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诗情画意
董心怡(10岁)绘
子曰诗云
春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时间范围从立春开始到谷雨结束,包含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中国人重视春季,总是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因为春天万物复苏,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人们在春天播种,也种下了收获的希望。可惜的是,春天总是那么短暂,让人异常留恋,千百年来以咏春或伤春、惜春为题材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还记得哪些代表性的诗句呢?脱口而出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呢,还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或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抑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不只有生机勃勃,还有春困一说,是说到了春天,人们往往睡懒觉,一睡睡到天光大亮,有点儿像现在我们非常羡慕的“睡到自然醒”。“晓”这个字有“日出高地”之意,与“日落草丛”的“暮”字相对。既然睡得香,又如何醒来?原来是屋外已经到处听得到鸟鸣,小鸟们可是早早就醒了。鸟声婉转,悦耳动听,而且远近应和,再想睡个懒觉看样子是不成了。
起身望去,却见花儿落了满地,这是怎么回事?再想一想,依稀记得夜里似有风雨之声……梦里不觉花落,梦醒不觉天亮,诗人享受在这一片春色之中,既有处处鸟鸣的欣喜,也有落英缤纷的怜惜。这首诗中“啼鸟”和“落花”成了孟浩然喜春和惜春的象征,而王维将此二者合用,写了描写山寺秋色的诗句“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却毫无“喜秋”之感,落花俨然成了孤独幽静的景物,啼鸟声声也略有凄凉之意。
这样看来,孟夫子的“落花”比王维的“落花”显得更有生机。
诗文积累
在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个叫作“飞花令”的环节很受人们喜爱。在这个诗词游戏中,指定一个字,选手们要依次说出含有这个字的诗词,直到对方想不出来为止。
在家里,父母和孩子不妨也来玩一玩带有“春”字诗句的飞花令游戏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www.xing528.com)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唐]白居易《勤政楼西老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清]曹雪芹《葬花吟》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初春小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明]钱鹤滩《明日歌》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唐]李贺《浩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眼昏入夜休看月,脚重经春不上山。——[唐]白居易《闲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清]张维屏《新雷》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古诗童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