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认同的核心要素及意义

职业认同的核心要素及意义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类则倾向于认为职业认同是对职业的内在确认,以及在从业过程中积极情感的体验;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职业认同是情感感知,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职业认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受到多方因素产生的心理感受。研究者们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职业效能感主要是指个体对其从事的职业一种认知评价与职业认同,体现在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其职业的综合评价与整体认同。

职业认同的核心要素及意义

(一)认同与职业认同

“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认同指社会中的群体、他人对个体的认可。沙莲香认为,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的统一性和一贯性;认同是维系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互动的内在力量,也是维系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内在力量。因此,认同又用来表示主体性归属感[1]认同感是个人的心理感受,同时也是社会传递给个人的直观感觉。认同感具有群体性或社群性,其本质不但是心理的,而且包含群体的概念,是一项自我的延伸,是将自我视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

关于职业认同,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认为职业认同就是对职业的认识,是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另一类则倾向于认为职业认同是对职业的内在确认,以及在从业过程中积极情感的体验;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其心目中有一种确认,然后,将全部身心投入其中并且能从中取得乐趣。综合已有研究,我们把职业认同定义为:一个人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能够从职业生活中感受到乐趣,并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保持有效率的工作状态和积极的情感状态。

职业认同是情感感知,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职业认同并不是形成便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对自己与他人或环境的意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在同时扮演的多种角色间不断调适、平衡的动态过程。职业认同也是一种持续进行的过程,个体在此过程中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不断进行自我建构。

职业认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受到多方因素产生的心理感受。史铁尔将职业认同放在一个社会大背景中进行研究,认为职业认同主要包含政府的认同、公众的认同、服务对象的认同、自身的认同等,是多种认同的综合。[2]我们认为,职业认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在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经济利益和个人意义,以及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职业认同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忠诚度、进取心、成就感和事业心。

(二)教师职业认同

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有不同的观点。“意义建构说”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通过与所处环境互动建构的关于自身和职业的当前意义的结果。“信念说”认为,在教师职业中,职业认同涉及了教师明确自身的定位、认同这一职业及教师职业给个人带来的意义。“综合说”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对其职业的积极、正面的反映。我们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指教师个体在将自己的职业角色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的过程中,内化的职业角色和自我其他部分建立一致性关系的过程及其结果。其内涵包括:(1)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前者指的是教师内化的职业角色与自我其他部分建立一致性的过程;后者指的是在这种内化过程中形成的教师职业自我与自我的其他部分之间的一致性状态;(2)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体在从事教学活动中,通过原有自我和职业要求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是在职业要求内化为职业角色的过程中实现的;(3)教师职业认同与“自我”紧密相关。这种紧密相关直接体现在教师职业自我和物质我、社会我的其他部分以及精神我是否协调一致上,它体现和满足了教师职业认同的多因素特征。

研究者们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魏淑华等人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由职业价值观、角色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3]王鑫强等人认为,教师职业认同主要包括职业效能、职业价值、职业意愿与期望、职业意志等四个维度。[4]于慧慧则把教师职业认同划分为9个维度:(1)职业能力,对于自己从事这个职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的认同情况,即对目前以自我的能力是否能胜任这个职业的判断;(2)职业意义,教师职业给个人带来的意义、价值的感知;(3)职业特征的认识,包括教师个体对教师职业特征的认识;(4)对领导的认同;(5)对同事的认同;(6)对学生的认同;(7)对工作回报的认同;(8)对工作背景的认同;(9)对所在学校有归属感或集体感的判断。[5]

结合教师职业的实际及已有观点,我们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多维度结构,教师职业认同的核心要素包括职业价值感、职业效能感、职业归属感和职业意志。其中,职业价值感主要反映个体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作用、价值的认识和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职业认同。职业效能感主要是指个体对其从事的职业一种认知评价与职业认同,体现在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是指教师对其职业的综合评价与整体认同。职业归属感体现的是教师个体对自己与其职业的关系的回归性感受,指教师个体意识到自己属于教师群体中的一员,经常有与教师职业荣辱与共的情感体验。职业意志则是个体在职业效能与职业价值的基础上衍生出的行为倾向与目标期望,是职业认同感的结果层面。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既包括教师本身的,如个人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又包括环境因素,如工作环境、自己付出的回报、社会对于职业的评价等。还有的研究者强调,个体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以及职业能力也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

(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内涵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定义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虽属于教师职业,但又有其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较为多样:教学、生活照顾、情感支持、行为指导、娱乐陪伴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给予幼儿温暖和安全感,安排好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扮演着朋友、母亲(父亲)、同事、护士、管理人员和教师等多种角色,同时还要努力成为家长的合作者,使家庭教育能与幼教机构配合一致。这些都是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不具有的。

我们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事业认同定义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对自己所从事的幼教事业有主观上的内在接纳,并自觉服务于幼教事业的一种精神状态。具体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对其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期望一致,包括个体对幼教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幼教职业应具备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等。

2.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发展过程和内容

(1)教师职业价值的认知。职业价值的认知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前提条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价值的认知,主要是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从内心认识到幼教职业的社会职能,对社会的特殊作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传播先进文明,开发幼儿智力,影响幼儿的未来,是充满智慧和人性光辉的崇高职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对幼儿的全面、终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角色的定位是教师职业认同的重要内容。社会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能成为单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应成为幼儿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心灵和行为的引导者、幼儿创新能力的开发者,以及幼儿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对职业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转换的认同,成为每个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行动指南和发展方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随时代发展对幼教职业角色不断进行反思并进一步完善,可以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一直与社会对幼教职业的要求保持一致,成为“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www.xing528.com)

(3)教师职业情感的建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情感是建立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价值认知的基础上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心理上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这一职业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4)教师职业责任的履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对幼教职业价值的认知、情感和角色定位的把握,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规范的内化,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产生效能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同样也是在职业责任的履行中实现的。只有真正去爱幼儿,才能真正明白爱幼儿对幼儿有怎样的意义,幼儿会有怎样的积极反馈。

(5)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职业生涯中,特别是在真正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的社会价值以后,会乐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去,教育智慧也会与日俱增,幼儿、家长、同事、园长乃至社会的积极反应会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体验到经济回报无法与之媲美的职业幸福感。这是一种付出得到社会积极评价后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3.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对幼儿以及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本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认同感高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会对幼儿教育工作更用心,对幼儿更关心,更加自觉地在职业活动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多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积极情感,其职业行为更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其次,职业认同感也会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情感、教学责任感和工作绩效。它能正向预测教师工作满意度,负向预测教师职业倦怠和离职意向。一个具有较高职业认同感的教师能成功扮演教师的角色,将他个人的全部力量都调动到教书育人者的角色中来,感受工作带给他的成就感、满足感以及幸福感。

再次,职业认同能够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成长。职业认同程度高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会有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行动,更关注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及时补充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用新的教学工具,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最后,职业认同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工作满意度。积极心态可以使人发挥潜能,收获事业成功,得到满意和快乐。有较高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以积极、主动、愉悦的积极心态面对教育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在与领导、同事、家长、幼儿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价值,体验到工作的乐趣以及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幸福。

4.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因素

第一,宏观因素。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宏观因素主要是一种社会共识,它由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所得薪酬以及职业的社会价值所构成。当前,许多人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需要太强的专业化训练就可以达到,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对幼儿教育行业认同程度低。尽管近年来教师待遇有所改善,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这一状况很容易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产生失落感,降低其职业认同。

第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自身的因素。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自身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职前经历、教学实践。教师入职前的经历是教师形成自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会主导教师自我的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因为自己的原本想法和实际工作中的一些规范不一致而产生挫折感,当他心中所想的和必须要做的产生冲突的时候,教师会质疑自己的认同。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自己和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教学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如果达不到一种应有的平衡,那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认同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情感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这份工作视为助人的专业,并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认为能够从中享受到快乐,而不是单纯以金钱衡量其代价。在解释为何不高的收入仍能够留住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时,职业带来的情感回馈(或称为情感薪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补偿物质回报的不足。

第四,其他因素。年龄、教龄、职称、园所性质、工资水平、择业动机、人际支持、职业素质水平以及职业价值观等因素也会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如,将从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作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途径的教师,也就是其择业动机是喜欢孩子、热爱教书育人的生活,这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更容易获得职业认同。工作经验不丰富、能力欠缺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更容易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受到打击,使他们的职业积极性受挫,降低他们的职业认同,降低从事幼儿职业的乐趣。工资满意度越高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度越高。人际关系良好,能得到家庭、同事和幼儿家长支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其职业认同感也较高。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感的提高,关键靠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自身。唯物论认为,认识不能没有作为对象的客体,也离不开主体自身。作为职业认同主体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能改变职场环境,但他们可以依靠自主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应对解决,就能获得良好职业认知、职业履行效果,并且提升自身职业认同程度。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形成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自我认同的建构是这一职业认同建构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主动追求自我主体性的职业发展,自觉地不断完善自我认识和自身素质,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认同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