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高质量的影视管理人才

培养高质量的影视管理人才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承廉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加强企事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事了。根据电影创作生产、经营流通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理论研究和培养人才的专业要求,管理系设立了电影制片管理,电影发行管理和电影放映管理三个专业。从此开始了为我国影视业培养和输送高级管理人才的历史,填补了我国电影事业管理理论研究和电影学院只有艺术教育没有管理学科的空白。

培养高质量的影视管理人才

王承廉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加强企事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事了。电影事业也不例外。当人们在经济体制改革、门户对外开放的大潮中,开始认识到了电影这种文化现象的商品性质的时候;当人们面对着电影艺术形式的不断突破与电影经济状况的日趋窘迫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时候,也开始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了中国电影事业要发展和提高,就必须加强电影企业的管理,这已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了。

王承廉

制片管理专修班的同志们与苏联专家安东年柯及其夫人在颐和园门前合影

长期以来,人们对国产影片质量不高,对电影体制、经济、管理各个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都和电影管理不科学,以及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管理人员有着直接的关系。大家知道,在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影艺术和技术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专门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着不断的而且是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推进。但是对电影管理科学重视不够而且缺乏有效的理论研究,这就导致了我国电影管理水平的落后,阻碍了电影整体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据我所知,在北京电影学院草创时期,即1955年曾办了一届制片管理专修班,并聘请了一位苏联电影的管理专家来院授课。

当时的学生都是调干学习。以后随着这个班的结业也就没有再办了。现在在北京电影学院领导的多方努力下,经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1987年电影学院管理系终于创建了。可以说,它的创建得益于全社会改革开放这一总的趋势。也可以讲,它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客观需求的必然产物。根据电影创作生产、经营流通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理论研究和培养人才的专业要求,管理系设立了电影制片管理,电影发行管理和电影放映管理三个专业。从此开始了为我国影视业培养和输送高级管理人才的历史,填补了我国电影事业管理理论研究和电影学院只有艺术教育没有管理学科的空白。由此,电影管理系在电影学院的发展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里程点。

管理系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

然而,作为高等教育新兴学科的创建,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缺乏电影管理专业的教员,没有现成的教材,一切都几乎要从零开始。就我本人而言也不是学管理专业的。学院委派我来担任新建管理系的系主任,是鉴于我曾经担任过表演系的副主任,又曾担任过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电视剧部主任等职务,既有教学行政领导的工作经验,又有电影厂管理的经历。我本人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也深感电影事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性。现在既受命于创业之时,便决心为中国电影管理教育事业这块处女地的耕耘贡献自己的力量。针对我国电影经济管理状况和我国电影管理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的现状,经与学院商讨决定,先从开办两年制的大专进修班起步,为那些已经在制片和发行放映岗位上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但专业知识面较窄,对电影艺术规律缺乏了解的在职干部提供一个系统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对他们的教学实践,对课程的开设情况、教员的授课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反应和收获中,摸索和确定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影管理系的办学方针,为进一步招收本科生做好教学准备。这样,我们在建系的当年就招收了两个班的大专干部进修生。为了保证首届学生的教学质量,我在查找国内外大量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聘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及当时在我国的英国、西德、美国的制片专家、发行专家来学院讲学和举办讲座,召开教学交流座谈会议,并从苏联专门请来莫斯科电影学院的制片管理学教授给我们授课。这样不但培养了人才,也开阔了我们的思路,使我们的电影管理学的教育一开始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第一届同学毕业返回工作岗位后,马上活跃在电影企业管理的第一线,有些同学挑起了电影厂制片生产办公室、学院影视剧部负责人的重担;有些同学在中外合资制片、独立制片的电影创作中,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制片主任的职责;有些同学则开始担任省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业务部门的领导……

在学院党委和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跨过了创业的重重艰难,经过了33年砥砺前行的办学历程。现在的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管理系已经发展成为电影学院最大的二级学院,从最初设有的专业基础教研组和发行放映专业教研组的10名教职员工,发展到目前拥有了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集教学、创作、科研于一身的极富专业精神的学者所组成的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记得1990年在电影学院建校40周年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争取在不太远的将来,有能力招收中国电影管理理论的首届硕士研究生。今天这个设想早已实现,目前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科已经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人,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团队,使有志于搞理论研究的学生继续深造,研究电影宏观管理问题,研究制片厂、电影发行放映系统的管理理论问题,从而把中国电影理论完善起来,使中国电影走上一个新的高峰。33年过去了,我们开创的中国电影管理高等教育仅仅北京电影学院就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相继培养了2000多名各个层次的优秀毕业生,其中不乏有第一个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近十年来领军中国电影产业的优秀电影企业家于冬这样中国电影改革发展的尖端人才!(www.xing528.com)

1994年我奉调公派至新华社香港分社银都机构担任副总经理,负责电影创作生产,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拍摄了《香港的故事》等一系列影视作品。2000年回到北京电影学院,退休后担任了一个阶段全校教学督导的管理工作,全方位地提升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

2010年学校创建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我又应聘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开始创建一个全新的传媒管理学科。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现在的传媒管理系已经在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一级学科领域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知识产权、网络新媒体、广告学、电影学等五个本科专业,拥有了一支包括6名海归人才的25人专职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其中五个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均是国内该专业领域的顶尖资深教授,全系教师中享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的教师共有13人,青年讲师8人,形成了教学、创作、科研一体化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优势,迄今为止成功培养了五届优秀本科毕业生——他们中有168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表彰;他们的毕业创作入围并获得过学院金象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创意、最佳中外合拍、最佳剪辑、最佳制片、最佳新媒体作品和虚拟影像技术奖,毕业生的作品还在美国洛杉矶大学生短片节和纽约青年电影节、加拿大中国国际电影节、法国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上频频获奖,国内外获奖总计达36项68人次之多!五届毕业生中有21名同学成功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美国察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威斯敏斯特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更有4名法学专业毕业生成功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获得了律师从业资格证书……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成立的10年来,传媒管理系的老师们在出色完成专业教学和学生创作指导工作的基础上,还累计发表论文和出版教材近百篇册,连续编撰出版了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动漫蓝皮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报告》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电影之都荣誉出品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共9本。2019年传媒管理系依托青岛这个世界电影之都,联合了全球18个电影之都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国际电影产业研究中心,由具有184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学术出版集团泰勒—弗朗西斯(Taylor & Francis Group)旗下的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英文版《电影蓝皮书》,将在欧洲(伦敦)和北美(纽约)两地同时发行……

在香港银都公司办公室与许鞍华签约

1989年,与苏联专家里德瓦柯及摄影系周坤老师在一起

王承廉老师在青岛北创分院

我们的事业是年轻的事业,我们的事业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事业。在北京电影学院70年的历史中,中国电影管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设也度过了三十三个寒暑春秋,我们深知电影管理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北电和北创两所学院管理学科的所有教师,都在齐心协力,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使教学安排、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化,更加适应正在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我们全体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都要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管理的生力军,成为电影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成为改写我国电影管理落后状况的尖端人才。

作者简介

王承廉,北京电影学院教授。1960级表演系校友。1976年起在表演系任教。曾任表演系副主任、青年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兼电视剧部主任、管理系主任等职,并在多部电影、电视剧和译制片中担任演员及导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