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技术应用风险
技术应用风险是指在技术的应用阶段,由于网络金融虚拟化的服务方式、模糊化的业务边界、开放的经营环境,技术安全风险呈开放性、扩散性、动态性等特点而引发的风险;或由于设计时构思的片面性或兼容性不足导致网络金融技术系统存在先天性缺陷。
1. 病毒感染风险
(1) 病毒感染导致系统崩溃的风险。计算机病毒可通过网络快速扩散与传染,一旦某个程序被病毒感染,则整台计算机甚至整个交易网络都会受到该病毒的威胁,破坏力极大。在传统金融业务中,电脑技术风险只会带来局部的影响和损失,存网络金融业务中,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出现系统性风险,进而导致体系的崩溃。
(2) 病毒感染导致网络金融数据失效。在网络金融运作过程中,一旦系统被感染,运行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可能导致系统异常,用户数据失踪而无法识别用户账户数据。如电子货币无法通过物理方式防伪,只能依赖于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等手段。一旦关键数据和密码被攻破,有可能伪造电子货币。像“比特币”交易网站就一再发生黑客入侵事件,造成异常交易甚至电子货币灭失,造成用户重大损失。严重的是,系统甚至很难恢复原始数据,造成用户财产损失和运行系统的不可逆影响。
2. 密钥管理风险
在密钥管理体制、管理协议,以及密钥的产生、分配、更换、注销等环节,都可能存在技术漏洞,这些纰漏极易受到黑客攻击,毁坏交易数据和模型。如电子货币就无法通过物理方式防伪,只能依赖于加密算法、数字签名等手段。由此,一旦关键数据和密钥被攻破,伪造起来相当容易。而且,在电子货币和网络金融的背景下,支付、清算风险的波及速度加快,范围变大,风险的发生与传递可能就在同一时间内,这就使得纠正错误的回旋余地缩小,补救成本加大。(www.xing528.com)
3. 技术兼容性风险
某些网络金融机构技术兼容性差导致风险爆发。网络金融机构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平台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差,在与客户传输信息过程中可能面临速度降低或中断传输等问题,延误交易时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随着网络金融的普及发展,不同系统的兼容问题成为阻碍其升级提高的关键因素,必须通过设计多种数据接口来解决。当不同系统的技术接口发生不兼容状况时,会导致系统数据交换的不正常,严重的会延迟交易活动的进程,造成损失。更有甚者,会导致运营系统的瘫痪或终止服务,给网络金融各应用方造成更为巨大的损失。
(二) 技术能力风险
技术能力风险是指网络金融平台因技术缺陷,在某些特殊时刻无法及时应对短时间内突发的大规模交易并产生不良后果的风险。如目前电子商务平台往往在每年会有几次集中促销活动,届时成交量剧增,导致服务器瘫痪、支付故障等风险。像网上火车票销售平台12306.cn在2012年“十一”和春节期间,都出现了大面积网络拥堵现象,瞬间巨大的访问量超过了网络服务器的能力,导致页面崩溃,而还有更多的用户提交订单后由于网银支付信息不能及时反馈而造成订单无效。由于金融活动瞬息万变,除特定时间的巨量交易之外,网络金融的突发性资金交易和挤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大,网络技术若不能较好地应对该问题就可能出现交易系统、支付系统的崩溃后果,就会给交易双方带来经济损失。
网络金融机构技术平台的灵活性、可升级性、与其他系统和机构的接口、错误和遗漏自动检查等,都是技术方面因素。一旦网络金融机构在技术方面不过关,频频发生技术故障,延缓了对客户的服务,会导致客户的经济损失。如网络证券经纪商因网络技术原因导致无法下单,那么客户可能蒙受巨额损失;网银支付页面拥堵而导致客户支付故障,也会导致客户交易失败;一些虚拟货币交易网站的技术故障,更是会导致客户交易中断、无法变现,甚至电子货币密钥遗失等风险而蒙受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