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激情创作,用真心育人

用激情创作,用真心育人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课时的气氛也会非常融洽,师生之间有一种共同的创作激情,这是最难得的,我们认为艺术教学是需要这样的。李苒苒给表演系89班上课我们可以说把一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艺术教育事业,作为教师,我们永远期待年轻人成长,超越前人,这样时代才能前进。1956级表演系校友,后于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1962年调至表演系任教。曾任表演艺术教研室主任,任多个班级的主任教员,先后创作了多部电影、电视剧,执导多部话剧。

用激情创作,用真心育人

李苒苒

李苒苒、马精武在《雷雨》中的剧照

十一岁时我随父母去晋察冀边区,初中招生时除了招初一生,还有个文工班,我自作主张报了名。后来因为嫌我小,还是让我上了普通班。在解放区时我常看《白毛女》和其他秧歌剧,非常喜欢。可是初中毕业时我们几乎全体被保送去哈尔滨工业大学,我舍不得同学们,便一同去了。开始念预科,到本科一年级结束时我下定决心:不能一辈子搞理工,于是主动要求退学。回到北京以后,在中央戏剧学院做了两年的俄文老师,为的是在这个环境里学到更多的东西。50年代中期正值中戏请来了苏联专家列斯里和库里涅夫,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一大批优秀的导演和演员学校学习,我幸运地被允许进课堂听课,学生们演的小品、片断、大戏使我激动不已,我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戏剧作品,这两年的时间使我终身受益,同时也使我坚定了做演员的决心。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正式成立,我有幸考上,我和马精武同班,成为第一届本科生。

1980年表演系演出多幕话剧《这不是戏》(北京电视台转播)。表演者左起:朱宗琪、王承廉、李苒苒、刘诗兵、马精武

那时候我们毕业都是国家分配,不会说有哪个学生分不出去,不像现在的学生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做利益上的权衡。我开始是分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了,后来学校让我回来当老师,我就回来了。其实大家都想当演员。但是我觉得留校也挺好,是挺光荣的一项工作。所以刚毕业时填分配表,我第一志愿报的是留校,第二志愿报的是长影,当时长影对年轻演员比较重视,这都是从事业的角度去考虑。

1981年与78班学生张铁林同台演出《雷雨》

1973年下放部队,我为教师演出写的第一个本子《广阔的天地》,1974年给学生写了第二个话剧本《岗位》。80年代初写了多幕话剧《这不是戏》,是为教师写的。演出效果很好,北京电视台转播,后来改编成电影《我、你、他》,全部主创人员,导演、摄影、美工、灯光、演员全都是我们学院的教师。后来又为78班写了故事片《端盘子的姑娘》,为表演89班写了多幕话剧《青春不会等待》(这个本子后来也改编成电视剧本)还有其他一些。

我写本子的起因大都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学。我觉得实践和理论一定要统一,教员一定要有实践经验,和医生一样,你不会开刀,你光说不练是不可能的。老师也一样,当然老师有老师的特性,与导演又不太一样,和演员又不一样,但是你如果长期地脱离艺术的实践,你说的话学生可能就会不理解。我自认为在表演系是比较全能的老师,原因就在于我自己既能写东西,又能演戏。在表演系,我是和学生同台演戏最多的老师,78班的时候我跟他们同台演《雷雨》,因为我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演的就是《雷雨》。1980年我已经40多岁了,周里京演老爷,张铁林演周冲,那时候我能和他们一起同台演出,对我、对学生都有好处。然后到了教82班的时候,娜仁花那个班排《外交官之家》,是一部苏联话剧,也是我给他们导的,在其中我又扮演母亲,娜仁花演女儿,张晓林演女婿,我和学生一起实践。后来该剧也由中央电视台录制成电视剧并播出。

我作为编剧,也都是为学生着想。比如说89班,我专门给他们写的一个剧本《青春不会等待》,两年教学我对他们太熟悉了,一个学生一个角色,没有多余的角色,没有群众演员,因为那个班本身就只有11个人。后来根据这个话剧,中央电视台投资让我们改编拍成了电视剧,也是我们班的学生主演的,这给学生创造了多么好的艺术实践机会啊。包括我做导演,如后来拍的二十集电视剧《红绒花》,大多使用自己的学生,为的是使自己的学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正因为我和学生有这样亲切的关系,所以和同学们同台演戏时,学生一点也不会因为我是老师而紧张。上课时的气氛也会非常融洽,师生之间有一种共同的创作激情,这是最难得的,我们认为艺术教学是需要这样的。

李苒苒给导演系85班上表演课(www.xing528.com)

电影学院学四年,认真学的可能还不错,可有的是真不行。比如那天我看电视,“影视同期声”里介绍摄制组怎么拍片子,那是很严肃的一场戏,父亲晕死过去,女儿哭,一个女演员刚拍完悲情戏,导演一喊停她紧跟着就乐了出来,很不像话。后来仔细一看她是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她在学院学习也未必不好,但是她没有养成好习惯,你说你这样能是好演员吗?观众看了会很不舒服,他们会说“哦,你们电影演员演戏就这样啊,演悲剧就这么骗我们啊”。

归纳起来,我觉得一个演员的成长关键还是看自己。凡是成功的、优秀的演员都是肯付出努力的,没有热爱,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激情,自然也就不会为之付出。

伊文思来校,李苒苒与谢飞陪同观摩课程

我一直在接触年轻人,现在还在外面教一个班。在学院我教的最后一班是89班,后来我还给92班、99班上过课,应该说能考进咱们学院的学生都不容易,能够在这么一个环境里学习,这个机会很难得。尤其是表演系,想考电影学院的人太多了,但是真正走进来的不多。我觉得就是要珍惜这段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光是最幸福的。时间的流逝飞快,再想回到年轻是不可能的,因而要珍惜。另一个问题就是演员是靠机遇的一个职业,机遇来了一定要有所准备才能抓住。我常和同学说想从事艺术事业,想做演员:一要真诚;二要热情,要有激情、有爱心;三要勤奋。我认为对初学者、年轻演员来说如果能做到这三条,就有可能成为好演员。

李苒苒给表演系89班上课(外宾参观)

我们可以说把一生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艺术教育事业,作为教师,我们永远期待年轻人成长,超越前人,这样时代才能前进。如果我们还算没有愧对人生的话,我最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感激母校、感激所有培育过我们的师辈,没有他们辛勤一生的付出,也就没有我们无悔的今天。

作者简介

李苒苒,北京电影学院教授。1956级表演系校友,后于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1962年调至表演系任教。中国电影艺术学会名誉理事。曾任表演艺术教研室主任,任多个班级的主任教员,先后创作了多部电影、电视剧,执导多部话剧。曾获北京电影学院“金烛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