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詩故訓傳》在校勘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毛詩故訓傳》在校勘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深於校勘者不能道。故吾人今日校理古書,必有資於舊注矣。傳注存於今日,最古而最全者,蓋莫如《毛詩故訓傳》。唐初修定義疏諸儒,學有根柢,故能據傳注以正經文之譌,足爲後之校書者法。如此之流,蓋難悉數,循是求之,十必得其七八。與此篇經言“施”,《傳》重言之曰“施施”,文法正同。後世校寫經文者,昧於斯例,反沿傳文而誤重“施”字矣。由此論之,不明乎古注體例,亦未可輕言校勘也。

《毛詩故訓傳》在校勘中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顧廣圻《重刻晏子春秋後序》有曰:“古書無唐以前人注者,易多脱誤。”諒哉斯言!非深於校勘者不能道。蓋傳注時代愈早者,其去古較近,所據爲未經竄改之本,循文疏證,隱然可見古人原本之眞,故雖正文已誤,而猶可據注本訂正之。故吾人今日校理古書,必有資於舊注矣。傳注存於今日,最古而最全者,蓋莫如《毛詩故訓傳》。即以《詩》言之:《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傳》:“喬,上竦也;思,辭也;漢上游女無求思者。”《正義》曰:“傳先言思辭,然後始言漢上,疑經‘休息’之字作‘休思’也。詩之大體,韻在辭上,疑‘休’‘求’爲韻,二字俱作思,但未見如此之本,不敢輒改耳。”舜徽案:《正義》此説極當,而不遽改正,愼之至也。陸氏《釋文》云:“本作‘休思’。”然則唐初原有二本矣。唐初修定義疏諸儒,學有根柢,故能據傳注以正經文之譌,足爲後之校書者法。余舊苦《逸周書》闕文太多,不易誦讀,嘗細心籀繹孔晁注解,反覆温尋,而始有得。《大戒篇》:“無□其信,雖危不動。”注曰:“轉,移也。”正文無“轉”字,而注具之,則闕文必轉字也。《程典篇》:“不意多□。”注曰:“多用,謂振施也。”正文有“多”字,而注及“多用”,則闕文必“用”字也。如此之流,蓋難悉數,循是求之,十必得其七八。可知孔氏作注時,猶多未闕,闕文之出固甚晚。精習注義,略能推尋其迹。然則舊注之爲用彌宏,初不限於訂譌止讀已也。抑不先明乎傳注義例,而漫據之以改經文,則必謬解古書,遺誤來學,所關匪細,又不可不愼也。《詩·王風》:“丘中有麻,將其來施施。”毛《傳》:“施施,難進之意。”考《顏氏家訓·書證篇》云:“江南舊本悉單爲‘施’,惟《韓詩》及河北《毛詩》作‘將其來施施’。”是知《毛詩》本作“將其來施”,與二章“將其來食”同一句法,今本作“施施”者,蓋後人誤據毛《傳》而妄增一字耳。不悟毛公作《傳》,多以複字釋單字。《谷風》:“有洸有潰。”《傳》:“洸洸,武也;潰潰,怒也。”《桑柔》:“旟旐有翩。”《傳》:“翩翩,在路不息也。”與此篇經言“施”,《傳》重言之曰“施施”,文法正同。後世校寫經文者,昧於斯例,反沿傳文而誤重“施”字矣。由此論之,不明乎古注體例,亦未可輕言校勘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