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体及其影响因素

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体及其影响因素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体生理成熟的特点制约着个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个性与共性是统一不可分的。个性是以心理的独特性为标志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体。这类定义不够全面,个性还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是有组织的动力系统。”

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体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所谈的个性指的是Personality(人格),不是Individuality(个别性),我们所讲的“个性”与哲学中所谈的“个性”也是有差异的。

由于各心理学流派论述的角度不同,各自的观点有异,对个性的看法也就不同。综合各流派理论和我们十余年的研究,我们认为“个性”是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而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具有倾向性、动力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综合系统:首先作为具有个性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和生物系统的综合体,个性正是由这些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相互作用、多系统过程综合构成;其次,个性本身也是由一系列子系统组成的,它是一个多维度、多水平、多层次、多功能、多关联的纵横交错,深表结合的辩证的系统综合体。

1.个性是社会性与生物性的辩证统一体

有人认为个性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包括两层含义:(1)强调社会性;(2)强调个性,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的有意识的个体。强调社会性是对的,但有片面性。人除了有社会性外还有生物性的一面,这两者不能并列,有主次之分。社会属性是以自然属性为前提,又能使自然属性完善起来。那么,如何理解个性中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关系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一个自然的实体,又是一个社会的实体,是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体。因此,在人的个性中不仅包含由人的生物性所制约的个人心理特征,而且包含由人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个人心理特征。

关于人的个性包含有人的生物性所制约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观点,恩格斯做了极其明确的说明,他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一些或少一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恩格斯所说的“兽性”当然不是把人和动物混为一谈,像弗洛伊德那样把人的一切活动都说成是受性本能所驱使的潜意识的活动,从而把人的个性说成是人的生物本能与社会规范矛盾冲突的结果;也不像行为主义心理学那样把人的个性归结为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形成的行为习惯系统,归结为肌肉与腺体的活动,甚至还原为物理、化学的反应,而是说人的个性是在人的生物性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人的个性不能摆脱生物性的制约。这种生物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体的生物性需要及其满足的状况制约着人的行为的发展,它是个人对现实的态度、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形成的生物基础。

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在生物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人类种族的发展或个体的发展都是如此。人的生物性需要是促使人进行生产的原因,而生产活动才使人类形成社会。有了生物性需要才形成了社会性需要。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早期儿童的生物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影响他日后社会行为的发展。

(2)个体生理特别是神经系统与脑结构、机能制约着人的反映活动的特点(如反映的强度、速度、灵活性、稳定性与趋向性),是形成个人的气质与智力特点的生理基础。主动自我调节方式具有很高的刺激性,而被动自我调节方式具有较低的刺激性。低反应性个体更倾向于主动式自我调节,高反应性个体更倾向于被动式自我调节。

(3)个体生理成熟的特点制约着个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例如,在3~5岁,儿童自控能力发展迅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内抑制迅速发展。

由此可见,人的生物性是制约人的个性发展的生物前提。

人的个性不是单纯受人的生物性所制约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才是人的个性的本质特征,在整个个性系统中居于主导的、核心的地位。我们认为人的生物性需要是人的社会性需要形成发展的基础,不能因此而把人的社会性需要归结、还原为生物性的需要。也就是说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处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他们既受物质财富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的影响,也受自然地域、社会生活的影响。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在共同的活动中生活着、活动着、交往着,逐渐掌握一定社会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形成他们的世界观、生活目标,从而成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体现者,也就成为具有个性的人。

在个性中不仅集团的或阶级的共有的特征受社会关系制约,就是每人所表现出的与其他人不同的个别心理特征,也是受人们所在的具体的特殊的社会环境支配的。因为社会关系除作为一般的东西影响人之外,它又总是通过家庭、教育机构、学校幼儿园以及个人的具体实践影响其个性的发展,人们就是在多种多样的事物影响下,在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影响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不同的个性。

个性既受生物性制约,又受社会性制约,个性是以社会性为本质的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的辩证统一体。(www.xing528.com)

2.个性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体

有人认为,个性是区别于他人的差异性、独特性,这类定义忽视了个性的共性,只讲差异性。

个性与共性是统一不可分的。人的个性虽然千差万别,但它还是人的个性,受人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的社会生活因素所制约,反映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共性又不能脱离每个具体人的个性而抽象地存在,总是通过不同社会历史及不同社会关系中的具体个人而表现出来,因此,个性与共性是统一不可分的,我们既要看到个性中的独特性、差异性,也要看到它的共性方面。个性是以心理的独特性为标志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体。

3.个性是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辩证统一体

“个性是个人的特征。”这类定义不够全面,个性还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一个人对周围自然和社会的一定的观点、态度体系,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信仰和世界观的辩证统一体,渗透在所有的个性特征之中,并表现着个性特征。它激发着个性积极性,制约着个性活动的趋向。

“个性是有组织的动力系统。”这类定义只强调个性倾向性一面,而忽视了个性的特性、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以性格为核心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的辩证统一体,它从不同侧面表征着个人的个性。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系统的基本内容和成分,它体现并巩固着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而个性倾向性则是个性动力系统。它渗透在个性特征之中,激发、制约着个性特征的变化发展,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所以个性是以倾向性为主导的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的辩证统一体。

4.个性是稳固性与可塑性的辩证统一体

从个性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个性是稳固的,也是可塑的。个性是人在社会交往中,经历了长期生活历程而逐渐定型的产物。刚出生的婴儿没有个性,只有个体差异,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在其活动中,不断地接受环境与教育的熏陶,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经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到青年期,逐渐地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态度体系和心理特征,个性逐渐形成。已形成的个性是定型化的构成物,在一般的情况下难以改变,那些一时地、偶然地出现的心理特征,不能算作个性特征,个性应具有稳固性。但从个性的发展来看,个性又是可塑的,特别在儿童期可塑性更大。儿童在幼儿期,独立性、自觉性、目的性和自我控制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所以,儿童开始可以服从成人与集体的要求,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开始形成最初的一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由于儿童、青少年自身不断发展变化,活动不断改变,环境与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个性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个性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表现在个性诸因素不断增多。例如,在动力系统方面,幼儿期只有需要、动机、兴趣,而到了青年初期就开始有理想、信仰、价值观、世界观。个性诸因素水平不断发展,例如,自我评价,在幼儿期主要从事物的外部具体特征来评价自我,而到了青少年期,就能从内心品质、道德方面开始评价了,发生了质的飞跃。个性在不同情境、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模式。总之,个性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年龄特征,在同一年龄组中,个性结构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结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个性结构又是一个相对发展的动态结构,即使在个性形成以后相对稳定时,如果环境发生巨大改变,对主体有极大影响时,个性也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以个性是以稳固性为特征的、稳固性与可塑性相结合的辩证统一体。

5.个性是自控性与他控性的辩证统一体

个性是一个开放系统。儿童一降生,就处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与其进行物质、能量、信息、情感等的交流。在其交往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幼儿园、学校的教育乃至社会的道德规范、意识形态都会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他们,使其个性诸因素得到不断发展。没有社会生活就不会形成个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个性是他控系统。个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1)随机控制。即没有明确的预定目的,具有偶然性的控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经常吵架,无形中影响其子女,使其攻击性行为强。有的教师性情活泼开朗,无形中影响其学生外向性格多。(2)有目的控制。这是社会系统实现对个体的有目的的控制。无论社会、学校、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会按其一定的目标,有目的地对个体施以影响。这种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共轭控制。即将一件人们无法直接完成的工作通过中介过程使之成为能够完成的工作的控制方法。例如,国家要造就公民良好的个性,就凭借广播、电视、电影书籍、报刊等媒介来达到目的,像宣传助人为乐的雷锋、奋勇救山火的小赖宁就是典型例证。第二,负反馈调节。主要是指教育过程,包括一般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幼儿园教育。这种控制的特点是通过信息反馈使控制过程更加精确。也就是控制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对受控者施加影响,使之接近目的,并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做出调整,使受控者逐渐接近目标。

个性受其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是机构的作用,个体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控制,外界环境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内部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正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及人的大脑具有加工信息、反馈信息、监控调节信息的作用,人才能够自觉地对心理活动进行激发、阻止、转换、加强、削弱、加速或延缓、监督与校正等,从而使个性系统具有监控能力。但是个性自我调节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和实践。只有通过自身的活动和实践,才能选择外界的信息,经过监控系统的综合、反馈以调节自身的个性,所以个性是以活动为基础的自控性与他控性的辩证统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