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少数民族中,除部分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外,一般都有 “无酒不成礼”的传统待客心理,更有其丰富多彩的饮酒风俗。少数民族在待客敬酒中普遍表现出敬老、礼仪隆重和坦诚真挚、特别重视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婚庆、节日中酒的角色也别有风趣。但各民族的饮酒方式多种多样,别有一番风情,这是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创造出来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像条条小溪,汇集奔流在中华酒文化的长河里,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1.彝族 “转转酒”
“火木哪觉依,尼木吱基侬”是彝族的尔比尔吉(谚语)。意思是 “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可见彝家人是多么喜爱饮酒。“有酒便是宴”,因此常常只喝酒,不一定要有菜。
彝族人喝转转酒。不分生人熟人,不分地点场合,大家席地而坐,围成圆圈,依次轮流饮酒。有一首著名的劝酒歌是:“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喝错了的酒。喝吧,尽情地喝吧!”
2.侗族 “团圆酒”、“交臂酒”
侗族的 “团圆酒”气氛更为热烈和谐。大家围桌而坐,每人将自己的酒杯用左手递到右邻的唇边,右手搂他的肩膀,依次形成一个圆圈,主人一声 “干杯”,大家同时欢呼一声并饮尽,如此三轮,方可自由敬酒。至此,大家已觉得亲密无间,不仅谈笑风生,而且还有酒歌阵阵。侗族还有一种交臂酒,是两人并肩或坐或立,一手搂对方肩,一手举杯递到对方唇边,同时尽饮。
3.瑶族 “吃笑酒”
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至今仍保留一种独特的饮酒习惯——吃笑酒。在宴席上,酒过数巡兴味正浓时,高潮也随之到来,饮酒的人们彼此之间必须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讲一段言简意赅的话,或者哼一段比较简短的曲调,巧妙地以比喻手法,转弯抹角含蓄而风趣地揭露同席中某一个人的 “短处”,带有嘲讽之意。有趣的是这些被挖苦的人,非但不恼火,灵机一动笑着进行快速反击,以同样的方法,“回敬”对方,引起同席饮者捧腹大笑,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的气氛。
4.佤族人 “饮水酒”
佤族人饮水酒的方法也很有趣。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会议式的饮酒,主要用于人多的场合,每逢重要聚会,先由寨中长者开饮。接着由长者向大家敬酒,随后大家不分彼此,用竹子刻成的酒杯,你一筒,我一筒地对饮起来。这种竹筒可装一茶缸左右的酒,必须一饮而尽。另一种是礼仪式的饮酒,饮酒时必须宾主分开,一人对一人,先由主人敬客人一筒,然后客人回敬主人一筒,在对方喝酒时,敬酒一方必须将右手抬起与肩部相平,手指平伸,手肘可以自然曲放,以示对对方的尊敬。新奇的是,佤族人喝酒从不设下酒菜,也不与吃饭混在一起,因而,在佤族饮酒是可以代替宴席的。
5.高山族 “连杯酒”
我国台湾的高山族排湾人,不仅新婚夫妇要喝 “连杯酒”(也叫连欢酒),亲朋好友也要共饮 “连杯酒”。连杯酒并非指连饮数杯,而是两个酒杯连在一起。这种酒具像一副担子,木雕彩绘,“担子”两头各雕有一酒杯。斟满酒后,两人比肩而立,各以外侧之手执酒具一端之把手,只能同时举杯同时饮,否则酒就会洒掉,极有象征意义,既表示必须平等(端平),又表示必须同甘共苦(不论生活的酒是甜是苦,我们都得同干)。高山族在喜庆节日里常聚饮狂欢,男女杂坐同乐。最亲近友好者,饮酒时并肩并唇,高举酒具(竹筒、瓢、木勺等),倾洒下泻,如仰饮山泉,流入口中,洒到地上,尽情尽兴,大为快乐。
6.景颇族饮酒礼节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山区。景颇人大都爱喝酒,出门时筒帕里都背着一个酒筒,熟人互相敬酒,不是接过酒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才喝。主人会认为这是互相尊重,看得起。几个人若同时在一户景颇族人家做客时,主人一般不亲自给每个客人敬酒,而是把酒筒交给其中看上去年纪较长一点的人。如果把酒筒交给你,说明把心都交给你了,意思是要你代表他的心意给大家敬酒。根据来客多少和酒筒里酒的数量,计划给人都平均分到,包括主人在内,然后才能自己喝,最后酒筒里还要留一点。大家共喝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指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传给别人,老人在场,让老人先喝。
1.青海土族
青海土族在招待贵客时,讲究 “三杯酒”,即客人进门饮三杯酒洗尘,客人上炕就坐入席(有炕桌摆酒菜),饮 “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告辞时饮 “上马三杯酒”,有酒量的一饮而尽,表现出豪爽真诚,主人很高兴;不胜酒力的,只须以左手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3次,表示敬神、领情和致歉,主人绝不勉强,因不能饮者强饮之则无快乐,可谓体察入微。
2.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国唯一的以江河捕鱼业为主要经济从业的少数民族,他们待客饮酒时少不了名贵鱼馔,有向客人敬鱼头表示尊重的习惯。席间鱼肴的鱼头朝向客人,主人敬酒后,用筷子点点鱼头,示意请客人先品尝享用。若吃杀生鱼,则不上鱼头,但酒是必不可少的。
3.藏族
藏族人民淳厚好客,每逢客人临门,首先用大碗或漂亮的酒杯奉敬青稞酒。敬酒时客人须连饮三杯,如果喝不完,主人要唱劝酒歌,歌声一落,客人定要一饮而尽,然后主人邀客人一道跳起欢乐的踢踏舞。如果客人实在不会饮,只要小吸一口,并用手指蘸酒向空中弹三下,也不会受到主人的责怪。
4.普米族
滇西北高原丛山峻岭中的普米族对待客人,不论生熟亲疏,都热情接待,因为他们认为客人临门是种荣耀和吉兆。当主人听到狗叫,发现有客人光临时,都会出来帮客人牵马拿东西,请客人进屋。当客人在火塘旁坐定后,主妇便端上水果、食品和一碗酥里玛酒。主人先敬家神,在锅庄上滴几滴酒,若是燃起火焰,则为最吉,主人会很高兴。一般度数较高的醇酒都能接火而燃。主人看到酒燃,便念道:“客人到,福气到,贵客犹如金太阳照,给我家暗淡的房子里,带来了光明和吉兆。客人到,福气到,贵客好像吉星照,木楞房里充满了喜庆与欢笑,彩色的祥云在我头上飘。”祝颂毕,主妇捧酒献客。客人先抿一口,不得有吸饮的响声,随即说 “真醉人”,以表赞美和感谢。此后客人便根据自己的需要随便饮酒。若有主家的长辈在场,客人要主动请长辈坐上席,并请其先品尝酒。客人用饭,主人家人均在旁侍候,绝无不周到之处,客人吃完主人家才围坐在一起吃饭。若客人第二天就要登程,主人还为他准备路上的食品,多是鸡腿、鸡蛋、肉块、油炸粑粑等。
5.水族
在贵州水族村寨,往往是一家来客,全寨各家轮流宴请。若客人逗留时间短,无法安排到某些人家去赴宴,就得去赴 “见面席”,即到各家的席上露面致谢,尝几口菜就告辞,再到下一家去,有时一天得走遍全寨,满载各家的盛情而归。
6.黎族
黎族人热情似火,如事先得知来客讯息,全家老幼都出门迎接,客人一落座,主人先敬上槟榔,家里筹备酒菜。敬酒时,主人先自斟一碗,仰首饮下,然后再斟酒敬客。如果客人确实不善饮酒,只要稍作表示即可,但万万不可拒绝,否则会惹主人生气的。黎家人饮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 “腔斧昂”是饮酒抒情之意。第二阶段是喝醉酒叫做 “庳熬”即主客对饮。按黎家的传统风俗,一定要喝醉才罢休。第三个阶段叫 “卓吞丘”,即开始对歌的意思,由黎家人先唱优美的当地民歌,并请客人对歌,不过往往此时客人早已烂醉如泥了。
7.满族
东北满族的待客礼仪向来十分周到。旧时客人进餐,都由族中长辈陪同,晚辈不能同席,年轻媳妇手脚麻利,要在一旁侍候。进餐时,由主人给客人斟第一杯酒,喝酒用小盅,没有碰杯干杯的习惯,古代用大碗喝酒的遗风荡然无存。客人喝酒要在杯底剩点儿,俗称 “福底”,预祝主客都总有富足的生活。
8.裕固族
甘肃裕固族待客时,先敬茶,后敬酒。敬酒讲究敬双杯,其说法与黔东南的苗族一样:“你是双脚进来的,必须喝两杯。”男主人敬过后,女主人接着敬,如果客人不喝,女主人会说:“你瞧不起女人。”接着是孩子敬酒,如果谢绝,小孩也会说:“你看不起小孩。”有时还唱敬酒歌敬酒,唱一支歌敬一杯酒。之所以如此,主要怕客人客气拘礼,不能尽兴。因此,若客人实在不能喝,主人也觉得自己的心意完全尽到了,再不会勉强的。
9.蒙古族(www.xing528.com)
蒙古族家中来客后,不分主客,谁的辈分最高,谁坐在上座主席位置上。客人不走,年轻媳妇不能休息,哪怕彻夜畅饮长谈,也得在客厅旁边听候家长召唤,好随时斟酒、添菜、续茶。
10.彝族
彝族家中酿好酒的第一杯敬神,第二杯要敬给家中老人,晚辈不得先喝。凉山彝族群聚饮酒时,要按年龄大小、辈分高低分先后次序摆杯斟酒,并由在场的英俊聪明的小伙子先给老人敬酒。敬酒者双手捧杯,右脚向前跨一大步,弯腰躬身,头稍向左偏,不得直视被敬者。被敬酒的老者则谦和地说:“年轻人啊,对不起了,老朽站不起来了。”或者说 “借给你这一杯”,表示回敬,小伙子便立身饮尽,否则为不敬。民间谚语说“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所以敬酒献客时,必须从老人或长辈开始,如此才合乎 “耕地由下(低)而上(高),端酒从上而下”的传统规矩。
11.壮族
壮族请客时,只有与客人同辈的长者才能与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轻人须站在客人身旁,给客人斟酒之后才能入座。给客人添饭时勺子不能碰响锅,免得客人担心饭少不敢吃饱。每次夹菜,都得由陪客的长者先给客人把最好的菜夹到碟中后,其他人才能依长幼之序夹菜。年轻妇女一般不能到堂屋的宴席上共餐,能饮点酒的老年妇女则可。
12.傈僳族
傈僳族在年节请客时,在酒席上,父母可以向长辈诉说儿女使他们不满意的事,做儿子的,尤其是做儿媳妇的,总是很体谅父母的心情和难处,他们听完长辈关于自己的诉说后,便马上出来请求父母公婆原谅自己不懂礼。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概念,社会习俗普遍认为,长辈不论何时何处批评晚辈都是应该的。
1.达斡尔族
分布在内蒙古和新疆等地的达斡尔族人的婚俗别具特色。男女提亲时,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要携带美酒做礼品,女方父母见红媒登门,要热情接待,宾主边饮酒边闲谈。喝过一阵酒之后,媒人便可在适当的时机提亲。如果女方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与媒人商定下次见面日期。媒人必须按所约之日带酒再次拜访,两家就可以公布 “定亲”喜讯了。结婚前几天,男方携带酒和肉到女方家认亲。两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都要到齐,由媒人带着未婚的男女,按长辈的顺序逐一敬酒。媒人给谁敬酒,未婚男女就跟着给谁斟酒。敬酒有一定的方式,未婚夫妻端着一个装两只杯的盘子敬酒,俗称 “双喜杯”,或叫双杯酒,未婚夫妻把斟满的 “双喜杯”敬给谁,谁就得一饮而尽。迎亲那天,新郎要选派两名有办事能力的人,端着双杯酒迎候在村口,等送亲的车来到时,端酒的人要装作不认识的样子,盘问这盘问那,当双方问答 “明白”了,端酒的人向送亲的人敬上 “双杯酒”之后,才把新娘迎进村。
2.普米族
普米族男女青年结婚时,男家请媒人去接新娘。媒人要能说会道,更要有一定的酒量,当媒人来到新娘家居的寨口时,寨子里每家都备有一坛酒在寨口等候,媒人要挨家吃一口酒才可以走开,即使喝醉了也不可推辞。在新郎的寨子里,每家也备一坛酒去寨口,迎候送亲的客人,双方见面时,互相鸣枪致敬,在寨外吃一坛酒,才把新娘迎进屋内。
3.鄂温克族
在大兴安岭的额尔吉纳河畔居住的鄂温克族,男女青年在订婚时的礼节很讲究,也极富有特色,媒人带一瓶酒到女方家,向姑娘父母敬酒,两位老人饮酒前向媒人提出一些问题,以便了解未来的女婿。如果姑娘的父母觉得满意,则把媒人敬的酒一饮而尽,并唱饮酒歌。举行婚礼时更热闹,先燃起一堆欢乐之火。由主婚人递给新郎新娘两杯酒,新郎新娘把酒泼在火里,表示对火神的尊敬。接着主婚人向一对新人敬酒,新人接吻后,走入人群,大家在欢乐之火的旁边,载歌载舞,尽兴而散。
4.侗族
贵州镇远县侗族人的婚礼,古朴有趣十分独特,酒席上去接亲的两个老人要陈述婚姻古礼,述毕女家拿出两只牛角,斟满酒竖在桌上,请来陪客的两个老人扶牛角,司发酒令。然后人们分左右两边依次饮牛角酒,一人一牛角,最后若是单数,就得喝两角成为双数,喝过牛角酒,宾主对歌,一唱一答,边唱边饮,直到午夜。
5.赫哲族
居住在黑龙江省的赫哲族,小伙子向姑娘求婚,先由家里的长辈或亲属带上酒,来到姑娘家中,与姑娘的父母共饮,边饮边吃,边提亲,订婚以后,由男家送来酒食,在姑娘家举办丰盛的筵席,将男女双方的年老长辈请来欢聚畅饮。结婚时由女方家操办酒席,请前来迎亲的人们,然后新娘起程,送亲的队伍来到男家。男方的老人向女方老人敬3杯酒,并向送亲的人们一一敬酒。
1.苗族芦笙节、砍火星节
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苗族人要过芦笙节。芦笙堂设在舟溪井坎边的河沙坝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老人,扛着芦笙来到井坎查看碑文,嘴中念念有词:“吹笙跳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之正当娱乐,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循序渐革,以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念完碑文,倒出葫芦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中央,喷洒数口,各人又饮一大口,吹响第一支芦笙曲。于是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和小伙子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自由选择意中人,三天过去后,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伙伴,这时主持芦笙堂的老人,仍然背着米酒,在碑石和芦笙堂上喷洒米酒。
砍火星节是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关岭一带。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要备杀鸡,请大家喝 “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值年,循环轮流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 “合心酒”。
2.仡佬族仡佬年
农历三月三日是仡佬族的春节。因仡佬人居住的地方气温较低,到三月草木开始发芽,春天开始。又因清明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并流传下来。这天由族长带领,来到埋有老祖宗的坟墓的草坪上,举行祭祖的活动,先杀五只公鸡和五只母鸡,以鸡血滴在酒中,然后把酒泼洒在墓地,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
3.羌族 “羌族年”
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羌族年”。节日这天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做客,同饮 “咂酒”。咂酒是用玉米、青稞、大麦等杂米煮熟后发酵而成,饮用时启开坛盖注入凉开水,插上细竹管轮流吸吮。大家边饮边即兴演唱酒歌,内容多是表示希望一切吉祥如意,或恭贺新喜及酬谢和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等。唱完酒歌,身着艳丽服装的男女便围成圆圈跳起锅庄舞、皮鼓舞,站在舞圈中的人抱着一坛插有细竹管的咂酒,人们在悦耳的羌笛声中,跳到酒坛前吸吮一口,酒香四溢,别有风趣。
4.水族 “霞节”
水族有过 “霞节”的习俗,这是一种古老的祈祷雨水的活动。时间有十二地支子年轮一次的,也有地支子午年六年轮一次的,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各村寨联合举行,各宗族以等量的祭酒摆在祭坛上。水书(水族语中的一种古老文字)先生念咒祭天祈求雨水。最后由各宗族的头目携带米酒到指定地点,淋在象征水神的 “霞石”上,然后神秘地收藏起来,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保证当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在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水族老年人挨家挨户去吃年酒,入夜家家户户都要围坐在火塘边,吃着象征丰收的糯米团,喝着窖存多年的糯米酒,不断发出 “秀!秀!”(干杯,干杯)的欢笑声。
5.独龙族人 “卡秋畦”节
每年农历腊月,独龙族人要过 “卡秋畦”节,即年节。卡秋畦无固定的时间,由各家族长择日而定。届时要用木刻或结绳作为 “请柬”,邀请其他家族的客人前来参加,客人们一进寨门,主人就热情地迎上前去,与客人共饮一竹筒的交杯酒,表示友谊长存,并要互相对歌,随后跳起欢乐的 “牛锅庄舞”。歌舞一停,全寨各家各户把备好的佳肴端到舞场,人们围坐在一起,欢聚共饮。
6.藏族 “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藏民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这天上午要演出各种风格的藏戏,藏民们载歌载舞,享受着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穿梭于帷帐之间做客,主人向来宾敬三口干一杯的 “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直到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醉意酣畅地离开活动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