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社会化功能的优化探究

幼儿社会化功能的优化探究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与成人的交往,随着自身动作、语言的发展,幼儿从自我感觉发展到形成自我形象。由此可见,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我,调节自我,开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幼儿社会化功能的优化探究

1.规范人的行为

社会化使人成为特定社会群体、特定社会关系、特定社会阶层的成员。人在其中逐渐掌握了社会规定的行为规范,按照社会允许的行为方式去行动,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当教师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时,可以模拟让孩子骑着自行车在活动中掌握碰到红绿信号灯、碰到危险情境应解决的办法。再如,幼儿掌握“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闹”这条规范后,教师可领着幼儿到市图书馆,小朋友看见叔叔阿姨静静地伏案学习的情景,学着也这样做,幼儿在社区活动中就会记住此规则。

2.培养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从家庭、幼儿园、社会那里接受的,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受,首先应引导幼儿接触、观察、了解社会,感知社会角色,进而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将这种感受变成自己参与其间活生生的实践活动,然后按照他们自己所能理解社会需要承担的角色,并把某种社会角色最主要的品质加以形象化,在游戏中生动再现各种不同角色行为,形成技能,表现幼儿对角色及其规范的认同,并且逐渐将这种社会角色规范由外部的强化转化为内在品德的趋向。例如,小朋友有病去医院看病,大夫治好他的病,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观察了解医生的社会角色,想学医生那样给病人看病,于是“去医院看病”的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拿着听诊器给“病人”看病,并开“药方”,拿药“打针”,在“打针”时忘了“消毒”,“针”打下去又拔起来,“消毒”后,再“扎针”,就是在这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中,幼儿增强了“医生”这个社会角色意识。

3.影响人的价值趋向

社会化是个体获得某种文化特质的人的过程,是社会实现其文化传递的过程,是使某一社会及其文化得以延续、维持代际关系、形成社会创造力的过程。个体所获得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品质是社会文化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而社会主流文化的核心是基本价值观念。不同文化背景,其价值观念不同,儿童社会性发展也就不同。

4.传递社会知识经验和技能

社会化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幼儿社会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体验和技能。例如爱护公物:教师带小朋友到公园玩,有的小朋友摘花,教师启发孩子说,不要摘花,大家都摘花,这个公园就不好看了,要爱护公物,小朋友身临其境,认识到做错了事,有了羞愧体验,由此,形成一种意念——要爱护公物。(www.xing528.com)

现在我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应该让幼儿学些什么。我们认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要能够真正促进幼儿心智发展、社会性发展,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观,不影响幼儿在一生中的发展的内容。知识是无限的,有些知识幼儿可以学,也能学会,但是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甚至还要影响以后的发展,这样的知识在幼儿阶段就不太适宜;有些知识既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幼儿的心智,如学习儿歌既可以培养幼儿逻辑思维的萌芽,又能培养幼儿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愉快情感体验,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2)与儿童生活实际相连,适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内容。幼儿教育重要特点之一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习惯。例如,吃饭时不离开座位。这种规范意识,自控能力的形成,是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幼儿园应该重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所有环节的教育内容。

(3)教育方法要适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中日研究者都认可我国幼儿教育界目前的做法,即制定教育目标,然后将教育目标具体化,再结合幼儿的经验设计具体的活动。教师通过这些教育活动,让幼儿获得体验,进而获得知识、思考力及技能。具体到一个幼儿园来说,要依据教育目标,并结合本园实际,和孩子们一起设计本园的教育活动,因地制宜,方可奏效。

5.形成人的个性

社会化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社会性特性,而且开始建构了幼儿的个性。儿童刚出生跟动物一样,没有自我意识,物我不分,人我不分,甚至根本不知道自我的客观存在,他们常把手指当奶头吸吮,把脚趾当玩具玩耍。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与成人的交往,随着自身动作、语言的发展,幼儿从自我感觉发展到形成自我形象。大约从1岁半到2岁,幼儿出现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直呼自己,这标志着幼儿把自己从物我、人我混沌一体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个体意识,并且形成独立的自我意向,“我自己吃”,“我自己拿”,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自我分化,自我意识开始发生。到了儿童期,儿童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评价可以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我,自我评价开始发生。此时,儿童已形成愉快感、愤怒感、自尊感、委屈感、羞愧感、自信感等,自我体验开始发生。他们已经能够抑制冲动、调节自我、具有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由此儿童的独立性、目的性、自觉性得以发展,儿童开始并可以服从成人与集体的要求,开始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的生物需要向社会性需要转化,对事物有了较明显的兴趣爱好,表现出初步的个性倾向性,同时在气质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了个体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征,于是他们开始形成最初的一些比较稳定的、比较本质的、比较经常的心理特征,其个性开始初步形成。由此可见,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我,调节自我,开始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