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骨文: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甲骨文: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骨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由于它的存在,许多观念都变了。由甲骨文上推,知中国文字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强烈的好奇心使我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学时期立志成为一名甲骨文研究者。不少文学家就很喜欢甲骨文。以上所谈,叫作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必要与可能。以下具体谈谈研究甲骨文的几个问题。首先,研究了八十多年,成就如何。《古文字研究》发表论文,论甲骨文者占压倒优势。甲骨文的研究跨越国界。

甲骨文: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学术讲座提纲,1983年12月14日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讲演)

顾名思义,一分为二,先谈学习,后谈研究。

甲骨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由于它的存在,许多观念都变了。它证明中国的信史从商汤开始。由甲骨文上推,知中国文字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当世界各地处于蒙昧状态之时,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经过变化发展,以至于今。它的存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豪。

强烈的好奇心使我对甲骨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学时期立志成为一名甲骨文研究者。为达此目的,除了学好古代汉语外,我钻研《说文》,打下基础;不远数千里负笈粤海,拜商、容二老为师,学习、研究。今日稍有心得,全赖二师指导。

学习甲骨文,只要静心,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汲汲于名利,入门既不难,想深造也做得到。以识字而论,识人所未识者固不易,识众所周知者却不难。因为其中有许多象形、指事、会意字,略加思索,即可记识。如日、月、明、口、耳、自、马、牛、羊。人说甲骨文枯燥无味,如同“天书”,其实不然。不少文学家就很喜欢甲骨文。刘鹗印《铁云藏龟》,王国维既精《红楼梦》、戏曲史,又精通甲骨文。郭沫若则是马克思主义古文字学家。雪、观、彦、鼎四堂,鼎堂最可敬佩,乃吾等学习之榜样。目的明确,方向正确,用先进思想作指导,乃能由“一片墨黑”而精通之,由继承性研究而创造性研究,有所发现、建树。以上所谈,叫作学习和研究甲骨文的必要与可能。文科学生,特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对甲骨文字一无所知,并不光彩,似应略知一二,条件许可,能读懂一些卜辞,当然更好。研究古代史(上古史、古代思想史)、古代汉语、书法篆刻而对甲骨文茫然无知,视若天书,恐亦属缺陷。以下具体谈谈研究甲骨文的几个问题。

首先,研究了八十多年,成就如何(可参阅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识字约三分之一,卜辞大体可以通读,资料整理、缀合、辨伪、断代、文例、文法、地理、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均有长足进展。但问题仍然很多,许多问题连个轮廓都还不知道。(www.xing528.com)

其次,研究的途径与方法。途径主要有两条,历史、语言。正确的方法应是唯物论与辩证法。要自觉运用。谁运用得好,谁就有成绩(就能有所发现、创获)。

其三,目前现状如何。思维活跃,论著增多,争论亦多。从识字到断代“争鸣”不已。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已开了四次年会(分别举行于长春、广州、成都、太原),香港又开了一次,最热门者甲骨文也。《古文字研究》发表论文,论甲骨文者占压倒优势(四、五、六、七、九、十诸辑可证)。甲骨文的研究跨越国界。由于变热,还在继续热。研究机构由少到多,吾室不孤矣(吉林、四川、北京、湖南等纷纷成立研究室),海外亦然。但专业人才仍嫌太少。当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在所难免。或胡猜乱想,瞎说一通;或自己似懂非懂,大写《甲骨文入门》之类;或霸占实物,据为私有。有些文章似是而非,须加鉴别,小心上当。

第四,英雄有无用武之地?答曰大有用武之地,只待英雄、小将前来施展身手。我曾举八项研究内容,仅(一)识字、(四)分类研究、(六)理论、(七)古汉语文法、词汇,就足够大家研究的了(详见拙稿《甲骨文简论》)。

最后,值得高兴的是,前辈们已铺了一条相当好的路(资料集中,缀合、辨伪、断代、考释)。我校研究甲骨文有悠久历史,有优越条件。资料丰富,环境优美,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国家需要人才,学科需要发展,希望全在青年一代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