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佚名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诗情画意
刘镇铭(8岁)绘
子曰诗云(www.xing528.com)
据说这首歌谣传唱于尧帝时代,前四句概括描述了当时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看着太阳作息,或劳作或休息。没有复杂的事业和职业,劳动简单,生活简单——“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自己凿井,自己种地,生活虽然劳累辛苦,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帝力于我何有哉!”自食其力,谁还去向往那帝王的权力?帝王的权力对我有什么用呢?这一句反映了远古先民旷达的处世态度,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古朴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自豪和满足,反映了先民对自我力量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对帝王力量的大胆蔑视。
这首歌谣似乎也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基调:叙事在前,抒发情感在后。它的前四句描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存状况,最后一句表现了人们朴素的思想感情,追求田园牧野生活、追求自由自古以来就藏身于诗歌之中。
诗文积累
一开始读《击壤歌》还以为是边敲打土壤边唱歌,其实“击壤”是古代的游戏,简单说是用土块击打土块,后来用木块替代了土块。晋代人周处,就是那个“周处除三害”故事中的周处,在其著作《风土记》中介绍过“击壤”,其他书中也记载:“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四寸,阔三寸,其形如履。”参加游戏者,分两队,每队每人须有两块“壤”。一块直立在地上,作为对方投掷的“靶子”;而另一块则自己握在手中,用作投掷器械。游戏开始后,两队后退至离“靶子”三四十步远的一侧,然后依次去击打对方的“靶子”。击中“靶子”者,为本队赢得积分;被击中的持有人,却因之暂时淘汰出局,需待下一轮重新加入。局终时,以各队击中次数多少而分胜负。感觉这个击壤游戏有点儿像现在的冰壶比赛。
一边玩游戏,一边唱歌,这就成了《击壤歌》。击壤者歌、旁观者呼,其欢欣雀跃之状,大约与今天的竞技运动比赛差不多吧?
与歌谣、舞蹈、音乐一样,游戏、竞技比赛皆来源于劳动。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维持最起码的生存,必须通过采摘、渔猎来获得食物。投掷重物或尖锐物,既可以获得挂在高处的果实,也可以捕获奔跑的动物。于是,投掷技能的好坏,便成了决定收获多少的先决条件,人们为此做的练习或许就成了最早的“击壤”。但此时并不是为了游戏,而是作为一种求生手段。待到神农氏“教民耕种”之后,先民们耕种的收获开始超过采摘。到了帝尧时代,人们已不必为生存而整日辛苦觅食,“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之外,尚有休息的时间。他们便把先辈们曾经赖以谋生的投掷活动,作为一种游戏形式传承下来,遂演化成一种消闲娱乐乃至体育活动,这便是延续了很久很久的“击壤”。
古诗童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