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是苏联卓越的儿童心理学家,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短暂的一生对苏联心理学的理论和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所谓“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指,人类心理的发展基本上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是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维果茨基强调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工具有两种:一种是人与自然交往中的工具,即“物质生产的工具”;一种是人与人交往中的工具,即“精神生产的工具”(人类语言)。这两种工具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社会文化知识,人在使用这两种工具中得到发展。物质生产的工具使人脱离了动物世界,人类语言使人的心理机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的阶段,因此,儿童心理发展不再受生物规律所制约,而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即“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运用历史主义的原则,将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个体心理是在掌握了全人类的经验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人与动物比较,其根本区别是心理结构的变化,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了新质的意识系统。由此可见,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全面地论述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中介结构的理论观点以及高级心理机能进行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途径。(www.xing528.com)
维果茨基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为:(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为:(1)受社会规律制约;(2)儿童在与成人交往中以语言为中介;(3)高级心理机能的不断内化。
维果茨基十分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他也强调环境与儿童的相互作用。他指出在教育中要重视受教育者本人的特点,儿童在与周围环境作用中不是消极被动的,外界影响是在通过儿童过去经验中所形成特点的基础上的折射。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为在成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可能有差异。教育要消除这种差异,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维果茨基强调教育的主导作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对我们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