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革命的背景与爆发:一触即发的历史变革

革命的背景与爆发:一触即发的历史变革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摧毁腐朽的封建关系及其整个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成了法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法国革命爆发的基本原因。当时法国的绝大部份贵族都竭力维护封建特权和君主专制制度,是革命的对象。而每一阶层对革命的态度以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但是当革命深入发展时便背弃人民群众,阻止革命的深入发展。

革命的背景与爆发:一触即发的历史变革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的矛盾

十八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封建的农业国。全国约有二千五百万人中就有二千三百万人是农民。农业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三。国王、贵族和天主教会占有全国耕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

十八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工商业方面。这时,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经得到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比较普遍,集中的手工工场亦大量出现。使用大型的机器生产的企业亦开始出现,如昂赞的煤矿有四千多工人,有十二台蒸汽机,著名的克勒佐工厂已使用最新的技术设备。里昂的纺织工人有五万八千人,巴黎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工人达三十万人左右。在商业方面,从十八世纪初期以来进出口贸易增加了两倍, 对殖民地的贸易增加了四倍。波尔多、马赛、南特、鲁昂等沿海城市不仅有许多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而且是法国的重要商港。随着商业的发展,银行和商业股份公司的数量迅速增加,资金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更加广泛。

但是,法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封建剥削,封建特权却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当时,封建的大土地所有制仍然是法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都属于国王、贵族和教会,而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土地。农民使用封建地产,除受封建主的管辖,向封建主缴纳巨额的地租外,还必须履行若干封建人身义务,并向领主缴纳名目繁多的捐税,如财产买卖税、灶税、碾磨税、道路税、过桥税、尘埃税等。同时,农民还必须向教会缴纳什一税,向国家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种种横征暴敛加起来相当于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不仅不能进行生产技术的改善,而且不断破产,日趋衰落。从而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村得不到充足的原料,广阔的市场和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在封建统治下,行会制度、工业条规、苛捐杂税、封建割据、关卡林立度量衡货币的不统一等,也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因此,摧毁腐朽的封建关系及其整个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成了法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法国革命爆发的基本原因。

二、社会各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的矛盾,表现在政治上乃是阶级矛盾的尖锐化。革命前夕,法国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度,全国居民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僧侣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统称为第三等级。第一、二等级又称为特权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他们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但霸占着政府、军队、教会中的重要职位,得到巨额收入而又不交纳任何赋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阶级基础。广大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担负着全国纳税义务,经济上受剥夺,政治上无权利,同特权等级存在着尖锐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特权等级内部也发生一定的分化。僧侣中的高级阶层大多数出身贵族阶层,享有政治、司法、财政和教会的重要特权,生活豪华糜烂,是封建制度的顽固维护者。低级僧侣多半出身于第三等级,收入微薄,对高级僧侣不满,所以在革命初期从僧侣等级中分化出来,投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法国贵族有“宫廷贵族”、 “穿袍贵族”、“乡居贵族”之分,他们都享有各种特权。 “宫廷贵族”出入宫廷,身居显职,挥霍无度,全国约四千家族,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 “乡居贵族”多半是小贵族,因循守旧,反动保守,地位日益没落,但他们越是破落越是穷凶极恶地压迫、剥削农民。 “穿袍贵族”是贵族化了的资产阶级。他们用金钱购买贵族的头衔,控制了封建国家的司法部门,构成封建特权等级的一部份。当时法国的绝大部份贵族都竭力维护封建特权和君主专制制度,是革命的对象。也有少数人分化出来,成为资产阶级化了的“自由派贵族”,拥护资产阶级改革,在革命初期发挥过重要作用。

第三等级同特权等级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要求推翻封建统治。在第三等级中,农民人数最多,受苦最深。他们受到深重的封建压迫剥削,负担领主、教会和国家的沉重封建捐税、贡赋和各种封建义务,过着贫困的生活。他们要求分配贵族的土地,废除各项封建义务,并不断举行起义,为实现自己的要求而斗争,是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等级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城市小资产阶级、贫民、帮工和工人构成的城市平民,被称为“无套裤汉”。他们深受特权等级的压迫和歧视,担负着沉重的苛捐杂税,生活没有保障。他们强烈反对封建制度,与农民运动互为呼应,同资产阶级民主派相配合,成为一支革命的突击力量。

在第三等级中,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政治思想已趋于成熟,因之成为第三等级的领导阶级。但是,资产阶级内部是由不同阶层组成的。而每一阶层对革命的态度以及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上层金融资产阶级虽然同特权等级存在矛盾,但同封建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只愿意进行一些和平改革,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害怕革命深入发展。一般工商资产阶级,主张自由贸易,要求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建立共和政体。但是当革命深入发展时便背弃人民群众,阻止革命的深入发展。资产阶级的中下层,要求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制度,实行资产阶级民主。他们曾与工农群众建立了暂时的联盟,反对共同的敌人,在革命中起了积极的领导作用。

三、革命的舆论准备——启蒙运动

随着法国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第三等级同特权等级矛盾的尖锐化,在政治思想领域内便出现了启蒙运动。法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他们的许多光辉著作成了反封建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

伏尔泰(1694——1778年),是启蒙思想家的卓越代表,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的重要著作有《哲学辞典》、《路易十四时代》等,无情地揭露法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对天主教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把天主教僧侣作为“恶棍”、“骗子手”,把教皇比喻为“两足禽兽”,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之徒所虚构出来的最庸俗的欺骗之网”,一部教会史就是一部充满迫害、抢劫、谋杀和胡作非为的肮脏历史,号召人们摧毁这个“古老的骗人的建筑”。针对封建专制独裁,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但是,伏尔泰作为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并不主张财产上的平等,亦非反对一切宗教,认为宗教是资产阶级用来统治人民所必须的。他说:“如果没有上帝,应该臆造出一个上帝来。”

理查·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年)出身于贵族家庭,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他著有《波斯人信札》、 《论罗马盛衰的原因》、 《法的精神》等。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在《波斯人信札》中,他以两个旅行法国的波斯人的口气,嘲笑封建法国的社会生活及天主教僧侣的愚昧,谴责贵族的专横奢侈、专制政治的黑暗腐朽。他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认为那是最好的国家制度。在《法的精神》这部表现他全部政治见解的著作中,他详细地阐述了三权分立的学说,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应该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机构,使之互相制约,从而防止暴政,保障民主自由。

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出身于瑞士日内瓦一个贫穷的钟表匠家庭,自幼过着贫困流浪的生活。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思想代表。他的重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和基础》、 《社会契约论》等。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反对贫富悬殊,要求均衡财富。他提出了“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思想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学说。他认为,当初人们订立社会契约才建立了国家组织,因此国家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国家的最高权力应该代表着人们的“共同意志”。国家行政首领,并非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命、监督和撤换他们。如果政府侵犯了“不可割让的人民主权”,人民就有权起义,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在实践中表现为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卢梭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在法国革命中起了很大作用,成了雅各宾派专政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百科全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狄德罗(1713— 1784年)、爱尔维修(1715——1771年)、霍尔巴赫(1723 1789年)等。他们主编《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工艺详解词典》共三十多卷,宣传自然科学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他们以战斗的唯物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及宗教迷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号召人们勇往直前,追求真理、政治平等和思想自由。他们的思想在唤醒资产阶级革命意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他们是机械唯物论者,其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在启蒙运动中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外,还有反映劳苦大众利益的思想家梅里叶(1664——1729年)、摩莱里(生卒年不详)和马布里(1709——1785年)。他们不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而且反对私有制;不仅宣传唯物主义,而且宣传带有平均主义色彩的空想共产主义。他们号召人民奋起革命,鼓舞着劳苦大众把革命向前推进。(www.xing528.com)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举起“理性”、“人权”的旗帜反对封建制度,否定封建特权,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宗教迷信,引导人们独立思考,为自身的利益和权利而斗争,这就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启蒙思想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旗帜和指导思想。它所阐述的建立新社会的一些原则,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并且影响着法国革命的进程,推动着法国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四、封建专制制度的危机和革命形势的成熟

革命前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波旁王朝君主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统治时期,实行“朕即国家”、 “法律出于我”的专横统治,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点。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统治时期,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没落。1774年,路易十六继位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更是深深地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财政、工商和政治危机。到十八世纪末,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臃肿腐败,贪污腐化成风,国家财政困难。路易十六愚昧昏庸,只知寻欢作乐,不务国事。王后马丽·安东尼挥金如土,使得财政更加拮据,被称为“赤字夫人”。由于宫廷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加上反英战争又增新债,所以路易十六当政的十五年,国债增加了三倍,国库空虚,财政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摆脱困境,扩大财源,路易十六先后任用经济学家杜尔果和日内瓦银行家内克为财政总监,均遭失败而被罢免。1787年2月,路易十六召开“显贵会议”企图向特权等级征税,以扩大税收面,摆脱危机,但遭到强烈反对,以失败告终。贵族与国王的公开冲突,暴露了统治阶级已不能照旧维持自己的统治。这就给革命造成一种可能, “给被压迫阶级的愤怒和不满造成一个爆破的缺口”。[1]

与此同时,随着被压迫阶级的灾难和贫困加剧,城乡革命群众运动空前高涨。封建制度的摧残,英国廉价商品的竞争,导致1787——1789年的工商危机,使法国不少企业倒闭,大批资本家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劳动人民遭受封建制度的残酷剥削压迫,又加上1788年7月遭受冰雹暴风雨的袭击,造成农业歉收,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于是,群众运动广泛展开,斗争越来越激烈。仅1789年春,法国爆发了三百多次农民和城市贫民起义。在农村,起义农民捣毁地主城堡、烧毁封建文据,抗缴封建贡赋。在城市, “饥饿暴动”迭次出现,工人亦展开了斗争。1789年4月27日,巴黎圣安东工人区三千多劳苦大众走上街头,高呼“消灭财主!消灭贵族!消灭投机家!打倒教士!”“自由万岁!”的口号。这表明法国革命形势日益成熟,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

五、三级会议的召开

路易十六面临着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和日益高涨的群众革命运动,遂被迫同意召开三级会议。其目的是企图缓和矛盾,摆脱财政危机,以巩固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其时,法国资产阶级以第三等级的名义在会议中积极进行活动,要求取消封建特权,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政治改革。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召开。僧侣、贵族特权等级的代表各约三百名,第三等级的代表约六百名。国王在开幕词中就明确地提出要第三等级出钱,并拒绝任何改革;还宣布,各等级分别开会,以等级为单位进行表决,每个等级只有一票表决权。第三等级坚决主张三个等级的代表共同开会,按人数多少进行表决,以便取得更多的表决权,以利实现自己的要求。因此,会议争论了一个多月,陷入僵局。

三级会议期间,全国各界都密切注视着会议的进展。成千上万的群众奔向凡尔赛附近集会,声援第三等级的正义要求。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1789年6月17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毅然宣布他们举行的会议是代表全体国民的国民会议。

6月20日,国王下令封闭会场大门,并派卫兵把守。代表们就到附近的雨天网球场开会,宣誓:“不制成宪法,议会决不解散”。6月23日,路易十六宣布国民会议为非法,并命令他们分别开会。当典礼大臣来到国民议会要求服从国王命令时,代表米拉波高声回答:“告诉你们的主人吧!我们是依照人民的意志而留在这里的,只有刺刀的力量才能使我们离开!”

经过激烈的斗争,国民会议的声势更加壮大,许多特权等级代表也纷纷参加国民会议。国王在强大的压力下,被迫同意三个等级的代表合厅开会。国民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宪法。7月9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会议。从此揭开了革命的序幕。

六、攻陷巴士底狱

国民会议改为制宪会议后,大资产阶级以为只要制订一部宪法,就可以取得部分政权。但是,以国王为首的反动势力决不肯自动让出政权;而是加紧调集军队,以武力解散制宪会议。7月11日,国王解除了主张进行某些改革的财政总监内克的职务,起用反动分子得·布勒杜伊为财政总监。他一上台就狂叫:“如果需要焚毁巴黎,我们就把巴黎烧光。”

在这紧要关头,巴黎人民立即行动起来,举行示威游行,与军队发生冲突。7月13日晨,巴黎响起了革命警钟,人民携带各种简陋武器,涌上街头,占领了武器库,发动了武装起义。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者在当晚就控制了巴黎的大部分市区,只有巴士底狱仍在国王手中。巴士底狱是专制暴政的象征,也是一个筑有深沟高墙的重要堡垒,里面监禁着许多无辜的人民,驻扎着军队,塔楼上安设有大炮。

7月14日上午, “到巴士底去”的呼声响遍了巴黎。下午,起义群众向巴士底狱发动了猛攻。经过四小时的激烈战斗,攻下了这个堡垒,处死了守军司令德洛内,并把巴士底狱夷为平地。

攻克巴士底狱,是法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一胜利粉碎了宫廷的反革命阴谋,拯救了制宪会议。这一胜利迫使国王承认国民自卫军,接受三色帽徽,以示承认革命,使政权从王室转到资产阶级制宪会议手中。这一胜利成为法国革命高潮的起点。7月14日起义,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列宁选集》第二卷,第62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