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礼仪习俗和风尚,是一种历史的文化创造和积淀。酒文化是一种地方文化,它与当地的民俗风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以民俗学的观点,方能理解酒文化在人民群众中扎根的程度,才能认识它那旺盛的生命力。酒文化又是一种大众的文化,它的渊源流变来自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同时又对社会风尚产生影响。所以研究酒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就是充分考虑到它的民风酒俗,由此才能展示它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生动的表现形式。
酒在古代是敬神祭祖用的,不论王家宗庙中的祭献,还是民间私家祀祖,祝祷之后必以酒酹地,祭祀江河则以酒酹水。只有经过这番仪式之后,才能与人宴飨。通常酹酒还有一定程式,并不是随意将酒泼洒就算,而要求恭敬肃容,手擎杯盏,默念祷词,然后将酒充分倾三点,最后将余酒洒一半圆形,在地上酹成三点一长钩的 “心”字,表示心献之礼。这一祭祀习惯,在平常饮酒中也保留着。
人们酒宴或约人聚饮,如果有人迟到,或来闯席(不请自到),座客就会提出要罚酒三杯,这也是酒俗中的一种,早在春秋时代就已有。《韩诗外传》记载,春秋五霸之一齐国的齐桓公宴群臣,规定 “后者罚饮一经程”。一经程即一瓶。
喝酒干杯的习俗也在古时就有,保留至今。古人称干杯为 “釂”,是饮酒时的一种礼数。
所谓 “先干为敬”,不以同样方式回报就是失礼,照规矩是要受罚的。明朝人杨君谦《苏谈》中记述苏州一带宴席间的规矩:“杯有余沥,有一滴,则罚一杯。”由此演化而来,现在的酒场中时常有所谓 “滴酒罚三杯”的讲究。
一年365天,天天都有人在接客宴宾,天天都有生、婚、丧、奠、祭仪式。而平常老百姓,更有其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这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创造出来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风貌。以下介绍的这些酒俗,大都在农村尚有沿袭。
1.“三朝”礼
流行于湖广及我国四川、贵州山区的 “洗三朝”之俗,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和吉祥的喜庆色彩,加之成礼时间最早,可谓人生第一道庆贺礼仪。如今,婴儿多在医院出生和护理,洗三朝之俗也就不再流行了,但洗三朝还在部分人中沿袭,不过程序已大为简化。然而,“三朝”礼在少数民族地区却很好地传承下来。对于侗族来说,最盛大的庆典,不是婚礼,而是第一胎孩子的出生。在头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不管生男生女,侗族都要大肆庆祝,以大宴宾客为特色,因此被称为 “三朝酒”,也叫做 “过三朝”,其中有开奶、开荤象征性仪式,一般选在婴儿出生后的第3天或10天以内的某个单日举行。
2.满月剃头酒
孩子满月时,要剃头。这时家里要祀神祭祖,摆酒宴请。孩子剃头时,由长辈抱着,拜过天地祖宗,就由理发师用一盅酒代水,给婴孩润发,然后剃成 “瓦片头”(为保护囟门,在头顶留一瓦片形头发)。主人事先准备好 “红包”,理发后,把一盘点心“红包”赏给理发师。接着就是亲友轮流抱小孩,上、下、左、右细心端详,并说些吉利和赞许的话。最后坐在一起同喝 “剃头酒”。这种满月剃头的习俗,不少地方都有,有些地方除用酒给婴孩润外,喝酒时,有的长辈还用筷头蘸上一点酒,给孩子吮,希望孩长大了能像长辈们一样,有福分喝 “福水”(酒)。
3.得周酒
孩子长到一周岁时,俗称 “得周”,有的地方也叫 “闹周”,同样得办酒席,称“得周酒”,以款待亲朋好友、邻里乡亲。这时孩子已牙牙学语,在酒席间,由大人抱着轮流介绍长辈,让孩子称呼,这不仅增添了 “得周酒”的热闹气氛,更让人享尽了天伦之乐。
4.寄名酒
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 “逢十”庆祝。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此时或家业有成,或儿孙成群,故可大庆,大摆筵席,款待亲友,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
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但在不少地方却也有待之以酒,似乎更加隆重。而更为普遍的,则在宾客友人来家时,往往设宴以待。由于各自的经济情况不同,宾客的规格也不同,宴席的标准可高可低,可丰盛异常,也可以便宴相待。但是,不管宴席档次规格有何差别,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必定有酒。
借酒来表达主人对宾客的欢迎之情,用酒营造一种温暖的气氛,以叙友情,话情谊:“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
主人待客以酒,客人感谢主人的情谊;“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www.xing528.com)
抑或好友相邀,饮上几杯,其乐陶陶:“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出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离别前夕,举杯相敬,以表友情之深厚:“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思,人们常常用酒祭奠死者的亡灵。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死人下葬时要祭酒坟前,而且要大摆宴席,招待吊唁者,其隆重不亚于喜宴。北方更有红、白喜事之谓,有 “老喜丧”之说。
亲人谢世,杯酒洒于坟前,既用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也用来安慰生者,释解郁结情怀,减轻他们丧失亲人的苦楚。
祭拜酒涉及范围较宽,一般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拜酒。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拜酒。
鲁班是工匠的先师,凡破土动工,为确保工程顺利,要祭拜鲁班。举行仪式要请有声望的工匠主持,备上酒菜纸钱,祭拜以求保佑。工程中,凡上梁、立门均有隆重仪式,其中酒为主体。
除夕夜,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酒菜,燃香点烛化纸钱,请祖宗亡灵回来饮酒过除夕,此间,家有以长幼次序磕头,随及肃穆立候于桌边,三五分钟后,家长将所敬之酒并于一杯,洒于餐桌四周,祭拜才算结束,全家方得起勺用餐。
在我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二是祭祀祖宗,以求保佑。
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 “分红酒”。
壮行酒也叫 “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酒和民族的节令风俗相融合时,更显示出其在民族文化中不可排除的酒文化意义。中国的岁令时节甚多,纵观中国的节日,酒在节日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节令,全部离不开酒,凡节令必有酒。现略举几个重要的节令酒事。
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众多节日中,阴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称为 “春节”,自古以来讲究合家团聚辞旧迎新。早期的风俗是在这天饮用椒花酒,椒花有香气,泡酒能暖胃强身,是敬神祀祖的佳酿。到南北朝时,“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长幼以次拜贺,进屠苏酒”。王安石《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是讲的春节风俗。早在西周时期,人们为庆贺一年的丰收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到汉代,“年”作为一个重大节日逐渐定型,皇宫、百姓等均饮酒作乐。
清明与寒食相差一天,二者往往并称,有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等风俗活动。上坟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这一活动必须有酒的参与。扫坟祭祖表达的是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追忆,那堆堆坟茔怎能不触发生者岁月无情、人生有限的种种感慨呢?祖宗坟茔是一个人根之所系,倘若清明日异乡飘零,不能前往祭扫,便顿生断肠天涯之情。此时此刻,唯有酒可以抚慰那孤寂的心,忧郁的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专司大地的神灵特别受人尊重,因而人们为它特设了一个节日——社日。社日分春社和秋社,分别在春分和秋分前后。春社尤为人们重视,大多在年初就酿酒备社日祭神、宴客,称社酒。社日那天,居民纷纷携酒肴蔬果祭社神,聚饮联欢。有诗曰:“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埘个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人们开怀畅饮,比赛田鼓,鼓助酒兴,酒助鼓威,热闹非凡,直到天近黄昏,才尽兴而归。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其主要活动有二:悼屈原,辟邪恶。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国诗人,相传投江而死,人们每逢端午,均用龙舟等形式表示悼念,酒也就无可或缺。徐渭《端午口寄酒庶回都官》:“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家酿寄居须酩酊,古人犹见独醒人。”表达出人们对屈原的钦敬和哀悼。同时,不少地区有端午节饮雄黄酒以驱疾除病的习惯,还有饮菖蒲酒、门插艾叶以避恶气的习俗,认为端午节是一年阳气最盛之时,又是阴气将尽之日,正值阴阳消长的转换期,因此也是调理身体的重要时刻,端午用酒是为了辟邪去瘟。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盛大的中秋佳节,以赏月、拜月、玩月为活动主题。月与酒自古有着不解之缘,不少诗人都嗜酒如命,又以月为魂。在月光明媚、清辉遍洒的中秋之夜,载酒赏月,吟诗作赋,让人心驰神往。清人陈澧诗曰:“中秋一醉不嫌迟,莫负今朝把酒卮。人有幽怀爱深夜,天将明月答新诗。四山雨气全成水,一桁楼阴例入池。野鹤闲鸥都睡了,此时清兴有谁知。”中秋月夜不仅诗人喜好,上自帝王,下至庶民,都乐此不疲。一般人家也 “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贫困人家 “亦解衣市酒,免强近欢,不肯虚度”。月、酒、诗三位一体,铸成炎黄子孙所喜爱的秋季盛日——中秋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此日属登高、赏菊、饮酒、吟诗四重奏。登高的习俗始于西汉,到东汉时这一活动添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汝南人桓景遵师命,把众乡亲安置在一座山上,仗着师傅所给茱萸叶和菊花酒,挺身杀魔。从此每逢九九重阳,人们纷纷带上菊花酒外出登高避难。后来迷信色彩淡化,但登高饮酒的习俗却作为一种重要的节日形式保存下来。重阳菊花盛开,举杯对菊赏菊,因而重阳饮的酒又称菊花酒、黄花酒。不论是登高,还是赏菊,都离不开酒。明代汪时元有《九日舟中》诗曰:“秋风叶正飞,江上逢重九。人世几登高?寂寞黄花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