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泰源药栈,是德清县境内第一家集中药材批发、零售、中药丸制作于一身的综合性药行,从清道光年间开设以来,一直经营到解放后,历经五代。
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宁波慈溪沈师桥休文公沈约后代沈延鍪到湖州新市经商。当时新市中药业只有泰山堂等两三家,经考察后沈延鍪决定创办从事中药制作、中药材批发的药栈行,并在新市西栅晓翠巷购地两千余平方米,建造开设沈泰源药栈行。因其经营得法,故在杭嘉湖地区小有名气。清代名臣林则徐曾为沈泰源题联赞誉,沈泰源制成抱柱联悬挂第一进厅堂,毁年无考。
沈延鍪故后由儿子沈纯礼经营,其后由沈纯礼孙子沈德寿掌门。沈德寿19岁时随祖父来到新市,此时沈家创办的药业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清户部、吏部左待郎陈邦瑞称其“家有中人产”。传到沈德寿儿子这一代,又“继起多贤”,积蓄起了更雄厚的财力。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新市沈泰源药栈颇具规模和影响力。
沈德寿故后,由三个儿子沈家骧、沈家驹、沈家騋合股共同经营。1956年由沈家驹儿子沈祖星掌管,与新市西大街大德生药店合并,更名“民生药店”。其后新市全镇医药行业合并,成立新市医药公司,沈泰源药栈行完成历史使命。据药栈的第六代传人之一,沈祖星之子沈尚达先生口述,2003年,新市镇西成路地段实行旧城改造,沈泰源药栈行旧址存厅堂二幢,楼房一幢全部拆除。现已经变成了当地一处丝厂的集体职工宿舍。(www.xing528.com)
据当年参与拆除沈泰源的新市镇文化工作者韦秀程回忆,沈泰源药栈行坐北朝南,是一处用风火墙围筑的独立建筑,南邻清代药王庙,是晚清新市药业聚会之处。北门外为新市西栅市河,直通西栅漾和漾溪港(东苕溪支流),水上交通极为便利,可通杭嘉湖平原主要城镇。大门系石库风火墙,上悬沈泰源招牌,并有门楼,造型精美。进门楼有三个小型天井,小型天井中间有楼房一幢,后有大天井近70平方米,中轴线规整,武康石铺设。天井后为第一进厅堂,二层建筑,称楼厅,作会客之用,面阔三间,进深9米。台阶较高,中间有三级石阶,高约50厘米,落地雕花堂门古朴优雅,地坪至楼板高约3∙8米,楼层檐口高2米,柱础石系武康紫石,覆盆式结构,柱子较精壮。檐口栏板雀替上雕有人物图案,工艺中等,为典雅的清代中晚期建筑。厅堂中间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抬梁上雕有一些花卉图案,梁仿中间亦有一些简洁木雕。24扇楼窗有寿字纹式。西边为与一厅相连之厢楼,称细货坊,用以置放人参等贵重中药材。
第二进厅堂与第一进厅堂中间有天井相连。天井进深3米,长11米,三厅面积及建筑结构与一厅、二厅相同,应为同时建造。二厅与三厅西邻有过道,长近30米,上覆瓦片。过道西有60米长、20米宽之大天井,乃作晒中药材之场地。北边围墙处建有厨房一处,南边围墙筑有平房三间。总之,沈泰源药栈行是当时德清县最大中成药作坊,制有人参再造丸、口服滋补药、八蒸糕及外用膏药。
沈泰源药栈为当时德清县境内最大的中成药作坊,2003年,这座建于清道光年间有近200年历史的药栈在旧城改造中灰飞烟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