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酒类品质鉴别的注意事项和指标

酒类品质鉴别的注意事项和指标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瓶装酒还应注意鉴别其外包装和注册商标。人们在饮酒时很重视白酒的香气和滋味,目前对白酒质量的品评是以感官指标为主的,即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来进行鉴别。名酒中的五粮液,就是以喷香著称的。白酒的滋味评价以醇厚无异味,无强烈刺激性为上品。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的注册商标是五粮液牌、交杯牌、翠屏春牌、尖庄牌、怡神牌。

酒类品质鉴别的注意事项和指标

在感官鉴别酒类的真伪与优劣时,应主要着重于酒的色泽、气味与滋味的测定与评价。对瓶装酒还应注意鉴别其外包装和注册商标。在目测酒类色泽时,应先对光观察其透明度,并将酒瓶颠倒,检查酒液中有无杂质下沉,有无悬浮物等,然后再倒入烧杯内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其颜色。对啤酒进行感官检查时,应首先注意啤酒的色泽有无改变,失光的啤酒往往意味着质量的不良改变,必要时应该用标准碘溶液进行对比,以观察其颜色深浅,开瓶注入杯中时,要注意其泡沫的密聚程度与挂杯时间。酒的气味与滋味是评价酒质优劣的关键性指标,这种检查和品评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应在开瓶注入杯中后立即进行。

白酒又称蒸馏酒,它是以富含淀粉或糖类成分的物质为原料,加入酒曲酵母和其他辅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一种无色透明、酒度较高的饮料。人们在饮酒时很重视白酒的香气和滋味,目前对白酒质量的品评是以感官指标为主的,即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来进行鉴别。

白酒的正常色泽应是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的液体。将白酒注入杯中,杯壁上不得出现环状不溶物。将酒瓶倒置,在光线中观察酒体,不得有悬浮物、浑浊和沉淀。冬季如白酒中有沉淀可用水浴加热到30~40℃,如沉淀消失为正常。

在对白酒的香气进行感官鉴别时,宜用大肚小口的玻璃杯,将白酒注入杯中稍加摇晃,即刻用鼻子在杯口附近仔细嗅闻其香气。或倒几滴酒在手掌上,稍搓几下,再嗅手掌,即可鉴别香气的浓淡程度与香型是否正常。白酒的香气可分为:

溢香——酒的芳香或芳香成分溢散在杯口附近的空气中,用嗅觉即可直接辨别香气的浓度及特点。

喷香——酒液饮入口中,香气充满口腔。

留香——酒已咽下,而口中仍持续留有酒香气。

一般的白酒都应具有一定的溢香,而很少有喷香或留香。名酒中的五粮液,就是以喷香著称的。而茅台酒则是以留香而闻名。白酒不应该有异味,诸如焦煳味、腐臭味、泥土味、糖味、酒糟味等不良气味均不应存在。

白酒的滋味应有浓厚、淡薄、绵软、辛辣、纯净和邪味之别,酒咽下后,又有回甜、苦辣之分。白酒的滋味评价以醇厚无异味,无强烈刺激性为上品。感官鉴别白酒的滋味时,饮入口中的白酒,应于舌头及咽部细细品尝,以识别酒味的醇厚程度和滋味的优劣。

白酒的酒度是以酒精含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的。各种白酒在出厂的商标签上都标有酒度数,如60%VOL,即是表明该种酒中含酒精量60%。

白酒总的特点是酒液清澈透明,质地纯净,芳香浓郁,回味悠长,余香不尽。

影响白酒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白酒的变色(www.xing528.com)

用未经涂蜡的铁桶盛放呈酸性的白酒,铁质桶壁容易被氧化、还原为高铁离子或低铁离子的化合物,从而使酒变成黄褐色。使用含锌的铝桶,也会使之与酒类中的酸类发生氧化作用而生成氧化锌,使酒变为乳白色。

2.白酒的变味

用铸铁(生铁容器盛酒会使白酒产生硫的气味。用腐烂血料涂刷后的酒篓盛放酒,会产生血腥臭味。有的在流动转运过程中用新制的酒箱装酒,也会发生气味污染而使酒液带有木材的苦涩味。

不论是变色还是变味的白酒,都不适于饮用而只能改作他用。

对消费者来讲,在商店里购买瓶装酒时不可能开瓶查验其质量,仅能凭外观来鉴别其真假与优劣,这样就使得掌握白酒注册商标,特别是一些名优白酒的注册商标方面的知识具有了特殊重要的意义。下面仅就国内驰名的白酒生产厂家注册的名优产品商标简介如下。

中国茅台酒厂的注册商标是贵州牌、贵州茅台牌、茅牌。山西杏花村酒厂的注册商标是古井亭牌、汾牌、竹叶青牌、白玉牌、杏花村牌、杏牌、杏花仙牌、北方牌。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的注册商标是五粮液牌、交杯牌、翠屏春牌、尖庄牌、怡神牌。江苏洋河酒厂的注册商标是洋河牌、羊禾牌、敦煌牌和美人泉牌。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注册的商标是剑南春牌、绵竹牌、春沙牌、剑农牌和剑工牌。安徽亳州古井酒厂的注册商标是古井牌和古井贡牌。贵州遵义董酒厂注册了董牌商标。陕西西凤酒厂的注册商标是西凤牌、凤凰牌、凤牌和柳林春牌。四川泸州曲酒厂注册了泸州牌商标。四川成都酒厂注册的商标是全兴牌、青羊牌和浣花牌。江苏双沟酒厂注册了双沟牌和山河牌商标。湖北武汉酒厂的注册商标是黄鹤楼牌、鹤立牌和晴川牌。四川古蔺县郎酒厂注册了郎牌商标。

思考题

1.简述感官品评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2.感官品评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3.简述感官品评的训练方法。

4.历届品评会对酒的工业化生产有何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