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希·吴拉姆·穆罕默德替换谢赫·阿卜杜拉任印控克什米尔的总理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印度也把许多联邦法律扩展适用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使它逐渐与印度其他邦平等。1957年10月9日,印度情报局指控一些克什米尔人与巴基斯坦秘密勾结,企图颠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合法政府,并使克什米尔加入印度无效[144]。这一事件被称作“克什米尔阴谋案”。为了应对这种危险,印度政府在1958年1月8日把谢赫·阿卜杜拉释放出狱。出狱之后,谢赫·阿卜杜拉攻击巴克希·吴拉姆·穆罕默德,指责他是克什米尔穆斯林的叛徒。这使得巴克希·吴拉姆·穆罕默德有如芒刺在背,感觉到巨大的威胁,于是千方百计想把谢赫·阿卜杜拉诓进“克什米尔阴谋案”。2月21日,谢赫·阿卜杜拉发表了一通激烈的反印演讲,煽动克什米尔人民起义。因此,他在4月30日再次被捕入狱[145]。
1963年10月3日,巴克希·吴拉姆·穆罕默德在克什米尔议会宣布,今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元首改称邦长;政府首脑称作首席部长,而不再叫总理。此外,印度联邦议会中的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议员,将由直接选举产生,不再由克什米尔议会提名。他还表示,1964年2月将通过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宪法的修正案,规定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一劳永逸和无法更改地并入印度联邦。印控克什米尔政治地位的改变,引起当地穆斯林的强烈不满。
1963年12月26日,斯利那加西北边的哈兹拉特贝尔清真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窃事件。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缕头发,作为圣物保存在一个小木盒的一根小玻璃管里,被人偷走了。这成了印控克什米尔穆斯林发泄愤怒的导火索,并演变为大规模的公众骚乱。克什米尔穆斯林的各界著名人士成立了一个“圣物行动委员会”,要求印度政府调查此事。尼赫鲁感觉到克什米尔民众的离心力在加强,让印度政府介入此案的侦察工作。1964年1月4日,圣物离奇地找回并重新供奉在清真寺里。印控克什米尔政府因为圣物案被迫解散;2月28日,克什米尔社会主义党领袖G.M.萨迪克接任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德首席部长。印度政府在整个印控克什米尔实行戒严,禁止公众聚会和游行示威,克什米尔陷入1947年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克什米尔的动乱局面使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同动乱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从中获得了克什米尔内部的情报。不久,巴基斯坦外交部的高级官员们确信,印度人已处于极其脆弱的境地:只要得到巴基斯坦的一些帮助,勇敢的克什米尔人就会将印度军队赶出克什米尔[146]。
克什米尔的动乱局势非常严重,尼赫鲁打算依靠谢赫·阿卜杜拉来加以安抚平息。R.N.考尔说:“尼赫鲁知道,除非并且直到克什米尔人民感觉到他们与印度的关系是安全的,他们才会对印度感到放心,这一点是不能依靠虚假的外力去强迫他们接受。克什米尔与印度之间的这一自愿联系或感情团结的关键在于谢赫·阿卜杜拉。”[147]此外,尼赫鲁已经感觉到自己来日无多,极其渴望在自己手中彻底解决印巴之间包括克什米尔问题的所有矛盾,认为只有谢赫·阿卜杜拉才能协助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1964年4月8日把他释放出狱。阿尔塔夫·高哈说:“谢赫·阿卜杜拉的获释被巴基斯坦政府看作克什米尔人民的胜利:手无寸铁的百姓终于使强大的印度军队颜面扫地。要是获得一些武器和训练,难道他们就不能永久地将印度人赶走,实现他们争取自由的崇高目标?”[148]
尼赫鲁去世后,南亚邦联计划也随之搁浅。1965年3月,谢赫·阿卜杜拉前往麦加朝圣,然后转往阿尔及利亚访问。程瑞声说:“3月30日,他在阿尔及尔会见了在当地访问的中国总理周恩来,期间讨论了克什米尔问题。周恩来邀请谢赫·阿卜杜拉访问中国,他接受了邀请,但没有确定日期。”[149]兰姆说:“这被印度看作一个证据,表明谢赫·阿卜杜拉现在变成中巴针对印度阴谋的一个工具。印度仅仅引证一份杂志的报道而非经过深入调查就得出了这个结论,因此其中的企图就不能简单地予以忽略。”[150]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印控克什米尔此时由于哈兹拉特贝尔清真寺圣物盗窃案仍然处于动乱之中;中国和巴基斯坦则在1965年3月27日在拉瓦尔品第签订了《中国巴基斯坦边界议定书》。因此,印度对克什米尔的形势极为敏感和警惕。1965年5月8日,谢赫·阿卜杜拉及其主要助手阿弗泽尔·贝格一回到孟买就遭到逮捕,并迅速被移到南印度拘留起来。斯利那加和印控克什米尔其他地区立刻爆发了骚乱。(www.xing528.com)
中印战争之后,针对印度与西方国家亲近的现象,巴基斯坦和苏联加强发展友好关系。1965年4月3日,阿尤布·汗开始对苏联进行访问;5日,在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进行会谈期间,他向苏联领导人表示,愿意对巴基斯坦是“东南亚条约组织”和“中央条约组织”成员的问题重新加以考虑,并直言有可能不再续租美国在巴基斯坦的通讯基地,这显然说服了他们审议苏联对克什米尔问题采取的立场[151]。阿尤布·汗对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决议案表示失望,认为正是苏联的否决才给了印度拒绝达成解决克什米尔方案的机会。柯西金说,苏联没有否决联合国在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通过的克什米尔问题决议案,根据这两个决议,印度应该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举行自由和公正的公民投票。阿尤布·汗还表示了对印度的扩张主义政策的担心,苏联却对此不置可否。阿尤布·汗说,美国同印度签订了双边军事援助条约,结果却是这两个国家在印度的邻国之中都失去了影响。他警告,如果印度的邻国受其侵略,它们没有希望获得苏联的帮助,那苏联的影响也会受挫;印度的邻国别无选择,为了自身安全,只得转向中国[152]。
中印战争之后,印度迅速向美英等西方国家靠拢,苏联对此非常不满和警惕,试图与巴基斯坦建立比以前更加紧密的关系。此外,苏联为了防止巴基斯坦与中国过于亲近,开始向它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巴基斯坦也希望苏联转变它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过于亲印度的立场,即便不亲巴,至少也要保持中立,也乐意与它发展进一步的关系[153]。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苏联对南亚的态度做了重大调整。所以,柯西金向阿尤布·汗表示,苏联对克什米尔的政策将要灵活得多。阿尤布·汗的访问获得很大成功,巴苏两国的关系大为改善。美国总统约翰逊对阿尤布访问苏联及其相关言论非常不满,推迟了他访问华盛顿的时间。
印巴之间的这次战争首先并没有在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而是在千里之外的卡奇沼泽地开火。位于巴基斯坦信德省和印度古吉拉特邦之间有一片荒无人烟的内陆湖区,属于以前的卡奇土邦,因而被称作卡奇沼泽地。巴基斯坦声称北纬24度以北3500平方英里为其领土,印度人则声称整个8400平方英里的沼泽地区为其领土。鉴于边界未划定,双方村民仍在称为“贝特”的草原上放牧。1965年3月,印度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向当地集结兵力;4月6日,巴基斯坦派军队进去作战。在英国的调停下,印巴两国在4月27日非正式停火;7月1日,停火正式生效。印军在卡奇交火中遭到打击。巴基斯坦国民为此情绪激昂,军界也欣喜若狂,仿佛印度再次遭受了1962年那样的惨败。
1965年5月9日,苏联塔斯社发表了一篇无关痛痒的声明,说:“无论如何,不难理解的是,用军事手段解决印巴之间的这个冲突将违背两国的利益。卡奇沼泽地的事件加剧了两国间的紧张关系:它们的发展,远谈不上导致该问题得到解决,正在日益加剧印巴之间原有的紧张关系。如果该事件不结束,发展下去它将耗尽印巴两国的军力,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危及亚洲和平。唯有西方列强中的帝国主义集团能从这一事件的发展中获益。”[154]这篇声明对双方都没有偏袒,这非常有利于巴基斯坦。南达穆迪说:“苏联的态度必定纵容了阿尤布·汗发展其计划用武装力量去夺取克什米尔。”[155]
1965年6月,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印度总理夏斯特里均出席在伦敦举行的英联邦首脑会议,分别同英国首相哈德罗·威尔逊和英联邦关系部秘书亚瑟·波腾姆会谈。6月29日,在英国的调停下,印巴两国签署了《卡奇协议》,其中规定:双方自1965年7月1日起实现停火,并在7天之内撤出所有军队,恢复1965年1月1日前的现状,以及举行部长级会谈讨论边界划界问题。假如这些措施均未奏效,则将问题提交公正法庭,由它作出终审裁决。南达穆迪说:“对巴基斯坦而言,这是卡奇冲突取得令人吃惊的一个结果,因为印度此前总是不断地拒绝对克什米尔作任何形式的国际仲裁。无论如何,夏斯特里总理同意将卡奇争端提交国际法庭。如果印度在类似事件中再往前走一步的话,巴基斯坦必定会考虑将这一程序运用于克什米尔问题。”[156]卡奇冲突从而造成了两大实际后果:首先,它让巴基斯坦大胆地使克什米尔争端升级,以便国际化而寻求一项最终的解决方案;其次,它使印度政府承受强大的国内压力,万一受到巴基斯坦侵略时必须采取强硬政策[157]。正是卡奇冲突引发了六个月后的印巴战争,它因此也被称作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在外交计划中进行的一次彩排[1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