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北兼收 美味融合:探寻苏杭菜之味

南北兼收 美味融合:探寻苏杭菜之味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的苏杭菜系中,有好多名菜似乎与这位风流皇帝有关。苏杭菜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苏杭菜最大的特点,是兼有南北两地的风味。北宋亡后,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大批中原地区的人民随王室南迁到此,因此杭州菜也是南北兼收并蓄的。杭州菜与苏州菜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也是以烹饪淡水鱼虾见长,但细究起来,杭州菜还是充分体现了杭州的地方特色。民工便把这美味的肉称为“东坡肉”。

南北兼收 美味融合:探寻苏杭菜之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一带,不仅风景优美,是游玩的天堂,而且物产丰富,同样是美食的天堂。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名义上是体察民情,实际上是为江南的美味(当然还有风景)所吸引。现在的苏杭菜系中,有好多名菜似乎与这位风流皇帝有关。

苏杭菜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的著名菜系。和广东菜一样,苏杭菜按地域又可细分为若干种,主要有扬州菜、苏州菜和杭州菜。

苏杭菜最大的特点,是兼有南北两地的风味。在古代,地方菜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菜系时,中国的菜只分南味、北味两大类。“周八珍”就是典型的北方菜。春秋战国时,齐鲁都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山东菜也是北味。而当时同样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楚、吴、越等国的菜,就是南方风味。北味多肉食,多煎炸烧烤,多用酱类调料,南味则多河鲜,多清蒸腌腊。

江苏处于南北交界之地,再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晋王室东迁,南京是六朝古都,中原饮食习俗也就流传过来,和当地原有的南味菜共生共存。北宋亡后,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大批中原地区的人民随王室南迁到此,因此杭州菜也是南北兼收并蓄的。

有人说,扬州厨子天下第一,可见扬州是个出名菜的地方。扬州菜也称“淮扬莱”。扬州菜的发展成熟,跟当时富甲一方的盐商有关。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畔,是两淮海盐的枢纽,东南的商业中心。特别是清代,成为全国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很多盐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富可敌国。盐商们请客不上酒楼饭馆,而是出高价把各家的知名厨师请到家里,每人做一两样拿手好菜,凑成一桌。能否被盐商们邀请,关系到厨师的地位和收入,这就促进了厨师们相互竞争,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创制名菜,从而使扬州菜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

扬州菜制作精细,烹调技术擅长炖、焖、烩、窝、烧、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口味清淡鲜美。清蒸鲥鱼、三套鸡、清炖蟹粉狮子头等,都是扬州名菜。有道扬州名菜叫“扬州干丝”,据说与乾隆下江南有关。乾隆几次南巡,官员们为了能够飞黄腾达纷纷聘请名厨,绞尽脑汁,都想推出味压群芳的佳肴来博得皇帝的欢心。其中有一道“九丝汤”,把豆腐干,火腿、鸡肉等九种美味切成细丝,放入鸡汤中煨煮,使豆腐干丝吸入各种鲜味。乾隆有没有吃,吃了后有没有留下话,都不得而知,但从这以后,这“九丝汤”迅速走向全国。扬州还有一个名素菜叫“文思豆腐”,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汤,传说是扬州某个寺庙一个名叫文思的和尚的拿手好菜。乾隆无意中吃到这道菜,大为赞赏,就把这种豆腐取名为“文思豆腐”,列入了宫廷菜谱。(www.xing528.com)

苏州无锡一带是鱼米之乡,多河鲜菜,如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松鼠鳜(guì)鱼等。苏州菜的菜品清新本色,口味偏甜,无锡尤其甜。松鼠鳜鱼之所以名声很大,是与一场误会有关。传说有一次乾隆带着一个保镖在苏州微服上街,肚子饿了就到边上的松鹤楼菜馆吃饭。乾隆对其中的一道“松鼠鳜鱼”产生了兴趣,吃后更是满意。他们根本没付账的概念,一边说“好、好”,一边就起身步出店门,店小二哪里肯,一把扯牢乾隆要他付账,保镖又哪里肯让一介平民对天子这样无理,两边正要开打,苏州府的官员找来了,二话没说,扔下一锭银子,拉着乾隆就走。第二天有消息传出,大闹松鹤楼的竟是乾隆皇帝!“松鼠鳜鱼”由此一夜成名。

杭州菜与苏州菜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也是以烹饪淡水鱼虾见长,但细究起来,杭州菜还是充分体现了杭州的地方特色。像龙井虾仁西湖醋鱼、西湖莼菜汤等,都是用本地的特产来入菜,因此而独具风味的。外地来杭的客人吃饭,有几个菜是必点的。比如叫花子鸡,据说是一个乞丐发明的(苏杭一带称乞丐为叫花子)。这个叫花子饿急了,偷了人家一只鸡,但没有锅来烧。饥饿难耐,他连毛都不拔了,只把内脏挖去,用黄泥把鸡一裹,就丢进火里煨,谁知歪打正着,煨熟后,不仅鸡毛正好都粘在黄泥上,且鸡肉格外鲜美。后来,人们习惯地就称这道菜为“叫花子鸡”。在中国菜中,以叫花子命名的菜大概是绝无仅有的吧。除此外,还有一个宋嫂鱼羹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南宋时的杭州,有个妇人叫宋五嫂,在西湖捕鱼为业。一次,小叔子患重病,宋五嫂想尽办法变着花样给小叔子做吃的,但小叔子什么也不想吃。一天,宋五嫂试着把鱼肉刮成糊状,除一般调料外,又加了一些醋,最后打入蛋花做成鱼羹给小叔子吃,小叔子很爱吃,热呼呼地吃下去后,发了一身汗,连病也好了。宋嫂能做美味鱼羹的事很快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了,连刚刚在杭州建立南宋政权的宋高宗也听说了此事,耐不住好奇,慕名来吃宋嫂的鱼羹。于是,“宋嫂鱼羹”声名大振,成为杭州的一大名菜。

杭州风景优美,又是历史名城,所以杭州菜的文化味特别足。许多名菜,都和一些文化名流有关。就说东坡肉吧,在杭州,没有一个饭馆不会做东坡肉。东坡肉的原料并不是猪肉中的精华部分,只是腹部的五花肉,但用酱油稍作浸腌,以黄酒代水,密封置于文火中慢慢炖就,其色香味就非同一般了。当盛肉的陶盅一打开,浓烈的酒肉香味扑鼻而来。下箸之际,肉已酥烂如豆腐,入口即化,唯有皮呈酱红色,咬起来有韧性,别有滋味。

这种用小火慢慢煨出来的红烧肉为什么要取东坡肉这么个名呢?民间传说是这样的:苏东坡在杭州做官,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地居民知道他喜欢吃肉喝酒,为表示对他的感谢,有一次就送给他一些猪肉和酒。当时,苏东坡正在为疏浚西湖而奔忙,见百姓们给他送酒肉,就吩咐厨师烧好猪肉,连酒一块儿送到工地上去,慰劳民工。谁知厨师把话听错了,把酒和猪肉放在一块儿用慢火烧。阴差阳错,烧出来的红烧肉不仅色泽更光亮,味道也出奇的美。民工便把这美味的肉称为“东坡肉”。后来,苏东坡要调到苏州去了,老百姓夹道相送,并且用这种烧法烧了许多肉送给苏东坡。关于东坡肉的故事还有好几个版本。据专家考证,类似的猪肉烧法,苏东坡以前就早已存在于民间了,后人把它附会到苏东坡身上,一是寄托着对为治理杭州做出重要贡献的苏东坡的感激之情,二是因为苏东坡写过一首《猪肉颂》的小诗,对红烧肉的做法作了经验总结。现在,东坡肉已不再是杭州的专利,北京、四川、江西、云南等地都有各种各样的东坡肉,但要吃正宗的东坡肉,恐怕还得去杭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