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地生长在大地上的野茶树,叶长又叶落。它是什么时候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连结在一起的呢?传说是在神农的时代。神农为了让他的父老兄弟们有更多充饥的食物,就冒着生命危险,一种草一种叶地尝过来。有一天,他连续遇到多种毒草,靠吃茶树叶才解了毒。于是,茶叶就被作为解毒的草药采集收藏和食用。写成于秦汉年间的古老医书《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其中就有一味草药是茶。《神农本草》(木部):“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食消气。注:春采之。”
因为茶能够“解毒”,所以人们就把它当做菜煮来吃。据古书记载,周成王死前曾留下遗嘱,要举行三祭、三茶的仪式。春秋时名相晏婴,是把茶叶做成菜吃的(见《晏子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伤病者多,茶就被煮成一大锅一大锅的“汤”,供头痛脑热身体不适的人当药喝。直到三国时,茶才逐步被人们当做饮料来喝。
茶最初当饮料,是因为它能解酒。从夏商周起,各朝各代的帝王将相们大多喜爱饮酒。酿酒需要很多粮食,所以当战乱频繁,农业歉收、粮食紧张时,也会有禁酒的命令,但只要收成稍稍好一点,贪图享乐的贵族们,又开始大吃大喝。喝醉了,就煮茶来解酒。三国时,吴王孙皓常常和大臣们聚在一起豪饮。有个大臣叫韦曜的,不会喝酒,孙皓就赐茶以代酒。
喝茶作为一种风俗习惯普及到全社会,是在唐朝。唐朝时,佛教盛行,许多人学禅。当时,老和尚讲经,小和尚们不准睡觉,不准吃晚饭。为了提神解困,小和尚们都自己备了茶叶,随处煎煮饮用。被誉为“茶神”的陆羽,早年就是在寺庙烧茶水打杂的一个孤儿。他在煮茶过程中对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开始研究茶叶。经过长期的考察、研究,他终于写出了《茶经》——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的专著。
到了宋朝,人们不仅把茶作为饮料,而且越来越讲究。比如,茶叶要分等级,讲究品位;沏茶要讲究火候和茶具,给喝茶增添了许多趣味,使喝茶成为一种文化。明清以后,喝茶的习俗一直流传,从宫廷直到普通农家,几乎都喝茶,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被列为生活的必需之物了。(www.xing528.com)
大约最迟在唐代,中国的茶叶就开始走向世界。清真教规不准喝酒,波斯商人就大量采购中国的茶叶,从此,阿拉伯人饮茶成风。日本的僧侣们到中国来学习禅学,顺便把茶叶和茶籽带回了日本,也把喝茶的习俗带到了日本。郑和下西洋,用茶叶和东南亚的人民交换香料、象牙,喝茶又在那儿流行开来。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把茶叶送到了欧洲、亚洲和非洲。阿拉伯国家、英国、俄国、日本都是世界上很大的茶叶消费国度。在20世纪之前,除了中国外,日本、印度等国家也开始栽培茶树。
在中国历史上,茶叶虽然只是一种饮料,但它却与祖国盛衰联系在一起。秦汉和唐宋,中国的经济文化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十分强盛。茶叶被作为礼品,送给友邻国家和地区。元明清时代,世界上对茶叶需求量很大,中国是茶叶的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出口国。可是,到了19世纪,英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看到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大量销往世界,而他们的棉布等商品却进不了中国市场,换不到中国的白银,就采取了卑鄙的手法,用战船和大炮保护着鸦片这种毒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还从我国偷偷学去了种茶制茶的技术,到殖民地印度等地种植茶叶。日本的茶叶产量和制茶技术也提高了,与我们争夺世界的茶叶市场。中国的茶园,因战乱和贫穷而荒芜,中国的种茶业受到沉重的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农技人员不断改良茶叶品种和种植技术,茶农们辛勤劳动,我国的茶叶生产进入了新时代。几十年来,茶叶一直是我国外贸的重要产品,为国家换取了大量外汇。茶叶,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茶的家族在不断扩大,茶叶的功用进一步被发掘出来。茶叶与食品业、制药业相结合,孕育出更多的保健食品和饮品、滋补品。除散茶叶外,方便的袋泡茶等也广泛流行。今天,茶与咖啡、可乐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而且,由于茶本身的药用价值,它已被世界公认是最好的保健饮料。我们相信,茶叶将得到更多人的青睐,找到更多的知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