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倒幕运动的开展
幕府腐朽的封建统治和严重的民族危机,使日本的一些先进人士特别西南各藩的下级武士认识到,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实现国家的富强,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他们利用人民对幕府的不满和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恨,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展开了反幕活动。 “尊王攘夷”本是德川幕府用来作为巩固封建秩序和维护锁国政策的理论根据。改革派人士接过这一口号,赋予它尊重天皇、推翻幕府、反抗外国侵略的新的内容,使之变成倒幕的思想武器。当1858年幕府奏请天皇批准安政条约时,以长州藩的吉田松阴(1830——1859年)和萨摩藩的西乡隆盛(1827——1877年)为首的倒幕派武士聚集京都,挟持天皇拒绝批准安政条约。主持幕政的井伊直弼以武力进行镇压,处死吉田松阴等七人,流放西乡隆盛于大岛,史称“安政大狱”。这一事件激起武士和部分大名的反抗。1860年3月,水户、萨摩的武士在江户的樱田门外刺死井伊直弼。樱田门事件是倒幕运动迅速发展的转折点。以樱田门事件为信号,倒幕派武士通过各种方式同部分西南大名、王室公卿、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利用人民的力量,进行倒幕斗争。
幕府为了镇压倒幕运动,联合萨摩藩的保守派,于1864年8月发动了第一次长州战争。由于当时长州藩保守派掌握藩政,幕府军不战而胜。倒幕派的力量并未因此而削弱,而且进一步加强力量进行倒幕斗争。1865年初,倒幕派武士高杉晋作等重新掌握了长州藩政。他们改变了盲目排外的做法,集中力量进行倒幕。并组织了一支以农民和市民为主体的“奇兵队”,使之成为倒幕的武装力量。不久,又与控制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1830——1878年)等倒幕派领袖取得联系。1865年12月,长州和萨摩两藩结成了倒幕军事同盟,积极策划推翻幕府统治。
1866年6月,幕府发动了第二次对长州的战争。这时倒幕力量更加强大,许多大名看到幕府大势已去,都按兵不动,拒绝出兵助战。由于长州倒幕派和人民的英勇奋战,特别是幕府辖地的城乡人民不断举行起义,使幕府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幕府军十分不利,只得退兵。1867年,安艺、土佐、肥前各藩又先后加入倒幕同盟,倒幕势力更加壮大。倒幕运动的胜利发展。促成了明治政府的成立和幕府统治的结束。
二、明治政府的成立与幕府统治的结束(www.xing528.com)
在倒幕运动的高潮中,1866年12月,天皇睦仁(1867——1912年在位)即位。倒幕派领袖通过要求改革的公卿,于1867年10月,以天皇的名义发布了“讨幕密诏”。德川庆喜闻讯后见形势不利,表示要辞去将军职位,将“大政”“奉还”于天皇,企图以形式上的退却保留实权,以便重整旗鼓和倒幕派较量。1868年1月3日,睦仁颁布了王政复古召书,宣告中央政府成立。新政权掌握在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岩仓具视等倒幕开国的武士和公卿手中。当晚,在新政府成员参加的御前会议上,决定彻底剥夺将军的权力,并勒令其交出幕府领地和财产。
德川庆喜决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于是发动叛乱,以武力进行反抗。1868年1月幕府向京都进军。1月底,幕府军和以萨摩、长州两藩为主力的政府军在京都附近的伏见、鸟羽发生激战,幕府军大败,德川庆喜逃回江户。1868年4月,政府军进占江户,后改名东京。8月,天皇睦仁举行即位仪式,9月将年号改为“明治”。1869年3月,明治政府迁都东京。5月,消灭了幕府残余势力的武装反抗。自此,最后结束了二百六十余年的德川幕府的统治。
在推翻幕府的基础上,明治年间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的改革,实行了明治维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