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酒器文化

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酒器文化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瓷质酒杯盛行。在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三国时期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东晋人口南移,南方出现城市繁荣,社会上对瓷器的需要量进一步增加。南朝时期,青瓷上出现莲花瓣装饰。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

南北朝时期的青瓷酒器文化

瓷制酒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与陶器相比,不管是酿造酒具还是盛酒或饮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到了魏晋北朝时,瓷质酒杯盛行。

若单就酒器使用的广泛程度而言,东汉以前是陶制酒器和青铜酒器称盛的时代,此后瓷酒器则以新的姿态跃居主导地位,瓷酒器造型美观,釉层光润,装饰华美,坚固耐用,深受喜爱,历久不衰。

三国时期的青瓷仍保留着前代的许多特点,它的胎质坚硬细腻,呈淡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施釉均匀。器物上的装饰常见的有弦纹、水波纹、铺首、方格网纹和耳面印叶脉纹等。从出土冥器瓷谷仓上可见堆塑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等,极为生动。

在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可能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三国时期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表现在酒器上也更显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社会财富积累较少;在当时老庄思想的影响下,面对国家的腐败,无能为力的众儒生们只能逃避现实,饮酒清谈,常为 “散发裸身之饮”。他们并不过多地讲究酒器的华丽与否,只要有酒即可,“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酒赋名篇《酒德颂》说:“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正是当时儒生清饮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薄葬之风盛行,就连王室皇戚也不敢过分违背潮流。因此,考古发掘中很少有名贵精美的酒器出土。

西晋的制瓷技术愈加精巧,既实用又美观,青瓷的用途也扩大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酒器、餐具和卫生用具等各个方面。东晋人口南移,南方出现城市繁荣,社会上对瓷器的需要量进一步增加。这时南方青瓷造型趋向简朴,装饰减少,有些器物只作简单的褐色斑点。(www.xing528.com)

南朝时期,青瓷上出现莲花瓣装饰。北方一度陷于战乱,但在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制瓷业又发展起来。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与南方不同,一般器型较大,以尊、瓶、罐、钵之类居多。胎体厚重,胎色灰白,釉较厚,玻璃质强,流动性大,酒器表面往往有玻璃质流珠现象。器物多以莲花瓣纹、忍冬纹作装饰,装饰方法有堆贴、模印、刻划多种。北方青瓷的莲花纹饰与佛教的盛行关系密切。

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包括各种酒具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4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70cm,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青瓷仰覆莲花尊”是南朝(公元420—589年)青瓷(图3-19),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颇具匠心。

图3-19 青瓷仰覆莲花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