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统一的实现,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独立的经济体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满足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颁布了货币法及银行法,实行以金马克为单位的统一币制,限制滥发纸币,颁布了保护关税法,实行保护关税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帝国政府为了争夺世界霸权,采取大批军事订货的方式和大量修建铁路,并强迫各铁路系统降低出口货物的运费,有利于工商业活动和德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而刺激了工业的发展。德国从法国攫取的五十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为工业发展增加了资金,从法国吞并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得到丰富的铁矿资源,与本国的鲁尔产煤区连在一起构成了重工业发展的基地。德国利用了科学技术上的最新成就,兴办了新兴工业部门,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因此,七十年代以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德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德国的工业产量有惊人的增长。1870——1900年,德国的铁产量从一百四十万吨增至八百五十二万吨;钢产量从十七万吨增至六百五十五万吨;煤产量从三千四百万吨增至近一亿五千万吨。到1913年,铁、钢、煤的产量进一步分别增长为一千九百三十一万吨、一千八百三十三万吨、二亿七千七百三十万吨。机器制造业、造船业,以及化学、电气等新兴工业都迅猛地发展起来。铁路长度由1870年的一万八千九百公里增长到1913年的六万一千二百公里。1870——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提高四点七倍。1913年,钢铁生产超过了英法两国的总和。电气工业总产量,从1891年至1913年增长了二十八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已在最新技术基础上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特点是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占有支配地位,新兴的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和光学工业在欧洲占有支配地位。二十世纪初,德国工业总产量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
随着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有很大的增长。、1870年德国的对外贸易额占世界第三位,到1900年跃居为第二位。
在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在农业中亦有增长。容克大庄园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大量采用机器耕种和收制,使用化学肥料,实行合理轮种,提高产量。但是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鲁士道路使农村保存着封建残余,造成德国农业的发展比较缓慢。
二、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1873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垄断组织迅速形成和发展。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就开始产生垄断组织,到九十年代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已逐渐取得统治地位。德国垄断组织的普遍形式是卡特尔。1875年只有八个卡特尔,1896年增加到二百五十个,1900年增至三百个,1911年达六百个左右。二十世纪初,德国不少卡特尔逐渐具有辛迪加的性质,还出现了少数托拉斯和康采恩。各主要工业部门都被几个大财阀所控制。1893年成立的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煤业辛迪加,在1898——1903年间吞并了一百多家煤业企业,到1910年控制了该地区煤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 “德意志钢业协会”和“德意志铁业协会”垄断了全国钢铁生产的百分之九十八。电气工业操纵在电气总公司和西门子电气康采恩之手。克虏伯公司垄断了军火工业。化学工业和航运业也控制在少数垄断纺织手中。少数垄断巨头支配了德国工业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随着工业资本的迅速集中,银行资本也迅速集中,并和工业资本相结合形成金融资本。1909年,以德意志银行为首的柏林九家大银行拥有资本一百一十三亿马克,占全德银行资本的百分之八十三。德意志银行一家拥有资本三十亿马克,控制着二百个企业。柏林六家大银行的经理和董事,参加了七百五十一家企业。德国的国民经济实际控制在三百个财政寡头手中。
资本输出已开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德国虽然不如英国和法国,但到1914年德国输出资本也高达四百四十亿法郎。德国年轻的工业已开始插足于爪分世界市场的斗争。因此,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德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它的容克资产阶级性质。这是由其政权的性质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垄断资本家和容克阶级在政治上的联盟和在经济上的紧密结合,并具有突出的侵略性和掠夺性。
德国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贵族领导下实现的,普鲁士国王和容克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并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自任皇帝,成为了德国的最高统治者。4月通过了由俾斯麦主持草拟的帝国宪法,巩固了容克地主和普鲁士王朝在帝国中的统治地位。宪法赋于皇帝极大权力,规定皇帝世袭,必须由普鲁士国王担任并由其家族继承。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掌握行政权力并兼任联邦议会议长。由各邦统治者任命的代表组成的联邦议会,亦被普鲁士容克贵族所操纵。宪法确定帝国是联邦国家,不仅赋于了中央很大权力,同时亦保留了各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使地方具有一定的权力。从而使容克贵族不仅在中央而且在地方保持了权力,占据了军政要职,保留了君主政体和军阀制度。同时,垄断资产阶级也支持帝国政权,以便依靠容克贵族的军事专制制度推行保护关税和倾销商品政策,开拓国外市场,争夺世界霸权,镇压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所以,容克和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结成联盟,容克在帝国居于领导地位,掌握了政权,盘踞着政府要津,德国资产阶级直到帝国主义时期亦从未单独掌握政权,德国只是容克贵族与垄断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www.xing528.com)
由于德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容克地主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经营的道路,因而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容克与资产阶级不仅在政治上结成联盟,而且在经济上密切结合。在普鲁士容克领导下实现德国统一后,容克不仅掌握了政治权力,而且保持了经济实力,掌握了大部分土地,既保存了封建残余,又从事资本主义经营,于是他们的经济利益同资产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帝国主义时期,容克和资产阶级日益融合为一。容克地主大量加入垄断工业企业和银行业;垄断资本家则力图购置地产,挤入容克行列。
容克和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联盟经济上的密切结合,使容克阶级在德国的整个社会生活中都打上了它的烙印:保持了半专制主义的统治形式和封建的意识形态,沿袭了普鲁士的军事立法、军事体系和军国主义传统,同垄断资本的贪婪欲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德帝国主义特别富于侵略性和掠夺性。因此,列宁称德国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三、德意志帝国的对内对外政策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在威廉一世统治时期,帝国实权拿握在宰相俾斯麦手中。
俾斯麦制定对内政策的出发点是进一步加强德国的统一,维护容克与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和经济利益,保障容克在帝国中的领导地位。为了进一步加强德国的统一,巩固容克资产阶级的联盟,保障普鲁士及容克在帝国中的统治地位,他大力推行德意志普鲁士化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由一些小邦贵族和天主教会结成的“中央党”分裂主义势力。为了满足容克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他采取了建立帝国银行,实行全国统一的货币马克,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发展铁路运输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为了镇压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维护容克资产阶级的统治,1878年10月俾斯麦颁布了“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法令”(简称“非常法”)。严禁社会主义者一切活动,废除集会、言论、出版自由,政府可以随时宣布戒严,任意逮捕和放逐社会主义工人党党员。在“非常法”实施的十二年中,有一千三百多种出版物遭到查封,三百多个工人组织被解散,九百多人被放逐,一千五百人被投入监狱。俾斯麦在采用“鞭子”政策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又颁布一些迷惑工人的法令,采用“糖饼”政策来收买和欺骗工人。
俾斯麦对外政策的重点,是推行具有争霸欧洲性质的“大陆政策”,其中心环节是利用列强的矛盾,孤立打击法国,防止法俄缔结反德同盟,加强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了孤立法国,防止法、俄接近,1873年10月德、奥、俄三国签订了“三皇同盟”。俾斯麦企图在法国国力恢复之前予以彻底摧毁,1875年和1877年两次准备发动对法战争。由于英、俄不愿德国过分强大出面干涉而作罢。当法、俄接近已难于避免时,俾斯麦便积极策划组成新的同盟。1879年,他利用俄奥争夺巴尔干的矛盾,建立了旨在反对法、俄的德奥秘密军事同盟。他又利用意大利与法国争夺非洲的矛盾,促使意大利于1882年加入这个同盟,形成了以德国为轴心的德、奥、意三国同盟。
俾斯麦推行大陆政策主要是争霸欧洲大陆,在殖民地问题上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以避免与英、俄发生冲突,但他并未放弃殖民掠夺。从八十年代开始,德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海外扩张,1882年成立了德意志殖民协会,广泛宣传殖民掠夺。1884年夺取了西南非洲(纳米比亚),并把喀麦隆和多哥置于自己“保护”之下。1885年建立了德属东非殖民地。八十年代末,德国开始渗入亚洲和拉丁美洲。
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其子弗里德里希继位仅三个月病逝,后由威廉一世之孙威廉二世继位。这时, “大陆政策”已远远不能满足垄断资产阶级大规模向外扩张的要求,加之镇压工人的非常法遭到破产,以及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不能容忍俾斯麦大权独揽,于是1890年把俾斯麦赶下了台,亲主朝政。威廉二世统治时期,对内继续巩固容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维护其经济利益,同样既抛出笼络人心的“改革”诺言,用小恩小惠来腐蚀和瓦解工人运动,又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则公开宣扬外交“新路线”的“世界政策”,宣称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大肆侵略扩张,疯狂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世界大战。
德国统治阶级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按“资本”和“实力”重新分割殖民地的要求,大造舆论,向霸占殖民地最多的大英帝国挑战。威廉二世狂叫:“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新任宰相皮洛夫(1849——1929年)公开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只满足于兰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容克资产阶级力图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拥有广大殖民地的帝国。形形色色的沙文主义组织纷纷出笼。1891年成立的泛德意志协会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它有二十七个分会,遍布于欧、 美、亚、澳各洲,垄断资本家胡根堡、基尔道夫等是其后台。它大肆宣扬“日尔曼族优秀”论,公开鼓吹向外扩张。垄断资本家的御用哲学家尼采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宣扬什么“求权力的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鼓吹“弱者必受强者奴役”, “超人应统治世界”,为侵略扩张大造舆论。
在“新路线”支配下,德帝国主义向欧、亚、非各地大肆进行侵略扩张活动。它极力向巴尔干、土尔其直到波斯湾扩张,企图侵占中东这个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夺取英、俄、法的殖民地,以便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它把侵略魔爪伸向亚洲。1895年德国攫取了在我国天津和汉口设立租界地的特权。1897年侵占中国胶洲湾,并划山东为势力范围。1900年纠集其他七个帝国主义国家由德军总参谋长瓦德西任八国联军统帅,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大肆烧杀抢掠。1899年侵占了太平洋上的加罗林群岛等。1903年威廉二世与土尔其签订条约,取得了修筑巴格达铁路的特权,用铁路把柏林、拜占廷、巴格达连在一起,使土尔其小亚细亚成为德国势力范围,成为“架在英属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剑”,借以实现其“向东推进”的侵略计划。德国为了同法国争夺北非的摩洛哥,于1905年和1911年两次挑起摩洛哥危机,把欧洲推向战争的边缘。与此同时,德国积极扩军备战,加强海军建设,增加军事预算,扩大军队编制,制定作战计划,准备发动世界大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