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湖诗社:个性与共性兼具的特色诗作

白湖诗社:个性与共性兼具的特色诗作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湖诗社诗人多有诗稿流传于世。白湖诗社的诗稿,虽大多已逸,但从目前能查阅到的白湖诗社的部分诗稿中,可以看出它们大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内容涉及面广,写实性强,贴近生活,而且别具个性。白湖诗社每个诗人因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他们的诗歌往往有不同的审美体验。诗中表达了对同社诸友的怀念及寄情山水、长啸共吟的愿望。据载,叶元堦幼年失母,弱冠之年又痛失父亲,因此,他常将诗社诸友视作可依赖的亲人和知己。

白湖诗社:个性与共性兼具的特色诗作

白湖诗社诗人多有诗稿流传于世。叶元墀有《海轩遗稿》、叶元堦有《赤堇遗稿》、叶元基有《闲园诗草》、叶元坚有《平桥诗草》、叶元垲有《睿吾楼诗集》、叶元封有《湖海阁诗稿》、叶元壁有《喻指轩诗酌》等。自嘉庆元年(1796年)到道光年间(1821—1850),白湖诗社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诗会雅集,联句切磋,提升才艺,繁荣发展40余年。

白湖诗社的诗稿,虽大多已逸,但从目前能查阅到的白湖诗社的部分诗稿中,可以看出它们大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内容涉及面广,写实性强,贴近生活,而且别具个性。

白湖诗社每个诗人因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悟,他们的诗歌往往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如叶声闻诗温柔敦厚,情感醇厚,诗歌题材上尤其关注民生民计;叶燕才气过人,爱憎鲜明,嬉笑怒骂皆成诗篇;叶谱山诗精巧耐读、意蕴丰沛;叶炜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他的诗细腻传神,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表现力。

白湖诗社是家族诗社,所受的教育大体相同,生活中接触多,又有共同的药业生涯,所以白湖诗人的众多诗稿,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生了大量父子、兄弟、伯侄之间的唱和诗、感怀诗,许多诗歌反映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都有共性,在叶氏家族成员的交往、交流中产生共鸣,这也是叶氏家族诗社的一大特点。具体来说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www.xing528.com)

有反映家族药业生涯的诗篇 如叶愚所写的诗句:“药有千年健,人无百日红”,巧妙地嵌入“千年健”“百日红”这两种中药名,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又如叶谱山《老少年》诗曰:“纵识随时合培植,而今到老自清华。托根只植传传土,是叶都成片片花。真气一团长蕴蓄,精光五彩散槎枒。满庭绚烂秋风里,吞得炉中几粒砂。”他写老少年蕴蓄真气,布散精光,进而能满庭绚烂。最后设问:修炼达到如此境界,请问你吞了几粒炼丹炉中的丹砂呢?这种药名诗和涉及医药题材的诗在白湖诗人的众多诗作中都有体现,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了解相关的医药知识和故事,读来生动有趣,也凸显了叶氏药业家族的身份和中国儒商文化气质。

有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诗篇 除家乡慈溪外,附近的杭州宁波温州上虞余姚、鄞县,足迹所至,皆入诗题。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风俗民情,信手拈来,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烙印。如叶谱山,晚年因经营药肆,常往来于慈溪鸣鹤与杭州之间,在杭州时他曾写下感怀诗《除日前七日客中病作》:“苍浪须发渐如银,强饭他乡总怆神。”叶谱山有6个儿子,他去世时,最大的儿子叶元圭才13岁,所以,客居他乡,他最担心年幼的孩子。“强饭他乡”透露了年事已高的他当时在杭州经营药业谋生的实际情况。又如叶锡凤,他是叶炜的老师,也是白湖诗社的前辈导师。乾隆年间其父叶心培在温州开设了同仁堂药铺,即现在所称的温州叶同仁堂。叶锡凤出生在温州,5岁时随父回归故里,9岁时父亲去世。因家务冗羁,他40岁才再次踏上温州这片出生之地,自此以后每三四年皆一往,前去经管温州同仁堂药业。自1783年至1800年,叶锡凤六次往返于慈溪、温州之间。旧地复行,亲情重温,“情之所触,托之篇什”,就有了《瓯游草》四卷。旧时从慈溪到温州,昼行夜宿,跋山涉水,非常艰难。慈溪到温州相距约500公里,需经过宁波、奉化宁海、天台、台州、黄岩温岭乐清等县域。根据叶锡凤《瓯游草》中所记,路上往返得20多天。他每次年底前去温州,年初返回,因此在山区常常遇到暴风雪。《瓯游草》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往返慈溪、温州行路之艰难,直观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温州叶同仁堂先人创业守业之路的艰辛,也为我们展示了叶同仁堂药业悠久的历史文化。

有描述民俗风情抒发朋友情谊的诗篇 如白湖诗人叶声闻“正值中秋明月夜,阗阗箫鼓闹龙舟”,描述的就是慈溪鸣鹤中秋佳节时的民俗风情。中秋佳节,泛舟赏月,喝酒吟诗,寄情山水,好一派祥和气氛!又如叶元堦的《怀同社诸友》:“我本鹤山鹤,翱翔于十洲。长鸣招伴侣,云水共邀游。”诗中表达了对同社诸友的怀念及寄情山水、长啸共吟的愿望。据载,叶元堦幼年失母,弱冠之年又痛失父亲,因此,他常将诗社诸友视作可依赖的亲人和知己。按厉志为其《赤堇遗稿》所作序言,厉志比元堦年长20岁,因此厉志对于他来说是亦友亦师亦父的关系。后叶元堦英年早逝,厉志在编定完叶元堦的遗稿后,继而病逝。姚燮在《赤堇遗稿》中这样写道:“二君者(指厉志和元堦),余之心友也,生虽异县,居聚必以恒,非二君切劘之力,余今日当不能诗也。”朋友情谊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