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深入探讨师爱的本质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深入探讨师爱的本质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师爱是一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幼儿园教育特定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崇高的情感和情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最应该奉献的是你们的爱。(二)师爱的特点与父母的爱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师爱具有以下特点。作为教师,如果做不到关爱幼儿,他就不是真正热爱教师这种职业,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因幼儿的年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深入探讨师爱的本质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师爱是一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幼儿园教育特定环境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崇高的情感和情操。师爱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幼儿美好未来坚定信念的体现,是对幼儿获得成功的渴望心理学家认为,师爱并不是一份单纯的情感,而是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用语言、行动对学生的各方各面的帮助。师爱不仅是一种长者对晚辈的爱护,更是一种落实在实际中的方式。师爱是教师与学会的桥梁,也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障。

(一)师爱的作用

1.师爱是幼儿接受教育的起点

每一个幼儿的心灵都非常清澈,富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语言、眼神以及身体姿态,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以及手势,都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印记。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更具有排他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对待幼儿积极热情、关怀备至、充满爱心,幼儿也会有相应的理解,亲近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就会理想。反之,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师幼交往中,教师能以浓厚的感情、诚挚的态度对待幼儿,与幼儿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儿童在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于其的关怀时,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儿童的人际关系交流。如果,教学的师爱不够饱满或是儿童体现不到,信任感便无法建立,教学的前提便不存在了。

2.师爱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人都有被关心、被爱护、被信任、被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一旦被满足,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对处于成长期的幼儿来说,成人的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从小生活在爱中的孩子,大多有健康的性格与品质,如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等。而那些从小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爱的孩子,往往会形成如孤僻、冷漠、粗暴等性格特征。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一般受到正常的父爱母爱,进入幼儿园以后,教师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孩子们很自然地把他们在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希望教师能像母亲那样爱护他们、关心他们,渴望能在充满爱心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教师就成了他们成长的重要影响源。因此,每一名儿童十分在意老师的关注、认可、鼓励。教师的每一个关注的眼神、每一份赞许和肯定,即使是微笑、点头、抚摸,在他们眼里都是“爱”的表达,都会使他们感到是来自教师的关心和喜爱,内心就会受到鼓舞,感到充实和愉快。关系建立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关系也分好坏两种,健康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结果。教师的关怀与学生的信任可以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爱是儿童成长的催化剂与方向标,可以把儿童吸引到教育中来,推动幼儿朝着培养目标前进。因此,教师对幼儿的爱能满足幼儿对爱的需求,并成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3.师爱是师幼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在社会生活里尤为重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更需要理解幼儿的需要和尊重幼儿的人格。只有拥有这种胸怀,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只有拥有这种胸怀,才能把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暖流才能架起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桥梁。当孩子取得一定成功时,请不要吝啬你的掌声;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请不要吝啬你的双手;当孩子犯错时,请不要吝啬你的机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最应该奉献的是你们的爱。那一声鼓励、那一眸眼神、那一抹微笑都是给予儿童最大的帮助。

4.师爱是一种教育手段

师爱不仅仅是要满足幼儿对爱的需求,师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爱的情感、增强他们爱的能力。李镇西曾说: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还远远不够。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就提出了教育的初衷就是要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师爱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希望以爱心交换爱心。真正的师爱在教育交往中能形成充满爱心的特殊的“情感场”,引导幼儿自觉自愿地接近和认同,产生“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功效。教师的慈爱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的公正让幼儿学会公平,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的信任与关怀品质,对人的友善、慷慨和宽恕。教师的爱是“动机”、是“榜样”,它能感悟、教化学生,教师对学生多一点爱意、多一份爱心,在学生心灵的深处就多一颗爱的种子。

(二)师爱的特点

与父母的爱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师爱具有以下特点。(www.xing528.com)

1.师爱的职业性

从爱的形成上来看,父母的爱出于人之常情,而师爱却是与教师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劳动对象是幼儿,是一群充满朝气、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需要爱,需要教师的关心呵护。作为教师,如果做不到关爱幼儿,他就不是真正热爱教师这种职业,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从爱的内涵上来看,师爱中的“爱”也是与教师职业紧密相连的。师爱体现在教师的每一堂的认真备课,体现在对儿童的关爱,体现在儿童受挫后的深刻反思。可以说,教师的每一份劳动中都包含着师爱的成分,因而这种爱是与教师的职业紧密联系的。

2.师爱的科学

从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师爱更具有科学性。和父母相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更懂得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由此,师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科学,致力于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师爱不是“溺爱”幼儿,不是宠爱和纵容幼儿,而是温润的爱与规范要求的统一。师爱不是“爱之不及”,即对幼儿特别是智力发展、行为习惯水平较低的幼儿持冷漠甚至放弃的态度,而是对每个幼儿负责,为每个幼儿的健康发展着想。师爱也不会“过当”,即不顾方式方法、不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来爱幼儿。如,小朋友小便后用手扯着裤子,等候老师帮助提好裤子,如果老师总是包办代替,而不去教幼儿学会自己“提好裤子”,这样的“爱”就不是真正的“师爱”。

师爱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其教育意义方面。师爱的导向性和分寸感,是与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相适应的。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因幼儿的年龄、性别、个性的不同而不同,不能墨守成规。师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渗透于幼儿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3.师爱的责任性

教师对幼儿的爱,更多表现在责任上——将儿童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师爱代表着成人社会对下一代的关怀和爱护,体现国家、民族对下一代的情感和期望。因而,师爱是稳固且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同时,师爱还从热爱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事业出发,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时时处处为幼儿的明天着想,关注他们的前途和命运。这种爱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持久性和稳定性。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建立在“教书育人”的责任之上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或许有出现“爱之深责之切”的时候,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冷静分析、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可以说,师爱是一种事业之爱,是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爱。

4.师爱的无条件性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劳动对象是一群幼儿,一群有着个性差异和发展差异的幼儿:在性格方面,有的乖巧懂事,有的顽皮可爱;在智力方面,有的发展水平较快,有的发展较慢……由于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在普通人眼里有的幼儿就较受欢迎,有的幼儿就不那么惹人喜爱。然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让师爱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幼儿身上。教育之爱与母爱一样,是一种无条件的爱。教育之爱是基于教育者的天职而产生的爱,与自然而然的母爱相比,多了一些理性色彩,不是“天经地义”,而是“理所当然”。师爱需要公平公正地、无条件地面向全体幼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爱,不能因为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高低,也不能因为与幼儿家长关系的亲疏远近,出现厚此薄彼,有失公平公正。

师爱的无条件性还表现在它的无私。教师对幼儿的爱,不图个人回报,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许多人将教师的爱比作是“粉笔”“蜡烛”,无非就是说明教师的爱不图回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面对的是小于六周岁的儿童,这个年纪段的孩子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怀与爱护。人民教师正是以献身教育为己任,不慕虚荣,不求名利:像园丁,向生活奉献硕果;像人梯,向人类奉献进步;像铺路石,向孩子奉献坦途;如春蚕吐丝,无怨无悔。[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