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的师桥沈氏抱经楼:一本具有历史意义的藏书

清代的师桥沈氏抱经楼:一本具有历史意义的藏书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桥沈氏抱经楼建于清光绪甲申后数年,即1890年前后,主人沈德寿。《抱经楼藏书志》于19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中华书局又影印再版,由此可知此书之价值,沈德寿藏书印为“吴兴沈氏”和“抱经楼”。在《抱经楼藏书志》中沈德寿还道出了藏书的目的:“我哪敢自吹珍藏,是为了存前人之真迹,贻后人借鉴而已。”

清代的师桥沈氏抱经楼:一本具有历史意义的藏书

师桥沈氏抱经楼建于清光绪甲申后数年,即1890年前后,主人沈德寿。陈邦瑞在《抱经楼藏书记》中说:“同里沈君药庵,习陶白业,家仅中人产,而性好聚书……乃遍访通都大邑、故家遗族,闻有善本辄购之,不惜重赀。不数年,积书五万余卷。颜其楼曰:‘抱经’。”

沈德寿与藏书结缘应该与梁时休文公沈约和时人陆心源有关。

据《师桥沈氏家谱·沈氏统宗世谱引》载:“建昌侯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之余不乡人。贫而笃学,博通群籍。起家,奉朝请为齐文惠太子家令,迁黄门侍郎。时竟陵王子良秉政,雅好士,休文与范云、萧琛、任肪、王融、萧衍、谢朓、陆倕并以文学见亲,号称八友。后出为东阳(金华府)太守。梁武在西邸时与休文旧游,及受禅,拜为尚书左仆射,进封建昌侯,食邑千户。梁天监十二年卒,赐谥隐侯,诏建祠从祀夫子庙庭。休文性好典坟,尝聚书二万余卷,年二十便有撰述之志,其所著有《晋书》百余卷、《宋书》百卷、《齐纪》二十卷、《梁武纪诏》十四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百卷及《四声谱》并行于世云。”

沈德寿在自序中说:“间尝稽吾族《家谱》,梁时休文公聚书二万卷。是时啧啧咸称盛举。自易代以来,荡焉无存。余欲踵其盛,必如欧阳公曰:‘凡物好之,而有余力无不致也。’余仅温饱,不能巨赀购书,则惟自奉俭约,不为无益之费。辄遇异书,倾囊必购。人皆迂而笑之。余以为夙好在此,愿薄富贵而厚于书。”由此可见,沈德寿萌生藏书念头很大程度上是受了休文公沈约的影响。

而怎样藏书,藏些什么书,这些技术层面的所谓“置书法”,则得之于湖州陆心源先生。清光绪十年(1884年),沈德寿赴湖州访陆心源时,年仅22岁。50岁的陆心源见沈德寿年轻好学,为人儒雅,于是“相携登其藏书楼,悉发所藏令观之。并语以置书法,因是遂获门径”。陆心源的皕宋楼专藏宋元珍本,这让沈德寿大开眼界,并“心窃慕之”。

将事业托付给三个儿子家骧、家騋、家驹后,沈德寿在慈溪沈师桥老家基房大屋的南面筑楼以作收藏书画之用,取名“抱经楼”。据尚在师桥的家騋之孙敦儒说,沈德寿晚年自得其乐,整日以书画、花鸟作伴,悠然惬意。然而,我国历来有“藏书不过三代”的说法,抱经楼藏书也难逃此劫。在沈德寿去世后的数年间,大部分藏书已开始散失,现多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也有邻居回忆,解放后在浒山初设慈溪县城时,屋内的红木书柜桌椅都用船被装走,还有些书被扔在外面,被人捡走,多年后还有上海书商来收购。(www.xing528.com)

藏书不仅需要学识和慧眼,也需要经济实力来支撑。史上有记载,说沈德寿“祖翁创药业,素好善。光绪辛己(1881年)里中建造崇寿宫三清殿,慨助千金”。不管是藏古籍,还是藏书画,所需财力之巨,非平常人家能及,足见沈泰源药栈当时的经济实力。

沈德寿编有《抱经楼藏书志》六十四卷,著录图书三万七千余卷,约一千四百五十种,编成于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内杨兰言题写书名,陈邦瑞、范金寿作序,沈德寿自序,《抱经楼藏书志》仿湖州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藏书志例,是清代最有影响力的私家藏书目录之一。沈德寿在书目记中言:“愿吾子孙,继继绳绳,相承弗替,是余所厚望也。”《抱经楼藏书志》于19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87年中华书局又影印再版,由此可知此书之价值,沈德寿藏书印为“吴兴沈氏”和“抱经楼”。

在《抱经楼藏书志》中沈德寿还道出了藏书的目的:“我哪敢自吹珍藏,是为了存前人之真迹,贻后人借鉴而已。”

从光绪十年(1884年)起,他开始兼收故家藏书,相继16年不遑他事,唯书是求。遇有不成卷帙及亡其版者,出资精钞。至民国年间,他又从上海书商处购回约一万卷前郑氏“二老阁”散失之藏书,至此终藏书达三万五千余卷。同时,对古人书画及历朝诸家尺牍,“遇有所获,必详其姓氏,识其真膺,采拾二十年来,属目者以数千计”。这是沈德寿求书藏书的真实写照。

抱经楼之藏书历经多年后,所藏之书大都散出,大部分图书由国家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收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