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楚文字,首先要分析其偏旁,因为只有偏旁确定了,字形结构才有可能搞清楚。但在分析偏旁时,也有很多困难,不易决定,如:三字,最初释为百(《说文》百古文作百)、首、自。后经几次反复,才定为首、肯、面,而“面”字目前还有些疑问。
要善于发现线索,发现其可能性,而后努力证实之,则为必然性。
可以推论,但要慎重,不要急于下结论。
楚方言古今变异甚大,研究楚文字,也有必要研究研究当时的楚方言。
如何下手?多熟悉材料,多看看,多摸摸。只有材料熟悉了,才能参照着他国文字的特点加以比较、研究。
至于研究楚文字用的专门工具书,目前还没有。(商老指着带来的竹简复制品说:“这就是最好的工具书。”)
四、竹简考释举例。
信阳竹简的问题解决了,仰天湖竹简的一些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信阳简中假借字多(一字多用),如“䋮”可叚为“会”,亦可叚为“䘳”,必须根据具体文句加以辨认。名物、服饰、颜色字甚多。从竹简看,楚人喜食酸物,吃酱(如楳酱、羽酱),但未见有关辣物的记载,甚怪。信阳墓内有戈无剑,亦与一般墓异,值得研究。
信阳出土的竹简可分甲乙两组。
甲组竹简决非墓志铭(如郭沫若所云),而是书或文章,因为:该文内容与死者毫无关系,而其形式又与常见的墓志铭并无共同之处。简中“周公曰”三见,周公之名亦屡见,可见这是当时政治道德方面的文章;“周公”是死者生前所崇拜的人物。从简的结构风格看,可分为两种,一种较紧凑,笔画粗一些;一种较宽薄,笔画细一些,如也:。据此,好像是两篇短文,出自两个写手,而不像是一篇文章,一人所写。
考释文字,还要注意参考文献材料。如,孤立起来很难认,但联系文献资料,就可断定为“豈弟君子”之豈(kai)。(www.xing528.com)
“天子天飨”——天子吃天的饭。这是糟粕,类此者不少。在思想意识方面,也有可取者……
有些语词,也是以前未发现的,如呜呼作“夫”(小篆“於”古文作),显然是楚辞。
甲组竹简凡122段,最低限度不少于18条简,可能是四编,每简长1尺9寸。
乙组竹简,是部遣册。遣,送也。册,所记墓中之物均为死者亲友所送(丧主之物则不上册)。十三编钟可能是楚王或丞相之类的高官所送。另有十九个磬,墓中未见,但见于遣册。
一桨壬肯,钟小大十又三。柜,金。
一桨壬肯,口(磬)小大十又九。柜,緙维。
磬为何未见?可能因交通关系,未能与钟同时到达。
镇墓兽:豦。竹简云:“黄金与白金之。”末一字初释马,次释象,最后定为豦。《说文》云:豦,虎豕之斗,不可开交;或云,豦是大猪。(大意)均非是。又或云:虎举二足,鹿头人身之兽,或云鹿头龙身。以今出土之物验之,是鹿头龙身,举二足,当定为豦。“黄金与白金”是夸张说法。此与《周礼》之“方相”类似。“方相”,以人扮兽,用于丧葬,以驱鬼神。豦则埋于地下,以示永远保护死者。
“迅缶”:迅,快也,与鬲异曲同工。
“泊组之金”:即古之金钣,墓中之铜片即属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