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卷调查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协同意识,有研究人员对上海某家幼儿园的教学人员做过一次调研。该调研经由统计软件SPSS21.0分析得出问卷的α系数为0.897,说明此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问卷内容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教师的性别、学历、职务、教龄、所带班级类别。第二部分主要是考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面对家长、同行、社会方面的协同意识现状的题目。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选取中幼57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7份教师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7份。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6-1。
表6-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统计表
续表
由表6-1可看出,中幼中教龄在两年以内的新教师和教龄在十年以上的老教师占到了很大的比例。所有的教师中学历为本科的占77.2%,大专学历的占22.8%,教师学历层次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三)调研结果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对家长的协同意识现状研究
根据教师对家长的协同意识的具体题目的答题情况,对教师在不同维度中的得分进行平均分计算,得分越高,说明教师在此方面的表现越好。
研究发现,教师在各题目上的平均得分集中在3~4分(共5题)、4~5分(共3题),说明我园教师对家长协同意识的评定处于中上水平(见图6-1)。
图6-1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协同意识家长部分的平均值统计图
从问卷分析中可以看出,该园教师对目前校园网的形式还是比较认同的,在“您认为家长能通过校园网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吗”这一题目上的得分较高(见表6-2)。在对“哪些形式的教师协同意识最为重要”的选项排序中,也可以看出,目前的校园网络是我园教师较为认同的方式之一(见图6-2)。但是对形式的认同不代表对内容的完全认可,目前校园网承载的内容、功能是否已经达到该园教师与家长协同教育的预期,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表6-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协同意识家长部分的平均值统计表
从数据分析中还可以看出,教师对目前的家长会开展形式、家长建议的传播渠道、幼儿成长档案的展示、教室环境的解读还不是很到位,形式比较单一与传统,这些在教师与家长协同合作的途径重要性的排序上也较靠后,教师更依赖电话、来园接送等传统方式。但同时“家长会”“成长档案”“教室环境”等又是不可或缺地对家长进行专业影响的途径。如何利用大家都认同的优势渠道“校园网”,来结合传统途径,与家长进行多角度的协同合作,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与思考的内容。
2.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对同行的协同意识现状研究
研究发现,我园教师在与同行协同合作的题目上的得分集中在3~4分(共9题)、4~5分(共1题),说明在教师眼中,对同行协同意识的总体水平一般(见图6-2)。
所谓同行间的协同意识,是指各位教师利用业务特长,向其他教师的业务辐射。教师对“幼儿园派遣的外地或国际研讨、培训活动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认同度较高,说明我园教师对于园部提供的各类培训机会非常认可。
表6-3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协同意识同行部分的平均值统计表
续表
(www.xing528.com)
图6-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协同意识同行部分的平均值统计图
但是教师在“您认为幼儿园有必要定期举行教师专业技能的比赛吗”“您愿意马上把观摩同行活动的内容落实到自己的班级中吗”“您认为有必要进行教师间的互评、他评来了解同行的看法吗”等题目上的得分并不很高,说明教师对于园内教师间的协同合作的方式仍有改进的空间。教师虽然理解同行间的业务互学是提升影响力的必要渠道,但对于比赛、互评的方式认同度不高。同行间的协同合作方式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尝试。
教师在“您认为您提出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方法能经常被其他教师采纳吗”“您认为您的教学表现对幼儿园的发展具有影响力吗”等题目上的得分不高,说明我园教师对同行间的协同意识的自信水平还不够高。该数据提示我园除了比赛、互评等方式之外还应多提供给教师展示自己业务特长、进行协同合作的舞台和机会。
3.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对社会的协同意识现状研究
研究发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与社会协同合作题目上的得分集中在3~4分(共2题)、4~5分(共8题),说明我园教师对社会的协同意识总体水平较高(见图6-3)。
图6-3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协同意识社会部分的平均值统计图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对于目前我们与社会的协同合作的各项措施、成果非常满意,满意率达80%(见图6-3)。
表6-4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协同意识社会部分的平均值统计表
教师在“您认为我们目前的校园网板块设置已经能让社会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了吗”题目上的得分较低,说明我园教师对于校园网目前承载的社会辐射功能还不太满意。所以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项目,继续扩大我们的品牌效应影响力。
4.不同教龄教师的协同意识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教龄教师在对家长、同行、社会的协同意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存在于任教0~2年的教师和10年以上的教师之间(见表6-5、表6-6)。这说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与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在协同意识上表现不同。这与教师各自的专业经验、业务能力密切相关,说明教龄是制约协同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表6-5 不同教龄教师协同意识的差异统计表(家长部分)
注:“*”代表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
表6-6 不同教龄教师协同意识的差异统计表(同行部分)
注:“*”代表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差异
不同教龄的教师在与家长协同合作部分中差异最为明显(见图6-4),说明在对家长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专业辐射中,个人经验占较大成分。年轻教师对于自己的专业自信度不够,家长对其的信任度相应也不高。所以如何对新人岗的教师加强培训,让他们取得应有的专业影响效果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图6-4 不同教龄与家长协同合作差异性比较图
众所周知,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家长、同行、社会的相互协同作用。因此,学前教学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使各个要素有效地协同运作,将通过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使得各个要素之间的运作起到更好的协调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可以利用网络等新技术,与家长充分沟通。有一些幼儿园资源丰富,采用“校园网”这样新的沟通渠道,家长对于校园网这个新的沟通方式有较大认同度。该项目可以因势利导,优势互补,把一些传统的项目,如家长会开展形式、家长建议的传播渠道、幼儿成长档案的展示、教室环境的解读,整合到学前教育的网络平台中,充分发挥学学教育人员的协同意识。
自古以来,教育一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重要目标之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要把社会要求作为课程立足之本。因此,树立大教育观,实现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协力,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重任,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矢志不渝的奋斗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