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鸣鹤场:历史悠久的盐仓山大屋群

鸣鹤场:历史悠久的盐仓山大屋群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镇“鸣鹤”一名,始于唐代。至北宋熙宁六年十月,建鸣鹤场大使署,鸣鹤场之名至今已近千年。盐仓基南靠盐仓山,即鸣鹤山。鸣鹤大屋多有马头山墙,有三马墙、四马墙,最多有五马墙,仅在盐仓村就有马头墙17处。在鸣鹤场,马头山墙以五马头最高。还有一幢是叶方周大屋,位于盐仓基东侧,这是鸣鹤场现存唯一一座两面都是五马山墙的大屋。鸣鹤大屋几乎都分布在盐仓山旁。

鸣鹤场:历史悠久的盐仓山大屋群

古镇“鸣鹤”一名,始于唐代。唐代名臣虞世南之重孙虞九皋字鸣鹤,九皋在长安进士及第后不幸病逝,乡人听到噩耗后悲恸不已,为追思虞氏家族在本地的事迹,遂将故乡以“鸣鹤”称之。至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建鸣鹤场大使署,鸣鹤场之名至今已近千年。鸣鹤场中心有盐仓基,古为产盐之地,唐时已具规模,北宋咸平年间设鸣鹤买纳场,元泰定二年(1325年)设盐课司,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鸣鹤场盐仓基。盐仓基南靠盐仓山,即鸣鹤山

鸣鹤大屋多有马头山墙,有三马墙、四马墙,最多有五马墙,仅在盐仓村就有马头墙17处。马头墙鳞次栉比,高高耸立,庄重肃穆,是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反映,马头越多,说明主人官职越高。在鸣鹤场,马头山墙以五马头最高。

鸣鹤场五马头墙现存建筑主要有三幢。一幢为沈氏大屋,据传沈氏先人曾在北京开银楼,积财后捐官,故可建五马山墙大屋。另一幢为叶氏新三房大屋,新三房大屋位于沈氏祠堂东侧,为三进五间楼屋,一面为五马山墙,可见祖上官职不低。还有一幢是叶方周大屋,位于盐仓基东侧,这是鸣鹤场现存唯一一座两面都是五马山墙的大屋。房子不大,为一进三间二弄二楼,围墙甚高,比一般围墙还高一些,已有250~300年历史了,叶方周先生的祖先应有过一定官职,后代寓居外地,详情已不可考。(www.xing528.com)

鸣鹤场四马头墙现存建筑亦有三幢。一幢是廿四间走马楼,一幢是叶氏六房大屋,还有一幢四马头山墙即为下街叶氏四房大屋。值得说明的是,廿四间走马楼和叶氏六房大屋规模都比叶氏三房大屋要大,但马头墙却少一马,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体现。

鸣鹤大屋几乎都分布在盐仓山旁。著名的有测天楼、叶氏廿四间走马楼、沈氏大屋、叶氏大屋、叶氏崇敬堂大屋、方氏总祠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