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太沽、日清等洋航商竞争,夺回国航主权,叶绪耕决定不惜血本斥巨资添置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建造码头仓库,方便停泊、保管和储存;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收费低廉,优惠长期承运合同用户。因而,所承办的业务,均以高效、安全、经济、便利而著称,并得到有关各方的赞许,即使处于敌对地位的外国远洋轮船公司,也为之惊异而刮目相看。例如,与天津航业股份有限公司来往最多的美商太平洋轮船公司,曾以书面表示:“天津航业公司沽口驳运成绩优良,已在国外保留新纪录。”加上公司又充分利用了其支撑单位金城银行在全国金融界的影响和人际关系,从而打破外航长期垄断的局面,将北宁、平绥、同蒲铁路进口材料的沽口驳运业务全部揽入公司名下,同时,怡和洋行、国营招商局等在国外购买沽口交货的驳运业务也都委托公司经营,从而大大拓展了航运业务。
叶绪耕深知,为求得国家航运和公司本身的大发展,独善其身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他极力推行航业合作,力促成立天津航业同业公会,倡导收回航运主权,实现“自货、自船”。叶绪耕早就心怀远洋航运的大志,早于1934年就主持制订自办远洋航运计划,并积极筹备实施。他呼吁国家外贸大户,如铁路系统,在与国外订购铁路材料(枕木、铁轨)签订合同时,就规定国外码头交货,从源头上掐断中国购买的货物被外国航运垄断的局面,也为发展民族远洋航运创造条件。同时积极筹划,先从租船跟外商合作开始,承揽远洋航运业务,以逐步过渡到远洋航运的“自货、自船、自运”的目的。这种要发展远洋航运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公司及其员工的发展方向。
1935年,天津航业公司已是华北地区最有实力的轮驳运输公司之一。1937年,公司已增资到75万元并添购海轮两艘。叶绪耕预见到时局会发生变化,一旦发生侵略战争,航运业将受日军控制和霸占,于是利用上海租界的条件,于1937年7月1日,将原上海分理处,扩建成天津航业公司上海分公司。因上海的英、法租界势力较强,日本一时不敢轻易触动。从此公司主要航运业务和大部分职员、船员逐渐转移至上海。“七七事变”后,叶绪耕心情十分沉重,不少船只被征用,内河运营举步维艰,但他仍然带领公司在困境中尽力发展。1940年,天津航业公司与通成公司合资购买海星号(CAPELLA)和雷梦娜号(RAMONA)两艘远洋轮船,开辟远洋航线,率先横渡太平洋运货到美国洛杉矶等港口,堪称中国第一。(www.xing528.com)
浙江龙游籍的程云庆和定海籍的董浩云,先后在天津航业股份有限公司从练习生做起,逐渐成长为既精通航运生意又精通船务管理的公司骨干。叶绪耕很器重他们并寄予厚望。史料记载,1939年董浩云离开天津航业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创建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叶绪耕投入股份,并调度融入大量资金,帮助董浩云实现远洋航运的梦想。1949年,董浩云将中国航运信托公司迁到香港,于20世纪60年代成立董氏航运集团,并以150条船舶1100万总吨位成为世界船王。同时期,已入巴拿马籍的程云庆,在海外创办远洋航运集团,在美国、日本、中南美洲都建立有公司,成为巴拿马籍华裔三大船王之一。程云庆和董浩云享誉于世界航运界,却都视叶绪耕为师。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程云庆曾专程看望叶绪耕夫人聂婉女士,回忆叶绪耕的培养之情时都感叹:“我们后来在事业上取得这样的成就,要感谢叶总经理给我们指出了前途和发展方向。”
1945年4月9日,叶绪耕因肺炎引发胃肠大出血不幸去世,享年61岁。程云庆和董浩云,都曾回国专程来看望他的的夫人聂婉女士。在上海市档案馆中保存的中国航运公司(抗战胜利后,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航运信托公司迁回上海,改名中国航运公司)股东名单中,叶绪耕的夫人聂婉仍是公司重要股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