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恩老师曾经跟我说:作为大学教师,特别在中国,要有思想准备适应各种各样的学习环境和工作岗位。他从莫斯科电影大学学习结束后,本人认为会继续回到原来的电影厂担任摄影师工作。既然国家送出去了,既然在苏联学习到了专业本领,回国后就应该施展一番,投入电影摄影创作的第一线去,但后来接到了通知,组织上要调我到电影学院任教,于是,1955年年底我就到了电影学院摄影系。虽然突然,但是有一种临危受命、勇担重任的责任感。你看,我好不容易到国外学的电影摄影,结果没有去成电影厂,到是来到学校的三尺讲台。不过后来明白了,教师职业也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电影艺术创作可能是一个人的事,但是作为教育者,可以传承文化,个人的工作意义会更有意义。
郑老师的这些话,对我们启发很大,引起了我后来的深刻思考。也激励我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拍一两部电影对自己固然重要,但是,教育和培养无数个专业化的学生更为重要,也是帮助我巩固了认真教学、忠诚教育事业的思想。
郑老师的课,从来都是信息量非常大,教材到讲义,从板书到片例,从答疑到演示,都充满了激情。或者是上周刚刚放映的电影,或者是刚上映的一部国产电影,都给予分析和讲解,答疑解惑成为一种常态。
如今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郑老师给我们上课时的那种激情,也可以感受到我留校工作以后,郑老师当时是怎么样帮助我适应教学工作和课堂讲授的情景。帮助我成为一个合格和理想的老师。现在想一想,郑老师对我教学上的引领,这些温暖的画面,也是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在教导我,指引我,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让我一生受用不尽。
郑老师其实是一个非常博学和幽默的老师,但又是一个非常严格和较真儿的老师。对我们78班同学的学习,对我们非常严格和认真,绝对不许我们偷懒。我们摄影78班的同学上学,也不好管,也是“惹是生非”的主儿,但是,在给我们任课的过程中,对我们同学犯的一些错误,有时也是“雷声大,雨点儿小”,批评非常严厉和不留情面,处理上也是宽容大度,教育上也经常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我们非常感动。也经常表扬我们做的好的事情、好的作业,好的表现,给我们勉励和激励。也经常跟我们推心置腹,说一些中肯建议。特别是在学习上,让我们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自身水平和丰富创作经验。
郑国恩老师参加78班20年聚首活动
我永远都记得,学院为了庆祝校庆,整理老教师的业绩,采访了郑国恩教授,问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您体会最深的是什么?”他说道:“作为电影学院的一名教员,我深切地感到我的同事们在教学中的兢兢业业和真心实意。第一批教员很多和我一样,不是科班出身的,但是,到了教学工作岗位上,都是尽心尽职。所以,我特别感谢我的老领导、同辈和同学对我的支持。我真是感谢电影学院这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是一个电影学院老教师的心声。(www.xing528.com)
郑老师正是用他的人格教育了我,也是用自己的魅力,影响了我们摄影78班的同学,使我们今天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绩。让我现在仍然感受到和体会到,做教师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天这些教师一生追求的事业和目标。摄影既是一面镜子,又是一个创作,照亮我们自己,陶冶别人。教师的责任和职业,促使我们必须不断学习,而摄影实践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我可以在课堂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授给学生。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内容,给学生新的知识和收获,让学生获取电影摄影领域中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扎实的理论,未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郑国恩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仿佛还在我们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郑国恩教授的为人、精神、学养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郑教授,我们这些留在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向您学习,做好我们自己本职的工作,追随您、学习您、敬仰您。
作者简介
张会军,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曾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1978级摄影系校友,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拍摄电影10余部,担任导演、摄影、策划、出品、监制的电视剧、电视片200多部集,撰写、主编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