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闹非凡的三月三民族盛会

热闹非凡的三月三民族盛会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兄弟民族在三月里节日频繁,像百花盛开的春天。尤以“三月三”为最活跃。贵州报京寨侗族从三月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有社交游乐安排,但高潮还是“三月三”。“三月三”也是彝族、黎族和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左右举行。所有的三月三中,最热闹的要数广西壮族同胞的“歌圩”了。这种歌圩,常选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行。经过历代沿袭,“三月三”成为赶歌圩的节日。

热闹非凡的三月三民族盛会

许多兄弟民族在三月里节日频繁,像百花盛开的春天。尤以“三月三”为最活跃。

贵州报京寨侗族从三月初一到初五,每天都有社交游乐安排,但高潮还是“三月三”。在这天,白岩寨侗家以礼炮为号,男女盛装,芦笙引路到报京寨作客,主人用同样礼仪迎客,齐唱《迎客歌》,客人同曲答歌。接着整个报京寨地区的侗族、苗族同胞汇合到寨中心的芦笙场坝上,绕成一圈又一圈,数百人同跳“踩鼓舞”。三五个姑娘一组在一座侗楼上唱歌,这些姑娘的情郎又三五结伴来到这侗楼前同情妹们对唱,双方有板壁作界不得进屋,表现出感情纯真,境界高尚。

“三月三”也是彝族黎族布依族传统节日海南岛黎族在这天集会,预祝丰收。彝族在这天欢聚河边,跳酒令舞,青年男女寻找情侣。过去布依族各村寨在这天要杀猪宰牛,祭祀灶君、山神,并扫寨赶鬼。这个习俗现已革除。

著名的“三月街”,是白族的传统节日和集期。每年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左右举行。集期一般5—7天。在这期间,云南大理州的白族和附近的彝、藏、纳西、傈僳、怒、汉等各族同胞,穿戴节日盛装,赴着牲畜、携带山货、药材和农副产品,聚集在大理城西苍山脚下的广场,参加物资交流会。同时举行对歌、跳舞、射箭、赛马等活动。相传古代有位白族妇女,随丈夫到天宫里赶“月亮会”,回来后,就仿照“月亮会”办起“三月街”。佛教传入后,传说又出现了一个版本,说是大理被恶魔罗刹盘踞,人民非常痛苦。后来观音制服了罗刹,百姓才又过上安居的日子。因此“三月街”又称“观音节”。

所有的三月三中,最热闹的要数广西壮族同胞的“歌圩”了。宋人所著《太平寰宇记》就有记载,说壮族已有“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活动。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遇有婚娶喜庆,人们欢歌助兴,并在节日和农闲时定期举行歌会。到了清代,便逐渐形成了数百人以至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这种歌圩,常选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行。经过历代沿袭,“三月三”成为赶歌圩的节日。按传统习惯,从三月初三开始,歌圩要唱三天。(www.xing528.com)

歌圩节期间,青年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于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山歌。对歌有多种形式,主要是情歌、盘歌两种。所谓情歌,当然是男女青年间一对一的对唱,一般是从查问对方开始,通过互相对唱来彼此了解,很多男女青年正是通过对歌建立起了恋爱关系,最后结为夫妻。盘歌的对唱形式可以是男女间的对唱,也可以是同性间的对唱;可以是一对一的对唱,也可以是两拨人间的对唱。这种对歌形式不仅热闹壮观,内容也非常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一问一答,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才能取胜。歌圩上,欢乐歌声四处飘盈,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充分显示了壮族儿女的智慧才华。

现在,“三月三”歌圩的规模更大,参加的人数更多,并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山歌。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话叫“欢尤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些地方则叫“欢窝敢”,意为出岩洞外唱的歌,因为过去壮族人民很少建寺庙,一般神像都供在岩洞里,岩洞里要举办庙会,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三月三”歌圩的由来,还有几种传说,一说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了。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集起来唱山歌,逐渐形成歌圩。还有一种传说,是唐代时出现了壮族歌仙刘三姐,她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了山藤,使三姐坠崖身亡。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

歌圩上,还有令青年男女非常喜爱的娱乐活动——抛绣球。绣球有方形、圆形、菱形、鱼形等各种形状,以彩绸制成,内盛豆类或沙子,上端系一根长约60厘米的飘带,下端缝有十几条长约10厘米的彩色穗带。届时,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互相抛接绣球,若对方接不住说明不够灵巧敏捷,就要被罚,或唱歌,或表演其他游戏节目。有时也进行正式比赛,在场中央竖起一根竹竿,顶端拴一直径1米左右的圆环,环中糊上红纸。参加比赛者分男、女两方,人数相等。每次男女各出一人出场,抛球者先是抓牢飘带,使劲旋转,然后利用离心力将球抛向竿顶圆环,击破红纸者为胜,投不中者罚下场。如一方无人,有人的一方为胜。然后再换两队上场。当然,也有含求婚性质的抛绣球,这才是流传最久的传统风俗。壮族姑娘抛绣球可不是像古装戏上演的那样随意抛出,听天由命的。当绣球抛出时,一般都是非常准确地落在心中的如意郎君怀里,也许是在歌圩对歌中看中的,也许是平时就早已倾慕的,或者干脆在此以前已建立恋爱关系的。如果被绣球抛中的小伙子对姑娘也满意,就在绣球的飘带上系上赠物,掷回姑娘。姑娘收下赠品后,就会走下台来,与小伙子双双离开歌圩,找个僻静的地方互表衷肠。在歌圩中,不少青年男女就是通过抛绣球这一古老而又浪漫的形式,结下了“白头”之盟。当然也有属姑娘单相思的,接中绣球的小伙子并无此意,他就会善意地把绣球抛回姑娘,而决不会趁机恶作剧。

在节日里,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成的糯米饭和红鸡蛋纪念祖先和招待亲友,据说这是祭奠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不仅可以使人像花草树木一样兴旺茁壮,还能拥有像刘三姐那样的美丽歌喉和聪明才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