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纶生于1901年。清同治六年(1867年),其祖父陈履祥在上海万裕码头开设聚丰旱烟店起家,至其父辈陈达华、陈达夫创立鼎记烟叶行发达。1919年,陈承纶就业,不久自任经理(当时称阿大),因经营有道、治店有方,业务蒸蒸日上,几年后发展成上海烟叶界巨头。
鼎记烟叶行股份,陈达华三子陈承绪、陈承纶、陈承统占一半,陈达华二子陈承纯、陈承繁也占一半,而由陈承纶一人大权独揽,指挥若定,为陈氏家门谋取财富。鼎记曾开设在天主堂街人和里(今上海四川南路25弄),后定址在永安街(路)永安坊10号,一幢三上三下独用的石库门。“鼎业宏图,记册极盛”,这是鼎记大门上的对联。从账房、跑街先生到职员、学徒、栈司、饭司、车夫、司机大都非亲即故,在员工中父子、兄弟同店也很多,最突出的是广收学徒,扩大人才资源,陈承纶当经理后收了学徒36人。聘用副经理沈宝和也收学徒2名,常年员工50人左右,多的年份七、八十人。对一些必不可少的跑街、账房、栈司、饭司等工友发给固定工资,而对人数较多的水客(采购员)出差外地有工资、盈利给分红,平时回上海不发工资。学徒三年内只给零用钱,负责从跑银行介交票据、提取现金,去仓库提货,送烟叶到烟厂,等等,也就是从学徒过渡到做职员工作,三年期满后派去外地做水客。经过这一连串的过程,一个不懂烟叶及生意经的学徒,通过银行钱庄、车站码头、仓库运输、烟厂的验烟过磅、产地的看烟收货、分级成包等,无论对事对人、对商品知识、购销环节、业务经验都经过实践,得到提高成为一名懂行的烟叶商贾。不论何等工种,都可以食宿在鼎记,即使一段时间不给外派任务的水客也可照常食宿,这是鼎记对待员工的最大特点,也使鼎记在上海的工作人员有学徒在滚动使用,去外地的采购人员也可任意调遣,能力强的做正庄(主管),能力弱的当副手(助理),运气好赚钱多的多派多用,这是鼎记的用人之法,也是激励之计。
鼎记原本经营晒烟(当时称土烟),开始只在浙江的桐乡、新昌、松阳等邻近地区采购,以后发展去江西广丰、安徽桐城、宿松,湖北黄冈,湖南宁乡、湘潭,广东南雄,河南邓州等地采购。此后在上海民族卷烟工业兴起之时烤烟(当时称薰烟)销路大开,鼎记也紧跟行市采购烤烟,从安徽凤阳、河南许昌、山东青州,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即派员前赴几千里路远的云南昆明、贵州贵定、四川简阳等地采购。从此凡是出产晒烟、烤烟的产地都会出现鼎记的水客。在采购方式方法上鼎记都有创新特色,超出一般同行。如在河南许昌派出多个庄口(采购团组),对外操控当地行情,对内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制约,在烤别上有土烤、洋烤(机烤),在品种上有东乡(长菖、鄢陵一带)、西乡(襄县、禹县一带),在等级上,较混的标唛“超”“特”“头”,又创新出等级较清的“净”包。在包装上内加衬牛皮纸,不但清洁干净,保持烟叶香气,而且减少破漏损失,这一切都得到烟厂用户欢迎。在新昌、桐乡、黄冈等地晒烟加工成包时,分出内销本庄,外销洋庄,卖给出口烟商如美国烟叶公司或代理洋行。鼎记的全盛时期,有人估测资本实力有三万包许昌烟叶,当时每包260多磅,折合现时约七万市担。因此烟叶品种多,数量也大,不仅供应华成、南洋、华美等大烟厂,也供应外商英美烟厂。
全国解放前夕,在广州曾开设鼎记分行。1954年10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烟叶行是批发商,投机性大,首先实行全行业改造。陈承纶的子侄事先已安排转业,也有部分员工取得解散费自谋出路,其余所留员工30多人,全部由中国专卖事业公司上海采购供应站负责接收,鼎记从民国到新中国,从“五反”运动到对私改造,历经半个世纪宣告结束。(www.xing528.com)
陈承纶温和聪慧,精明干练,18岁任鼎记烟叶行经理,数十年精心经营发展顺利,为陈氏家族积累了巨额财富。鼎记长期是行业的老大,承纶本人与其兄承绪交替出任同业公会的会长。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在家乡,与兄弟承绪、承统一起造桥铺路建凉亭,施茶施粥施棺木,并管理父辈所建义学显志学堂,抚恤孤苦,善行义举至今广为传颂。
其祖宅为老车子屋培根堂,1928年,又建中车子屋培本堂作为陈氏三兄弟住宅。1937年,慈溪沦陷。陈氏兄弟均迁居上海租界,住进了福履理路(今建国西路)福禄村、霞飞路(今淮海路)的康绥公寓,武定路的安逸坊,新闸路的沁园村等高档住宅。陈承纶于1940年在威海卫路马霍路(黄陂路)弄内自建四层楼洋房,后移居建国西路、高安路寓所。1957年去香港定居,管理家族及其本人在港投资的“美艺针织厂”,因经营困难,数年后宣告结束。晚年在港息隐家居,1989年3月24日病逝,终年88岁,葬于香港华人基督教公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