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此心在何处,即为故乡

此心在何处,即为故乡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身静不意味着心静。如果不将心安顿好,再静的乡村也会撩拨起矛盾的烦躁之感。鲲鹏于沧海间驰骋,燕雀于榆枋中起落,但其旨为一,都是符合内心需求不矫饰的逍遥。以此为起点,中国人对于隐与出,动与静有了更深的思索。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本是描绘最繁华的汴京市井,却在2010年世博会成为中国人向世界展现的理想生活。此心安处,即为吾乡。

此心在何处,即为故乡

物质时代,归隐田园是一种时尚,也捧红了许多宁静长寿之乡。然而如同经典的娜拉之问,出走的都市人心灵依然无着。其实,此心安处,何必远方。

古有辛辣讽刺的《北山移文》,今有灰色幽默的《甲方乙方》,当我们看到名士汲汲然下山,富豪蹲在窑洞上偷鸡,明星闲居的穷极无聊,都会莞尔一笑。身静不意味着心静。真正让古往今来的人们困扰的,不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而是随着繁华而来的自我的无限放大,既是对欲望的无限追求,也是对玻璃心的过度保护。与人交往比不上与田园打交道,因为后者不会让自己攀比,暂时免于虚荣。

但田园毕竟不是深山老林,凡人也做不到四大皆空,所谓田园也只是拨慢了的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而言,希望在田园中摒弃杂念的都市人终究会失望,甚至怀念起围城内的生活。远方是内心的寄托,却未必需要坦诚相见。如果不将心安顿好,再静的乡村也会撩拨起矛盾的烦躁之感。

魏晋时期向郭合注的《庄子》第一次提出适性逍遥的观点。鲲鹏于沧海间驰骋,燕雀于榆枋中起落,但其旨为一,都是符合内心需求不矫饰的逍遥。以此为起点,中国人对于隐与出,动与静有了更深的思索。画里山水,笔里江山,墨中烟云,曲中情愫,拘囿在生活空间中不自由的古人却在方寸之中适性而为,尽情构筑心灵的宁静。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原本是描绘最繁华的汴京市井,却在2010年世博会成为中国人向世界展现的理想生活。究其原因,我们在画中可以看到画者甜蜜的柔情,是在临安的烛夜对东京最深沉的眷恋,每一个人都是可亲的,每一份景都是可爱的,在最深沉的静谧中,才能感受跃动的平凡生活。(www.xing528.com)

反观今人,在没有收拾好内心的情况下,随着人潮从都市走入乡村,却不忘朋友圈上传照片,和“俗世”剪不断、理还乱。也许他们追求的只是换种口味的都市奇遇,又或者“好梦一日游”。

在心灵的旅途上,田园不过是一种媒介。如果心未定,那么田园只是自欺欺人的虚妄。如果适性逍遥,那么田园也就在可有可无之间。此心安处,即为吾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