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无结构”游戏的实施包括三方面的策略:前期准备、过程管理及效果分析。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延伸,更好地促进无结构游戏的有效实施。
(一) 前期准备策略:多种形式,激发游戏兴趣
1. 故事形式
故事的讲述可以给幼儿带来两方面影响:其一,对那些曾经有过游戏经历的幼儿具有“唤醒”功能;其二,对那些没有类似游戏经历的幼儿具有预习的功效。幼儿听了故事后,了解到参与游戏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游戏的规则和要求有哪些,以及如何较好地进行游戏等。
2. 讨论形式
教师可以组织小朋友在班上开展“你是怎么玩的”系列问题的集体讨论。例如:野战区谁能做“冲锋队”?“冲锋队”的任务是什么?怎样才能当好“冲锋队队员”?通过集体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小朋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认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分析、概括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3. 图文形式
幼儿根据自己想法画出“游戏”的任务图画,教师把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准备及注意事项等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墙面上,并配上一定的文字说明,供幼儿自我认识与督促,建立初步的任务意识。
(二) 过程管理策略:推陈出新,搭建交往平台
当幼儿建立起游戏的兴趣之后,教师如何为幼儿搭建交往的平台,以便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更好的社会发展呢?
1. 细化游戏层次,自主选择内容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发展。从游戏一开始的材料摆放到游戏时伙伴的选择都是由孩子们自主形成。在摆放材料时,通过搬运材料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手臂力量,而材料摆放的位置可根据当天孩子的兴趣和游戏情节进行随意的切换,当游戏材料流动起来时,孩子们的游戏情节也会跟着材料不断丰富,游戏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在丰富游戏情节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自主选择游戏伙伴,促进交往、沟通等社会性行为的产生。但是,游戏的自主并不意味这让幼儿自由、随便地玩耍,教师需要在游戏中进行有效的观察,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使游戏顺利进行。
◆ 案例7-8 新来的朋友
小A是中班一名新转来的小朋友,对于户外混龄游戏还很陌生,总是看到哪儿新鲜就玩到哪儿,而且玩了一半就跑了,只见他一会儿跑到沙水区,一会儿跑到野战区,去骑车区骑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导致后面的小朋友差一点撞到他。他的眼神一直很茫然地到处看,好像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走过去问他:“小A,你想玩什么呀?”他回答:“不知道。”于是我将他带到一边,告诉他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及玩法,并强调在每个游戏活动结束时,可以得到负责该游戏的老师的印章,每个游戏的印章都不一样,在每个游戏区域都玩一遍,就会有许多不同的印章。他听了我的话,点点头,再去每个区域游戏时,就特别地专注,而且坚持到了最后。户外混龄结束回到班级,小A得到了印章,脸上满是喜悦,而且还自豪地和一旁的小朋友说:“我要集齐所有的印章。”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效观察、适当引导。案例中的小A是新生,没有游戏规则的概念,教师就需要帮助幼儿建立相关的游戏常规,促进幼儿更好地、尽情地游戏。由于混龄式的户外游戏活动与以往的班级集体活动不太一样,我们引导幼儿尽量可以兼顾每一个活动区,能在每个区域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采取了印章的方法,目的就是鼓励幼儿到每个区域进行锻炼。最后活动结束后,本班教师通过看印章,就可以统计本班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情况,并建议和提醒部分幼儿今后的活动 方向。
2. 打破班级界限,人人都是玩伴
混龄活动以大带小,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幼儿需要的满足、兴趣的培养、情绪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只限于同班教师、幼儿之间,这种做法抑制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幼儿的和谐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案例7-9 大手拉小手
新学期小班幼儿加入到户外混龄游戏中,很多幼儿都不是很熟悉,骑行区的天天小朋友也不例外,她拿到四轮车就在跑道上发呆,这时候扮演警察的大班哥哥走过来说:“四轮车不能停在中间,小妹妹,赶快骑起来,斑马线前要停车哦。”天天点点头,顺着小警察的指挥开始骑车,接下来的游戏中小警察经常与天天进行游戏互动,“小妹妹你的车是不是快没有油了,你可以去加油站加油。”“要休息的话可以去休息站,你看那里有个P。”……
上述案例在无结构游戏是随处可见的,大班哥哥扮演“领导者”带领弟弟妹妹投入到游戏中,以自己的经验弥补弟弟妹妹的短处,使弟弟妹妹在游戏中获得成功。在这个游戏中哥哥姐姐是小伙伴也是老师,虽然刚开始,小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大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回应比较少,但是在行为上他们的互动还是比较明显的,慢慢地我们发现幼儿之间的交往不单单在游戏中,有时候在日常交往中他们也会打招呼,所以交往还在继续。
3. 师生共同参与,促进游戏发展
(1) 生生互助,推进游戏情节深入。在户外游戏中,除了教师能适时地促进孩子游戏的发展,同伴也是游戏情节的催化剂。例如,有一次,当响起《军歌嘹亮》这首歌时,一位大班的女孩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一边唱还一边加入了对战的游戏,在音乐的熏陶下,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更高了,整个游戏氛围非常浓厚。
◆ 案例7-10 火山雏形
小A、小B和小C三人一起合作堆沙丘,他们利用手上的运沙车(堆满沙子),手拿着小铲子将沙挖在一起,小沙丘慢慢地堆了起来。一旁的小D跑过来说:“我们来比比看谁堆的小沙丘高?”很快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当小A、小B和小C三人堆了一个很高的沙丘后非常开心。这时,小C一不小心没站稳,一只手刚好压在了堆好的大沙丘上,立马压出了一个大洞,沙丘也顿时矮了很多。小B见状就说:“小C,大山给你弄坏了,怎么办啊?”小A也附和道:“就是,又要重新弄了,好不容易才搭好的,我去告诉老师了。”小C一脸委屈地样子看着我,突然他大叫起来:“看这个洞多像火山呀,我们就把它变成一座活火山吧!”说完,三人开心极了,拍手叫好(图7-13)。
图7-13 火山雏形
上述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幼儿们身上有一股强大的创造潜力,有时连老师也无法估计到,只有让他们反复锻炼,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玩沙这个区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锻炼场地来激发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在玩沙活动中幼儿自由结伴,相互讨论分配工作,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中班年龄段的幼儿能通过自身的探索,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就像这次玩沙中出现的状况,有时我们会急于下结论或者批评,但是如果当时批评了桐桐的行为,可能就不会出现后续的活火山,所以当幼儿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教师要学会放手,这样他们才会真正体验到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能力获取成功所带来的快乐。(www.xing528.com)
(2) 因材施教,推动幼儿能力提升。陈鹤琴曾说过:“以‘做’为出发点,在‘做’中学,在‘做’的过程中去求进步。”这种学习是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实践去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实践能力强的幼儿通常会把“我会”“我来”挂在嘴边,他们乐于游戏,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并把快乐传递给其他人,同时也给周围的环境带来和谐与愉悦。而能力弱的孩子则容易退缩,甚至会有拒绝或不服从的反应。身为幼儿游戏的引导者,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观察,引导这样的幼儿多参加实践操作活动,并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与他人交流,增强其自信心。
◆ 案例7-11 火山喷发
小A、小B、小C和小D又来沙水区,四人合作玩沙。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一开始,小A就和大家说:“我们一起来搭一个活火山吧!”大家同意后,四人开始分工合作,小D找来了很多材料,如纸杯、乒乓球、皱纸等。20分钟后,火山的造型基本完成。于是四人开始装饰,小B用纸筒和乒乓球结合在火山口围了一圈,说:“这是防止岩浆外流的保护墙。”小A把纸杯倒扣在火山底部,告诉我这些是小火山。小C和小D还用红色的皱纸来表示火山的火和岩浆。
图7-14 火山喷发
上述案例中幼儿通过两次合作,社会交往能力稳步提高。教师在游戏中也通过不同手段和途径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能力,推动幼儿能力提升。首先教师尊重孩子的需求,给予正面积极的信息。继续上次幼儿的突发奇想,教师提供了其他的材料后,幼儿在后期的造型上想法更多,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得到积极的促进。其次注重与孩子的交流,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幼儿在玩时,教师时时关注幼儿,鼓励、肯定幼儿的想法,让幼儿感到玩沙的快乐,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自主地尝试体验,进一步引导幼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就算遇到困难也要想办法去解决,锻炼乐观、开朗、坚强的品质,激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最后协助孩子与同伴交流,让其学会分享与合作。肯定上次幼儿之间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时幼儿任务的自由分配,问题的解决,都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 结果分析策略:强化游戏,提升能力
1. 管理能力得到锻炼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打好基础。“无结构”游戏开展的前期准备让幼儿从小就懂得管理的需要和策略的重要,在反复尝试中获得了经验,并树立起了信心,这无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交往能力获得提高
人是通过活动才能与周围发生联系的,只有活动才能构成交往,“无结构”游戏的活动给幼儿创造了机会去接触同伴、接触教师,使孩子学会了支持与关爱;因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幼儿要获得同伴、教师的认可和喜爱,所以幼儿会将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在“无结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幼儿必须在解决困难、问题的同时才能完成任务,由此幼儿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 案例7-12 害羞的小男孩
小A是一个内向、腼腆的小男孩,每次来野战区总是在一旁观察,不去拿道具也不去参加同伴的游戏。今天的野战区新增了枪支和盾牌,小朋友看见新的道具高兴坏了。小A也拿一把黑色的手枪,但是还有点害羞,一直站着不动。这时大班的小朋友小B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们可以一起玩,你的枪是黑色的,和我的一样,我们是一队的。小A朝我看了看,我做了加油的手势,鼓励他说你可以的,相信自己。他一直看着我,最后终于自信地点了点头。在玩的过程中,小A逐渐进入角色,还和小B主动交流了三次,游戏结束后他跑来和我说:“真好玩,下次我还来野战区。”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适时介入、同伴的鼓励至关重要,因此在“无结构”游戏活动期间,为保证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直接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克服胆怯,变得自信。从而能勇敢完成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勇敢的个性。教师及时地介入,引导他明确自信勇敢的意识,从而完成自己的事情。
其次是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使幼儿有自信做事的意识。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鼓励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是幼儿进行认真做事的动力。
最后教师要注重创设各种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无结构”游戏为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游戏活动中,当小年龄段幼儿出现困难时,鼓励他们去寻求哥哥姐姐的帮助,同时鼓励大年龄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一起游戏,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 语言能力获得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是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我园开展的户外混龄游戏是指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织到一起,让他们自主去选择户外游戏的过程。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方式,使各个年龄段幼儿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让幼儿可以主动地与其他幼儿一同分享学习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表达及交流能力。
◆ 案例7-13 大家一起来竞聘
今天在游戏开始的时候,老师请每一位小朋友来主动地说一说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老师先问了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个工作,怎样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呢?”小D最快想好了答案,连忙说道:“我来当洗菜的人,因为我能洗得很干净,一点细菌都没有,这样大家都会来我们这里吃东西。”周围的小朋友听到小D的回答,也都跟着纷纷地说了起来。小F说:“我想当烧菜的人,因为我烧的菜很香很甜,我就很喜欢吃甜的菜,杭州人都很喜欢吃甜的菜。”小C说:“我想当洗碗的人,因为我洗的碗很干净,我在家里每次都是我自己吃完饭后自己洗碗。”小朋友们开始轮流说起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图7-15)。
图7-15 大家一起来竞聘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开始围绕竞聘岗位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幼儿开始逐渐完整地理解谈话主题,学习掌握谈话的规则。知道要轮流谈话,能够有意识地结合自身生活的经验进行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开始去质疑、赞同别人的观点,从而促进主题的深入发展。谈话是多方围绕谈话主题进行多循环信息的交流过程。在谈话的推进过程中,提问是激发和推进谈话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在谈话的过程中观察,用恰当、合理的开放式提问来让幼儿描述角色。这样的方式可以大胆地鼓励幼儿自主分享自我经验,让每个幼儿对这个内容都有话可说、有事可谈。
4. 多元评价得到体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价提出很高的要求。其中倡导的多元主体、多元视角、多种方式和多样内容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将成为今后教育评价的一种有效的主导评价方式。对于幼儿来说,自评就是孩子对自己活动结果的评价。互评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多元化评价不光使幼儿从以往的经验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而且使幼儿的思维向着多元化方向进一步发展,幼儿会逐步加深对自己各方面思维发展情况的印象,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掌握得较好,哪些方面还不够,应该怎样做等等,潜移默化地增进自我了解,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使我们的孩子更加了解自己、更加自信。
“无结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锻炼学习的机会,它充分发挥了幼儿认真、负责的态度,极大程度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意识与行为习惯,促进了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转变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这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现的幼儿来说,是为他们提供了主动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树立了他们在班集体中的自信心。通过强化幼儿的意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了良好的完成任务的意识,以及良好的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和认真负责的责任感,这样能相对减小幼小衔接的“坡度”,使幼儿能以最佳的心态自然、自信地迈进小学的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