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是高考作文的重中之重。审题,重在理解题目的意思,不仅是深层的意思,更是表层的意思。事实上,深层的意思可能更容易看出来,而表层的意思则会由于轻敌“划过去”,可偏偏老师就是想考你有没有把浅、深层的东西一起都写出来。在惜字如金的高考作文题目中,每一个字都经过出题老师的深思熟虑,每一个字都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废话。我们可以圈出所有可能是重点的词,然后再逐个排查,想办法把浅层的含义滴水不漏地说全,然后再集中精力,抓住材料“文眼”,把深的东西说透。
材料作文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不仅套题困难,而且在考写作能力之前,还考了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不少同学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或者没有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的重大失误――即使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也是白费劲了。比如上海市2014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这里其实是需要对沙漠进行解释的,但很多人直接选择解释自由,那相当于只把题目审了一半。高三有一段时间,我审题总是很潦草,匆匆一看,就认为已经掌握了题目的精要,殊不知自己已经代入了强烈的自我认知。
我们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作文就是一篇自拟题目的现象类作文。试卷给出的材料文字是:
物质时代,皈依田园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河南夏邑、湖北钟祥等中国长寿之乡每年都会迎来数以万计、五湖四海的都市人定居,他们尊奉这当地人的生活情调,摒弃杂念,远离欲望,融入自然,生活规律。(www.xing528.com)
当然,这一样也需要先把田园解释一下,你不能一上来就写皈依田园。田园是避世独居的意思,然后你可以看出老师隐藏的想法是让你写大隐隐于市之类的,要按照他的潜在意思组织立意和结构,千万不要违逆出题老师的潜台词。所以我们可以先写隐逸好,然后反手质疑,结尾再说应该保持独立的心入世等。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个十七八岁少年的笔调,可以有批判,但基调应该是向上的――别忘了语文高考的原则目标是“切实做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回看这几年上海高考命题的趋势似乎有一定的稳定性,好像并没有在审题上特意为难大家,像2017年的题目就维持在2016年的维度上,让人准备起来比较有依据。当然如果不小心遇到变革之年,也要稳定心神:宁可结构保守一点,不求在壳子上的创新;保持文本的充实感,不要用太偏僻、太常见的例子,保持一点点新鲜感,即可。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场作文更需要高中三年的沉默付出。“勤于读书,益于作文”,读书作文不可偏废。这篇田园作文,我自拟的题目是《此心安处,即为吾乡》,其中举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例子!其实2010年我在上海世博会上看到那幅图时就很震撼,后来又翻阅看过很多相关文章,最后是真实有感而厚积薄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