨丽珠的研究表明,4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趣味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性,幼儿在趣味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操作各种玩具,逐渐将在趣味游戏中获得的行为规则转化为主体意识,又通过趣味游戏的操作活动,将内化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出来,实现主体意识的外化,以此强化内化了的意识,并在高一层水平上进一步内化,实现主体意识对自我的控制、监督和调节,这样儿童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由他控到自控,逐渐形成自控能力。例如,乌龟负重的游戏,实验初,绝大多数孩子不能按要求做,教师以奖励为诱因,强化幼儿自我控制的动机,逐渐学会主动和遵从的关系,懂得一切行动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他人的需求,不能任性按自己的愿望行事,克服冲动性,形成规则意识。幼儿运用掌握的规则来评价自己,矫正自己的行为。当幼儿完成任务时,教师及时表扬,以此增强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自控的习惯。随着趣味游戏的不断进行,儿童能够抗拒诱惑,自制力得到明显的发展。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班级的各项制度,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例如,周末自带玩具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这天我们有意安排被试玩“夹杏核”的游戏。即使像在实验初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也能一心一意地做。通过趣味游戏的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在不断提高,即使面对诱惑也开始能够调节自己,不受其惑。
实验二的研究表明,形体训练能够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第一,形体训练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为伴奏,激发了幼儿美的需求,促使他们心情愉快,情趣盎然。彼得罗夫斯基研究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唤起儿童参与的动机。第二,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进行指导,既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能使儿童很好地理解动作要点,以成人的言语指导自己的行为,进而将成人的言语指导内化为自我言语。由维果茨基和鲁利亚提出的言语的自我指导理论认为,自我言语扮演着一种先行者的角色,它通过提供各种辨别性行为指导线索和条件性强化物来激发、推动、调节和维持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如在训练后踢步快抬慢落动作时,老师提示幼儿“地好像很烫呀!快起来吧!”在练分指动作时,教师把手指比作小花猫的胡须,幼儿很容易掌握,并内化为自我言语,调节自己的行为。第三,教师依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运用图解教学法,使儿童能够很快地掌握动作要领,正确理解自控的任务,以此要求自己、评价自己,而自我评价是自我控制的基础。例如,在讲压旁腿要领时,教师运用图解法,一目了然。第四,形体训练要求儿童克服困难,忍受肌体的疲劳,通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儿童的耐受性。如在训练压正腿时,教师让幼儿扮成一名威武的小骑士,互相骑小马,当小马的幼儿弯腰弓背,忍受肌肉疲劳的痛苦,以培养意志力。
杨丽珠用事件取样法观察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自控行为表现、探索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且能促进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游戏类型。此项观察在两所幼儿园进行,共观察6 周,每周三次,每次20分钟,6 名教师用事件取样法共观察到126 例事件。通过观察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不同游戏中表现出的控制能力和控制的愿望有区别,计算出游戏在各年龄阶段分配比例后分别请小、中、大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让教师按幼儿喜欢程度按顺序排出所在年龄班幼儿所喜欢的游戏类型,(分别排出第一、第二、第三等)然后确定每一种在10 种游戏中所占比例,最后形成小班、中班、大班游戏类型和比例。(www.xing528.com)
根据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构成因素及不同年龄阶段适合于幼儿自控训练的游戏类型及比例,每个年龄阶段编制10 种游戏作为实验因子。从两所幼儿园分别随机抽取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6 个实验班,6 个对比班,共360 人,来训练幼儿的自控能力的发展。同时对幼儿进行个案追踪观察,详细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我控制典型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游戏能够促进小、中、大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但游戏必须具有兴趣性、规则性、情境性、参与性。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游戏类型具有年龄特征。
2.培养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过程及其发展的基本要素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是趣味游戏还是形体训练,它们之所以能够促进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其共同点是,所创设的外部条件,即教育干预因子具有情绪性和规则性;活动本身能激发儿童的积极情绪,使之产生参与动机;经成人言语指导,讲清规则,儿童能够理解目标和规则;儿童按规则扮演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成人言语评价和提出奖励、表扬等诱因,以及自我评价,幼儿就可以反观自己、反省自己,逐渐地将成人的要求内化为自己内在的需求,进而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质;成功的经验使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习惯,逐渐地形成意识对自我的监控。由此可见,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经成人言语指导,不断将社会规范逐渐内化为自己的需求,以实现意识对自我主动的控制、监督和调节的过程。
培养幼儿自控能力发展的基本要素有:(1)具有趣味性和规则性的外部活动情境;(2)幼儿具有活动的动机;(3)成人对幼儿讲解目标、规则,评价幼儿和用奖励、表扬等诱因激发幼儿的言语指导;(4)幼儿对自我控制的目标、规则的理解;(5)幼儿按规则扮演角色的自主性;(6)幼儿校正、调节自己心理品质的主动性等。这些要素的不断发展就促成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正如麦克比所指出的那样,儿童自控能力的发展是若干个自我控制装置发展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